查看原文
其他

新展预告|2023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精选预展

富士X-SPACE XSPACE富士影像共享空间 2023-11-29

2023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精选预展 

上海X-SPACE摄影展

2023.10.14 — 2023.11.13

X-SPACE富士影像共享空间



本次精选预展呈现即将于今年12月15日在厦门亮相的第九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佳作,摄影季涵盖有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以及中国大陆及港台等地百余位艺术家的作品。


其中包括8件来自“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作品,同步前沿的国际视野,一起探索与见证影像艺术的多种可能;2件“亚洲影汇”作品,探索亚洲影像脉动;8件展现华人创作新力量的“发现奖”单元作品;2件摄影季特典陈传兴老师作品,以致意他对中国艺术发展作出的特别奉献,以及黄湘丽、余力为、蒋晟、刘琨琨等艺术家作品。


我们的时间与空间,人文与历史,在影像的媒介里被折叠进一张张的照片,一帧帧画面,不断地超越我们的想像。在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在富士影像共享空间,我们将独一无二的影像带到每个人的眼前。各具特点的影像走进大家的内心,我们的思绪被点亮,我们的视线不再停留在眼前,我们能够去到超乎自身想象的世界。


欢迎大家走进富士影像共享空间,提前共赴影像艺术年度之约。




-“年度阿尔勒单元”部分作品 -


加鲁什·梅尔科尼扬

 

1993年生于亚美尼亚阿博维扬。在法国巴黎工作、生活。加鲁什·梅尔科尼扬是一位视觉艺术家,从事动态影像、装置艺术和雕塑创作。他的作品曾在各类展览、放映和艺术节中展出,地点包括首尔的国家现当代艺术博物馆、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塞勒姆的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墨西哥城的Nordenhake画廊和数字文化中心、蒙彼利埃的La Panacée艺术中心、法兰克福的让·克劳德·迈尔美术馆以及里尔的拉斯科空间现代艺术馆。2016年,加鲁什·梅尔科尼扬毕业于旧金山艺术学院,2017年毕业于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他的毕业项目《采访》获得了Thaddaeus Ropac 画廊大奖。





维姆·文德斯

 

1945年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在德国柏林工作、生活。维姆·文德斯被认为是当代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的剧情片屡获殊荣,如《德州巴黎》(1984)和《柏林苍穹下》(1987)。此外,他还有多部纪录片获奥斯卡提名,如《乐士浮生录》《皮娜》《地球之盐》。除了担任导演、制片人和作家之外,自1984年以来,文德斯还从事摄影工作。他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画廊展出,包括部分3D艺术装置。维姆·文德斯基金会是一家非营利机构,汇集了他一生的工作,并设立维姆·文德斯奖激励青年电影人的创新叙事。






菲利普·卡利亚

 

1985年生于法国巴黎。在印度班加罗尔工作、生活。菲利普·卡利亚是一位艺术家、摄影师和电影人。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奖,并在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节上展出。2022 年,卡利亚在印度孟买 TARQ 画廊举办了首次个展 《Lēthē》。2006 年,卡利亚前往印度求学。在巴黎政治学院攻读硕士期间,他将印度作为研究重点,之后又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获得了摄影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11 年定居孟买后,卡利亚采用长期纪实手法,围绕城市体验和记忆概念这两点展开创作,并试图对图像的地位和形式提出质疑。






- “发现奖”艺术家作品 -


拉黑

 

1984年出生于中国杭州,现以艺术家、策展人身份工作生活于杭州。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现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长期关注身份、记忆、历史书写等问题。作品曾入围马格南纪实摄影奖短名单。作品《走失》被私人收藏,出版作品集《罗福平》入选2020年中国摄影图书榜。






李丹

 

李丹目前的创作媒介包括视频、摄影、3D模拟、声音、互动网站、电子游戏、装置。她的实践结合了空间研究以及对媒介的反思。她对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空间感兴趣,这些空间似乎永远无法抵达,但又有迹可循。通过这样的空间,她的艺术项目探讨地理想象的变迁、东方主义的异国情调、凝视的结构。她最近的项目关于成像和声音媒介中的噪音、真实和虚拟之间的边界,以及地貌是怎样在这样的噪音中被建构起来的。





刘广隶

 

