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索朗旺青 ▎西藏的鹿(ཤྭ་བ་):神的精灵

索朗旺青 CHARU 2021-09-15

《德光译师》,19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局部:骑着鹿来面见大师的求法者


《米拉日巴讲法图》,19世纪, 收藏在Wisdom Publications


局部:山中的鹿与牦牛



《十二丹玛女神》,19世纪,藏于吉美博物馆



局部:骑着鹿的女神


《第四世达擦活佛》,19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局部:秘境中的鹿


《大黑天仪轨分列图》,18世纪,收藏于惠康博物馆


《双鹿法轮》,16世纪,纽约鲁宾博物馆


鹿为何物?


当14世纪的佛教大师,宗喀巴的老师仁达瓦•勋努洛卓(རེད་མདའ་བ་གཞོན་ནུ་བློ་གྲོས་;1349-1412)在著作中(1375年)描述佛教世界里温顺且具有灵性的动物时,他这样写道:“马带来了风和风中的妙音,菩萨们身披鹿衣,(•••)愤怒的神灵们在驴和骡子上呈现圆满的祥和”。


其中鹿作为佛教艺术中的重要符号(《佛本生故事》中至少有四个故事和鹿相关),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与教法指喻深深地影响到了泛喜马拉雅地区的宗教艺术题材。无论是作为静谧佛域的背景之物,还是修行者们的身份标识,抑或是宗教神话的关键元素,鹿这一优雅的动物在西藏的艺术作品中都拥有着丰富的形象与含义。


《仁达瓦》,19世纪,私人藏品


《双鹿法轮》,17世纪,私人藏品


作为佛教世界中象征和谐与温和的鹿在藏语中称之为ཤ་བ་(sha ba)或者ཤྭ་བ་(shwa ba)。上述两种关于鹿的词汇具有一些差别,后者统称一切生物—鹿;而前者专门指代捕鹿的行为并进一步特指捕猎过程中的鹿。当指鹿的时候使用的都是表示捕猎对象的sha ba,而在敦煌的古藏文文献中则以shwa ba居多(这两个词汇可能存在某种语言学层面历时的流变关系)。


在西藏的上古史中“鹿”是六大氏族之一的“董氏族”(ལྡོང་或གདོང་)的魂器所在;而这一对于鹿的崇拜行为被延续到了本土宗教的十三“威玛神”(ཝེར་མ་)中。威玛神既是主神的从神,也是人格化的动物力量(守护着维持宇宙运转的不同魂舍)。13位威玛神的组合常常伴随着苯教祖师敦巴辛饶(སྟོན་པ་གཤེན་རབ་)的保护神战神永世王(དགྲ་ལྷ་ཡེ་བསྲིད་རྒྱལ་པོ་)或者格萨尔王。



《五体清文鉴》:鹿词条


《格萨尔王与十三威玛》,19世纪,其中就有鹿,私人藏品


在泛东亚的传统中,口衔灵芝的神鹿象征着寿与禄,鹿角也常常被认为聚集了灵芝的精华。而在藏语的表达风格中,ཤ་སྡུག་ཁྱི་སྡུག་(鹿狗两苦;源于《米拉日巴传记》中米拉日巴尊者对于鹿和猎狗痛苦状态的描述)和ཤ་བའི་གླིང་བུ་(捕鹿哨;也可指禁锢心灵的事物)是常用的两个词汇。


 

《鹿》,葛饰北斋,19世纪


《仙人与鹿》,尾形光琳,17世纪


米拉日巴像,15世纪,纽约鲁宾博物馆


被拯救的鹿


说到“鹿狗两苦”这一词汇,就不得不讲到其背后的宗教典故。或许你熟悉མི་ལ་རལ་པ།(米拉日巴,1040-1123)大师未入法门之前(མི་ལུས་མི་གཙང་བའི་དུས།;不净人身之时)的故事,但在藏区的艺术作品和戏剧—文学中我们通常采用他闭关修行时期(སྒྲུབ་ལ་གནས་པའི་དུས།)发生的故事来教化世人。米拉日巴大师利用吟唱(མགུར།)的方法劝说有情众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消灭自己的苦厄之源。这其中一个故事就发生在米拉日巴在山洞修行之时,而故事主角正是一只母鹿(ཤྭ་མོ།),一只猎狗(ཤ་ཁྱི།)和一个猎人(ཁྱི་ར་བ།)。


卷插画《修行中的米拉日巴》:母鹿,猎狗和猎人,19世纪,私人藏品


《米拉日巴本生图》,16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局部:教化猎人与鹿,16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一天,大师正在山洞修行,忽然一只目光中充满恐惧的深色母鹿向大师方向跑来。大师料想到这应该是一只被追赶的母鹿,便向它吟唱助其脱离恐惧之苦:


