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帐篷从来就不是用来“钻”的。

ཆ་རུ། CHARU 2021-06-05

电影《与狼共舞》中

有一句说给印第安人的台词:

“我希望在这个文化消失之前,

看它最后一眼。 ” 

我们今天的主角是

高原上最后的黑帐篷。



如果说牦牛是大地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那么黑帐篷便是游牧人灵魂的歌。


摄影:刘伟


青藏高原上的牧人逐水草而居,与天地自然共呼吸,每当夕阳的余晖随着延绵的群山归去,牧人与成群的牛羊便走向自己游动的家——黑帐篷。但几曾何时,随着游牧文化的没落,黑帐篷已经成为都市藏人的乡愁。


 

据说在爱斯基摩语中有超过一百个表示雪的词语。而帐篷在藏地牧人的生活中如此重要,以至于他们创造了不同造型,不同功能的帐篷并为它们起了名字。牧区的帐篷主要有“黑帐”(牦牛帐篷)、“布帐篷” 、“黑顶”或“花帐”和 “白帐”(羊毛帐篷)等类别。



其中“黑帐篷”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最为密切,སྦྲ་ནག黑帐又可分为:སྦྲ་ལེབ།“扁平”帐篷,ཁྱུང་སྦྲ།“展翅”牦牛帐篷,ནག་ཚང་། 小型(纳仓)帐篷,ཀ་བརྒྱ་མ།“聚会”噶加玛帐篷,སྦྲ་ཆེན།扎沁帐篷,ཧོར་སྦྲ་ཁྲ་རིལ花“霍尔”帐篷,རྡོ་རྟ་མ།“朵达玛”帐篷等等。不同的藏区也有不同的叫法和类别和用法。



随着季节的转变,游牧民搭建的帐篷类型也不同,例如,春秋季节搭建“纳苍帐篷”,夏季搭建“扁平帐篷”,主要是根据气候的差异和牧人的不同时期的需求而搭建的。



【制作黑帐篷】


首先用牦牛毛捻成线,织成长长的黑毯,这种织出来的黑毯藏语叫:རེ་ལྡེ།,是宽度在30厘米以内的平纹织物,一位牧人一天可以织8米左右。缝制帐篷时,用牦牛毛做成线把单片的རེ་ལྡེ།连在一起。这种用粗牦牛毛制作而成的黑帐篷,结实而耐用,需要几个人数月的时间才能完成。黑帐篷遇到下雨的时候还有自动收缩吸水的作用,而工艺好的编织者制作的黑帐篷紧密结实,完全不会漏雨。


 ◀ 收集牦牛毛 

 ◀ 梳理牦牛毛 

 ◀ 手工捻线 

◀ 编织牦牛黑毯རེ་ལྡེ། 

 ◀手工缝纫黑毯

 


【黑帐篷选址】


搭建帐篷的选址很重要,一般要选水草充盈、易于放牧和生活的地方。牧民对选址的标准有形象的说明,要选“东如开放、南像堆积、西如屏障、北像垂帘”的地方。或者要选“靠山高低适中,正前或左右有一股清泉流淌”的地方。地址选好后,帐门朝东,这是遵循祖先传下来的习俗惯制。有谚云:"人合伦理,帐门朝东"。


 


【搭建黑帐篷】


搭建黑帐篷需要几个人协力完成。帐篷由篷顶、四壁、横杆、撑杆、橛子等部分构成。篷顶正中是天窗。篷顶与四壁交接处的四角和四边的中部各缝有一根长绳,通常为八根称为"琼塔"的绳,绳长七八米、十几米不等,一般是结实的牛毛绳或牛皮绳。