1990年生于湖南冷水江市,现工作、生活于巴黎。2020年毕业于Le Fresnoy法国国立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他的创作通常在描述历史或事件不同方式的狭缝中吸取养分,最后在装置、视频、纪录片和绘画中找到它们自己该有的姿态,它们暗示我们对当下的理解是由信息媒介格式、预先存在的语言和社会规范所塑造的。他曾获得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大奖金尼卡奖及荣誉奖 (2021、2022),卡塞尔纪录片影展最佳短片金钥匙奖(2021)等奖项。






吴美琪

 

1989年生于台南,毕业于高雄大学工艺与创意设计学系影像组,现工作、生活于台北。吴美琪是数位时代新型态的图像创作者。她擅于开创性地使用媒材,从其个体的生命经验和我们正步入的虚实交融的图像时代特征出发,以彩色静物摄影为基调,交织了静物、棚拍、抽象、图像文化、科学实验等创作手法,生产出涵盖色彩、光线、对象迭代、空间分割的图像。


她的近期重要个展包括:2023年A26 Space《潘多拉的盒子》,2021 年台北朋丁空间《野餐》,2019年台北亚纪画廊《YXX-The Flares》等。她的近期重要群展包括:2023年东京 Gallery Common《IMAGRATION》,2023 年台北摄影文化中心《抽象之眼》,2022 年台中艺术银行《另见:艺术家的窗口》等。她的作品被报道评论于《摄影之声》、《CANS 艺术新闻》、《UNLIRICE》和BIOS monthly等媒体。


她的作品由台北亚纪画廊代理,其作品近年多次参加亚洲各地的重要艺术博览会,如: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东京艺术博览会、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博览会、ONE ART Taipei、东京代官山摄影博览会等。其作品亦受台湾艺术银行及广泛的私人藏家收藏。






吴雨航

 

1994年出生于重庆江津,2020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他的创作通常从感光媒材出发,一方面通过感性的肉身潜能对底片进行操纵和干预,在其微妙的化学反应及变质过程中延展摄影的本体性语言;另一方面,尝试用这一“创伤过程”中出现的幻觉图像对心灵进行抚慰与疗愈,在其抽象的碎裂形态中探寻艺术的精神性力量。他曾获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两岸艺术院校联展“杰出奖”(2021),PIP中国青年摄影师推广计划“鲲鹏奖”(2021),“罗中立奖学金”(2020),“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奖(2018)等奖项。他的文章、访谈及作品曾发表于《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人民摄影报》《当代美术家》《IDEAT理想家》等刊物。






余果

 

艺术家,201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重庆。余果的创作涉及绘画、影像、写作等多种媒介。近期作品涉及影像与文本的相互编织。






张兰坡

 

张兰坡,祖籍湖南,生于兰州,广州美术学院硕士。高校教师,现居广东肇庆。其作品通过持续逼近拍摄死亡,以达到重构生命图景的目的。在比“生”更悠远辽阔的“永生”世界里,重新探讨人性深处的两难之择——那是关于功与过、罪与罚、人性与神性、认知与判断、掩盖与昭彰的矛盾史。也正是这些矛盾吸引着他不断去展开思考与发现。作品曾展出于多地: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辽宁美术馆、成都时代美术馆、江苏寒山美术馆、木星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当代美术馆、上海展览中心、杭州公望美术馆、2020国际神圣与人类宗教当代艺术双年展、泰国曼谷、韩国青州和美国洛杉矶。

 

张兰坡及其作品曾获的荣誉包括:第四届中国摄影图书榜年度摄影书(2020)、第七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2020)、第八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最佳摄影师奖(2020)、三影堂摄影奖媒体关注奖(2019)、金翅鸟最佳出版物奖(2019)、TOP20·2019中国当代摄影新锐、第二届亚洲先锋摄影师提名奖(2015)和2014年度中国十佳新锐摄影师奖。


个人作品出版包括《原相纸印——张兰坡作品选》(2019)和《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系列:张兰坡卷》(2016)。张兰坡的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丽水摄影博物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和53美术馆收藏。






btr

 