 “【...】ཕྱི་སྣང་བའི་ཡུལ་ལ་བྲོས་བྲོས་ནས།འཁྲུལ་སྣང་མ་རིག་པའི་ནང་ནས་ཐར་དུས་མེད།ཕྱི་ལུས་སེམས་སྤངས་ཀྱིས་མི་སྤོངས་ཀྱིས།འཁྲུལ་སྣང་མ་རིག་སྤོང་བའི་དུས་ལ་བབ།【...】འབྲོས་ན་ནང་གི་སེམས་ཉིད་བྲོས།སེམས་ཉིད་བྱང་ཆུབ་གནས་སུ་བྲོས།གཞན་བྲོས་པས་ཐར་འདོད་འཁྲུལ་པ་ཡིན།སེམས་འཁྲུལ་པ་བཤིག་ལ་འདི་རུ་སྡོད།【…】”(【…】


感觉世界逃啊逃,无法脱离不智界;思考舍弃凡身心,不智虚幻即离去【…】脱离便逃己心智,逃去菩提神圣域;逃离旁物之欲尽虚幻,如若惊于心幻留此处【…】)。


唱罢,母鹿的内心瞬间变得宁静平和。它卧在大师身旁,舔着大师的衣角。作为修行者象征的鹿为什么也会在固定的宗教典故中存在痛苦呢?根据第八世噶玛巴米久多吉(མི་བསྐྱོད་རྡོ་རྗེ་;1507-1554)的说法:“修行者本身亦是承受不静与不定之心的容器”。看来,米拉日巴这一故事中的教化对象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既是他视也是自视。


《第八世噶玛巴》,18世纪,藏于The Norton Simon Museum


《米拉日巴本生画》,18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米拉日巴修行图》,19世纪,藏于Buryat Historical Museum

       

不一会儿,一只怒吠的黑尾红狗来到大师身边。大师料想这定是一只猎人用来追赶母鹿的猎犬,便向它吟唱脱离嗔怒之苦: “【...】ཁྱོད་སྣང་བ་གང་བྱུང་དགྲར་ལངས་པས།ཞེ་སྡང་བསམ་ངན་ཡིད་ལ་འཁྲུག།སྡིག་ཅན་ཁྱི་ཡི་ལུས་སུ་སྐྱེས།སྡུག་བསྔལ་ལྟོགས་པའི་ངང་ལ་སྡོད།ཉོན་མོངས་ཟུང་རྔུ་ཞི་དུས་མེད།ནང་རང་སེམས་བཟུང་བས་མི་ཟིན་ན།ཕྱི་གཞན་ལུས་བཟུང་བས་ཅི་ལ་ཕན།འཛིན་ན་རང་སེམས་འཛིན་པའི་དུས་ལ་བབ།སེམས་ཞེ་སྡང་སྤོངས་ལ་འདི་རུ་སྡོད།【…】”


【...】何种幻景致汝怒,憎怨之心乱汝心;生为集恶狗之身,受尽饿腹之苦痛,烦恼身毒无止时;若不守自身之心智,守他人凡身有何用,倒不如控制己心欲,快留此去除心之怨【...】。


唱罢,那猎狗也停止了狂吠,温顺的躺在大师旁。一鹿一狗,一右一左,如母子一般守护在大师身边。比起动物,人之心欲尤为复杂,随后发生在大师与猎人贡布多吉之间对话成为了后世教化的典范。


《米拉日巴》佛龛,作为陪伴者的鹿,19世纪,藏于John&Karina Stewart


《米拉日巴教化图》佛龛,18世纪,私人藏品


《米拉日巴》佛龛,18世纪,私人藏品


我相信任何猎人在看到自己的猎物和猎犬如此和睦相处时,都会露出惊讶的表情。猎人向大师说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无非是为了混个温饱,自己做人并没有高远的志向,自己也不需要像大师一样肩负普度众生的责任。为了回应猎人的这番话,大师又缓缓唱到:

      

“【...】མི་ལུས་རིན་ཆེན་དཀོན་གསུངས་ཏེ།ཁྱེད་འདྲ་མཐོང་ན་དཀོན་རྒྱུ་མེད།སྲིན་པོའི་གཟུགས་ཀྱི་སྡིག་པ་ཅན།ངན་སོང་སྡུག་བསྔལ་ཁྱད་བསད་ནས།ཚེ་འདིའི་འདོད་པ་སྒྲུབ་ལགས་ཀྱང།སྡིག་པས་འདོད་པ་མི་འགྲུབ་སྟེ།【...】ཁྱོད་ཤྭ་བ་བསད་པས་མི་འགྲངས་ཏེ།ནང་དུག་ལྔ་བསད་ན་ཅི་བསམ་འགྲུབ།ཕྱི་དགྲ་བོ་བཏུལ་ཡང་ཇེ་མང་འགྲོ། ནང་རང་རྒྱུད་བཏུལ་ན་དགྲ་བོ་མེད།【...】”