帐篷四壁的底部还有若干小绳扣“ཆ་རུ།”(就是迦入这枚小扣子),用来牵钉橛子,一般隔三四十厘米一个。在帐篷中架一根木杆作为横梁顶住峰顶,用两根立柱支撑横梁两端,接着调整四周拉绳的松紧将帐篷固定。帐篷外面,一根高杆上悬挂着称为ཇོ་དར།“达角”的灰白经幡。距帐篷不远处的木桩上拴的藏獒,牧人忌讳在黑帐篷的后面大声喧哗。帐篷搭建好后,为挡寒风,有的人家在帐篷内用草皮砌一圈高约一尺的矮墙,有的在帐篷外用草皮或牛粪围一圈一米多高的矮墙挡风。



牛皮绳与ཆ་རུ།迦入  



【黑帐篷内部的划分】


牧人对黑帐篷内部规划极有讲究,迎着帐篷入口处的一根撑杆为下柱,柱上挂着放牧的用具等日常用品,里面一根为上柱,除挂念珠、护神盒等敬神物品外,不许悬挂它物。妇女们每次提炼出新鲜的酥油,都要往上柱上抹一点,以恭请神明敬先享用。传统习俗里牧人们会在黑帐篷顶部横梁末端上方放一块野牦牛的骨头,据说有躲避雷击的效果。


黑帐篷顶部的野牦牛骨,据说有躲雷击的作用,但是现在很少能看到了


帐篷的中间会有泥土和石块砌成的狭长土灶叫སྒྱེད་པུ། “戒布”外表以细泥抹光,前部或中部是烧茶、煮肉的灶口,后面为燃料仓,可随时将牛羊粪拨到锅底。(牧人们相信灶神,因此会保持灶的干净,忌讳在灶上烤肉,烘干鞋袜等不净物)。


黑帐篷中的土灶སྒྱེད་པུ། “戒布”


戒布将帐篷分为左右两部,左男右女,左边是男人起居与接待客人的地方,左边靠近帐篷后部的空间一般设有佛龛,会供奉经书与佛像,也会供水供灯,是神圣的区域;而右边称之为“阴帐”是妇女们提炼新鲜的酥油,奶酪或做饭的地方,日常的器具和奶制品都放在这边。入口处是用来存放干牛粪的。


透过天窗看银河的黑帐篷 


智慧的牧人祖先,在黑帐篷的棚顶设计了随意开闭的长方形天窗,通过天窗,牧人用来判断时辰,既能在烧茶烤火时通风采光,又能防御风雪。据说一顶好的帐篷可用几十年,而帐篷的日常保养极其重要,细心的牧人每年都会把整个帐篷布反转一次,以增加其使用的寿命。



在古老的游牧习俗里,部落首领会带领整个部落一起迁移,牧人们一年四季都居住在黑帐篷里,许多年纪在四五十岁的牧区藏人,出生后十几岁才见过房子。随着牧场承包到个人与牧民定居计划,牧人们不再终年迁移式的放牧了,分别居住在冬季牧场(固定的房屋)或夏季牧场里(帐篷)里,由于黑帐篷的制作工序复杂,更多的牧人选择了易于搭建的白色工业帆布帐篷居住。那草原上经幡飘飘,炊烟眇眇的黑帐篷部落,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小扣子迦入因对黑帐篷怀有无法言喻的情怀,也因此我们请来了藏族年青的艺术家仲格吉为我们画下这些草原上最后的黑帐篷。

【纳仓帐篷ནག་ཚང་།】


纳仓帐篷,藏语为“ནག་ཚང་།” ,主要在春秋季节搭建,此帐篷的个头较小,这样有助于保存室内的温度,适合在气候渐变寒冷时使用;一般到了秋季,牧民的生活用品都会寄往冬天居住的地方,自家留的生活用品自然少了很多,并且秋季奶源不多,因此没有太多东西需要储存,刚好适合搭建图一类型的帐篷。纳仓帐篷的前面使用白布制作的,因此棚内明亮度相对于其他类新的帐篷要高。纳仓帐篷拆卸工序相对于聚会帐篷和黑帐篷简单,搬迁时携带方便。

【黑帐篷སྦྲ་ནག】

 