生活在上海的独立创作者。2022年起主持播客节目“无边界小酒馆”之“地铁坐过站”。2014年创办微信公众账号“意思意思”(Petite_Mort)。


个展包括《意思意思》(新空间,2017)、《21.4平方米的朝圣之旅》(衡山和集,2019)、《Oh My Shanghai》(睿品画廊,2023)等。参与群展《公|园》(多伦现代美术馆,2020)、《彼/此》(X-Space,2021)、《回望:外滩的9个隐身片段》(洛克外滩源,2021)等。出版有《上海:城市生活笔记》(世纪出版,2003)、《迷走·神经》(新经典,2013)《迷你》(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意思意思》(中信大方,2017)、《上海胶囊》(理想国,2022)等。


译有保罗·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浙江文艺,2009;理想国,2019年再版)、萨奇《残酷极简思维》(楚尘文化,2013)、保罗·奥斯特《冬日笔记》(九久读书人,2016;理想国,2019年再版)、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雅众文化,2017)、伍迪·艾伦《毫无意义》(新经典,2023)等。


关于城市生活、文学、电影及当代艺术的评论及写作散见于《小说界》、《艺术界》、歌德学院在线杂志、艺术论坛Artforum等。






- 其他艺术家部分作品 -


刘琨琨

 

刘琨琨,又名琨大侠,是一名自由视觉艺术实践者,富士胶片中国合作摄影师X-Photographer,目前居住在上海。他在城市发展、身份探索、超现实主义等摄影话题领域有着极强的兴趣和长期的实践。其作品曾在LensCulture、 PhMuseum、世界摄影组织等平台展示,以及中、法、英、意等多个国家展出。刘琨琨同时也是众多国际摄影奖项的获得者,全球摄影比赛评委及画廊签约艺术家。


厂区遗迹和在建的住宅楼

©️刘琨琨

川化厂区 

©️刘琨琨

小花园遗迹

©️刘琨琨




第九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于2015年联合发起,三影堂和厦门市天下集美文广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集美·阿尔勒以开放和多元的态度引进海外优秀影像作品,同步最新鲜的国际视野;支持和鼓励华人影像艺术的创作、研究和策划,助力其进入公众视野,并在国际舞台发声。创立迄今,已展示了近300场来自中国、亚洲其他国家以及精选自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的摄影展览,呈现了超过600位全球艺术家作品,吸引了43万人次观展。


第九届集美·阿尔勒成立艺术委员会,成员是:法国阿尔勒摄影节总监克里斯托弗·维斯那、摄影评论家顾铮、新加坡摄影双年展及DECK机构创始人李锦丽、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创办人荣荣及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执行馆长齐燕。“艺委会”接棒艺术总监,共同策划和召集本届集美·阿尔勒的30场展览,呈现来自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以及中国大陆及港台等地百余位艺术家的作品。“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和“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会在开幕周期间宣布新一届的得主。


今年,集美·阿尔勒的31场展览将于厦门市集美艺术馆、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以及厦门、福州的美术馆和艺术院校举办。作为厦门市地标性建筑之一的集美艺术馆,首次作为集美·阿尔勒主场馆向观众开放。本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特别推出“群岛计划”,以“艺术并不孤单”为主题,以集美·阿尔勒主场馆为核心,辐射和联动多元文化、艺术和生活空间,邀请观众开启一场城市艺术漫步。





导览

2023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精选预展


导览时间


2023.10.14(周六)16:00-17:00


导览城市

富士影像共享空间 · 上海

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398号


报名方式


本次活动通过 X-SPACE 官方小程序报名



本次活动免费

报名完成后工作人员将会通过短信与您确认

(报名请务必确保所留电话号码正确)


 

滕青云

香港理工大学毕业,现任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执行馆长,三影堂“无界”展览项目艺术总监,2023“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执行总监。


滕青云的实践包括展览策划、制作、研究等,她是一位活跃在影像艺术领域的策展制作人。曾任2021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展览统筹;2017-2020年集美·阿尔勒展览制作人;“十方:三影堂摄影奖10周年特展”(2018,北京)及“中国当代摄影40年(1976-2017)”展览(2017,北京)助理策展人;并于2018年赴“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参与展览筹备。





FUJIKINA 富士胶片影像周







“和你在一起”征集



(扫描图中二维码进行投稿哦~)




X-SPACE·即将展出



2023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精选预展 

2023.10.14 — 2023.11.13

X-SPACE富士影像共享空间




X-SPACE 10月活动日历


滑动查看X-SPACE·北京10月活动日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