【...】都言转世为人贵,汝等为人却不堪;鬼怪之身负罪者,汝等蔑视罪业苦,看似所欲此世成,实则执欲无终时【...】杀鹿充饥一时足,灭去五毒业始成;屠戮外敌敌无尽,除去心敌终无侵【...】。


《米拉日巴教化图》,19世纪,藏于雍和宫


《米拉日巴教化图》,19世纪,私人藏品


唱罢,猎人心智稍有回思,但心中仍对大师的生活与愿景充满好奇。当他看到山洞那简陋的生活条件,又听到大师平静地向他叙述自己四时修行的苦乐和对于正法坚定的信心后,猎人顿时对大师心生无比崇拜。他将母鹿,猎狗和自己身上的弓箭作为供奉献给大师,并承诺此生修法去除罪孽。


你当然可以认为这个故事所有的事物都是一种文学化的表达(哲学概念的具象化)。但是每当我们读起先哲的故事时依旧会感叹于他们对于生存的“共通感”。利用咏唱的方式大师们将伦理命令变成了美学叙述,而人们从来都是追随者美的步伐以对抗浮生的魅影。


《双鹿法轮》,19世纪,私人藏品


作为象征物的鹿


鹿在佛教图像中最重要的形象是“双鹿法轮”(རི་དྭགས་ཆོས་འཁོར་),公鹿在右,母鹿在左。这个形象和佛陀在鹿野苑第一次讲法的历史事件有关,即“初转法轮”。但是根据印度宗教和文化史研究者们的描述,这一双鹿相伴的模式在湿婆派中早已存在。


在南亚的宗教传统中,不同的宗教派别之间存在共用宗教空间的现象,所以我们很难说鹿野苑只属于佛教系统。在较早的文献,如《湿婆往世书》中,鹿指代了某一固定的,脱离人世间的修行地,这正好和湿婆派纳瓦士修行传统相关。他们需要鹿的形象来增加自身修行空间的神圣性。


《双鹿法轮》,18世纪,私人藏品


而在西藏艺术经典图像组合:“六长寿图”(ཚེ་རིང་རྣམ་དྲུག་)中,鹿在东亚,南亚及喜马拉雅地区的艺术含义被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我们没有任何办法证明这个图像具有一个固定的来源,它更像是多种风格和文化背景相结合的一个作品。你既可以单纯把它作为一种具有美好寓意的图像,也可以在文本中找到更为具体的宗教寓意。


《六长寿图》,19世纪,藏于Shelley and Donald Rubin


《六长寿图》,18世纪,藏于Robert and Lois Baylls


故事可以发生在东亚的某个山林,也可以是南亚的某个树林,但是对于这个空间有一个具体的称呼:大乐纯林(སྐྱིད་ཚལ་ཆེན་པོ་)。山好似右旋的海螺(岩长寿,རྡོ་ཚེ་རིང་),是佛陀赐福的金刚石山,是阿弥陀佛的圣地。山上流淌着具有八种特殊品质的泉水(水长寿,ཆུ་ཚེ་རིང་)。这里居住着一位背靠着千年松树(树长寿,ཤིང་ཚེ་རིང་)的长寿仙翁(也可以是长寿婆罗门;人长寿,མི་ཚེ་རིང་),他因为修行千年而不受五大元素的影响。


长寿老人的形象广泛存在于亚洲各地。其中既有中国古代神灵南极老人和南亚的长寿尊者,也有北亚民族的老人神和纳西族的祖先老人。另外有象征长寿的鹿(兽长寿,རི་དྭགས་ཚེ་རིང་)和仙鹤(鸟长寿,བྱ་ཚེ་རིང་)带领着一群动物陪伴在仙翁身旁。    

 

按照一种结构化的宗教解释:老人代表知识和永生,岩石代表定力和赐福,泉水代表勤奋和甘露,树代表自律和脱离轮回,鸟代表慷慨和平和心,而鹿代表耐心和修行。这是多么有趣又具有美感的组合。


《六长寿图》,19世纪,蒙古地区,藏于Zanabazar Museum of Fine Arts


就像《六长寿图》中的鹿一样,南亚传统认为鹿具有智慧和超强的定力(གཏིང་འཛིན་),它们不受旁物的干扰而专心于自身的圆满。所以许多贯彻“断灭”思想的瑜伽士和佛教密修者都会将鹿皮或者羚羊皮披在身上或者坐垫上。他们相信这样就可以吸收鹿所拥有的无上精华,并且增强自己的定力。