སྦྲ་ནག།“扎纳”为扁平黑帐篷。主要在夏季搭建。对牧区而言,夏季是最重要的,最忙碌的季节,这个季节牦牛奶的产量极高,藏族妇女们要提炼出新鲜的酥油,奶酪等食品,也需要空间来储存这些成品与半成品。而黑帐篷就是根据这样的需求而设计制作的,篷内宽敞,有足够存储物空间;根据天气情况,黑帐篷阴阳两边帘子可随意卷起,有易于散热,牦牛奶和酥油等乳制品不容易腐烂,可储存更久的时间。 


【图聚会帐篷ཀ་བརྒྱ་མ།】


ཀ་བརྒྱ་མ།“尕佳玛 ”即聚会帐篷。主要在夏季搭建。每逢盛夏之际,牧民们喜欢趁着的收获的季节忙里偷闲,举办一些小型的庆祝活动,届时帐篷的主人会邀请亲戚、邻居、部落的友人们参加聚会,这时便需要搭建聚会帐篷。



仲格吉



来自甘南玛曲的安多西姆仲格吉,从小着迷于绘画。从 2 0 1 4 年毕业后开始创作西藏手绘系列明信片,现已出售数册限量原创手绘版系列明信片,其中已出版《川西以北》、《虔诚之土,红娑之音》、《巴扎韵》、《空中的风铃》、《皮袄为调,氆氇为歌》。而她不为人知的另一个身份是名优秀的教师。 




 当宛若星辰的光线穿过一顶黑帐篷。


风雪夜里有一顶黑帐篷,

孤灯闪烁照亮我的生命,

风的声音,雪的细语,

风中的摇篮,雪的家园。

白云深处有一顶黑帐篷,

清的山泉滋润我长大,

山的心语,云的絮语,

送我一首歌,给我一个梦,

群山的歌谣,行云的梦,

噢,我永远的家。


谨以此文献给不朽的游牧文化与草原上最后的牧人们。


【雪山下的纳仓帐篷】咖啡杯

【您怀中的黑帐篷】系列抱枕


以上产品迦入微店有售

ཆ་རུ་ནི་འབྲོག་པའི་སྦྲ་ནག་སོགས་ཀྱི་ཁ་མཚམས་འབྲེལ་བྱེད་ཀྱི་སྲོལ་རྒྱུན་གྱི་ཡོ་བྱད་ཅིག་ཡིན་པ་དང་། ཆ་རུས་བོད་ཡུལ་ཁེ་ལས་སྣ་ཚོགས་ལ་ཁྱབ་སྤེལ་གྱི་སྡིངས་ཆ་བཞེངས་བ་དང་། བོད་ཡུལ་འཕེལ་རྒྱས་ལ་ཕྱིའི་བསམ་བློ་གསར་བ་ནང་འདྲེན་དང་ནང་གི་རིག་གནས་ཉིང་བཅུད་སྤེལ་བར་གཞོལ་བ། ཆ་འཕྲིན་དྲྭ་བའི་ཐབས་ལམ་བརྒྱུད་དེ་སྣ་མང་དང་ཕྱོགས་མང་གི་ཁེ་ལས་མཉམ་འབྲེལ་གྱི་རྣམ་པ་བསྐྲུན་པ་སོགས་ལ་འབད་དེ། བོད་ཀྱི་སྲོལ་རྒྱུན་རིག་གནས་དང་དེང་རབས་འཚོ་བར་འབྲེལ་ཟམ་འཛུགས་པ་དེའོ།།

迦入音译自藏语ཆ་རུ།,意为“链接”,是一家位于成都的实体咖啡工作空间。迦入致力于为藏企提供创业推广平台,把创新思维引入藏地社区建设,以互联网开启多元跨界合作的商业模式,使藏文化与当代接轨。



/  顾问:昂江 才华加   / 文字:多卓 五之

 / 编辑:五之

文章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请勿随意印刷转载 后果自负

合作及投稿邮箱:charuspace@163.com , 微信号:charuspac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