神圣离不开鹿


因为鹿常常集体生活,并与仙人共存,始终保持慈悲和共情心,所以常见的各类菩萨都身披鹿皮衣(krishnasara;也有羚羊皮)。而与鹿关系最为紧密的修行者当属84位大成就者之一的夏瓦日巴(Shavaripa,猎人)。


《弥勒菩萨》,19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菩萨身上的鹿皮衣


《红观音》,19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菩萨身上的鹿皮衣


《唐东杰布》,19世纪,注意坐垫下的鹿皮垫,藏于Shelley&Donald Rubin


《热琼巴》,19世纪,注意坐垫下的鹿皮垫,私人藏品


夏瓦日巴原为山区猎人,杀戮无数,观音菩萨尝试度化这一具有慧根的猎人,便化身成一个猎人接近夏瓦日巴。观音菩萨告诉夏瓦日巴:自己可以用一支箭射中百只鹿。夏瓦日巴当然不信,双方约定在第二天进行比试。


到了第二天,观音菩萨利用自身神力变化的鹿群,轻松完成了射中百只鹿的承诺。夏瓦日巴对其无比钦佩,请求菩萨赐与他射猎的技巧。观音菩萨同意了,但是他要求夏瓦日巴夫妇一个月不能食荤。夏瓦日巴为了成为最厉害的猎人便同意了这一要求。


《夏瓦日巴》,17世纪,藏于纽约鲁宾博物馆


《夏瓦日巴》,18世纪,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一周后,菩萨回来检查夏瓦日巴夫妇时发现两人很好的履行了承诺。接着菩萨便开始向他们讲述生命轮回和业力果报,并告诉他们再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可以认真思考一些他们之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当月终之时,菩萨在夫妇两面前画了一个曼陀罗。当这对夫妇看着曼陀罗时,他们发现自己处于空间中心的位置,而周边是地狱众生痛苦的身影。


随后菩萨开始为他们教授金刚密法,并使夏瓦日巴消除了我执和我慢。经过十二年艰苦的修行,夏瓦日巴终于获得了大手印成就(ཕྱག་རྒྱ་ཆེན་པོའི་ཐོབ་གནས་),并在后来的历史中成为藏区噶举派山林修行者的榜样。


《夏瓦日巴》,19世纪,藏于八邦寺


《夏瓦日巴》,19世纪,藏于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相对于老虎和大象这一类动物在宗教诠释中的复杂性,对于鹿的图像解释是简洁而明了的。但正是这种统一性,却给予了鹿在佛教艺术中独一无二的地位。从佛陀到菩萨,从修行者到佛教大师,鹿始终是如此谦卑地聆听着那瞬息变幻而又恒久不变的佛法。


戴鹿面具的舞者 . Kirimtse Monastery, Chumbi Valley, 西藏  1930年



鹿在空间之中,所见皆为圣洁。



作者介绍


索朗旺⻘

 独⽴撰稿⼈、研究助理、⻘年美术评论家


现就读于伦敦⼤学亚⾮学院历史和哲学学院,本科就读于中国⼈⺠⼤学历史学院,史哲双修。⻓期主持⼈⺠⼤学藏史研读班并在微博与公众号发表⽂章。⾃幼喜爱⽂史,⻓期坚持研读原始资料,学习了古希腊⽂、拉丁⽂、古希伯来语、 ⻄夏语、梵语,满语、蒙语和古藏⽂(作为学术研究性语⾔)。2017年,参加联合国教科⽂在俄罗斯组织的“关于史诗与⺠族-雅库特”专题会议。2018年,获得“⻘年美术评论家”称号,代表作品有《图像,⼀种⽣存修辞术——古典图像和城市图像分析》。2019年,参与了国家级项⽬——《⻄藏历史地图集》 译注的 《藏史纲要》全四册已定稿;曾参与《藏⽂辞海》的编写,并担任常务主编。



千年灵鹿吊坠

点击图片可进入小程序了解


深受欢迎的设计师双色牦牛绒围巾

点击图片可进入小程序了解

(双十二暖冬之礼8.8-9折)




往期文章
可点击图片阅读

为什么吐舌头 ▎藏族人的肢体语言

喜马拉雅的心脏 ▎多波。

1850年西藏法舞现场直播 ▎大英图书馆珍藏。

英国爵士收藏的珍贵护法唐卡

西藏的箱子 ▎藏传手工中的“爱马仕”


为我们讲述您的故事,您与藏地的故事

加入迦入,微信号:charuspace

撰稿:索朗旺青

图片来源索朗旺青

编辑:迦入

文章素材版权归作者所有 请勿随意转载 后果自负

合作及投稿邮箱:charuspace@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