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奔三的90后,你什么时候投降?

新华三弄 新华三弄 2022-04-24

今天是一个平常而又特殊的日子,今天的到来意味着21世纪的第二个年代就走完了,之后将诞生20后这个群体,对于90后这个群体来讲,他们要开始一波一波地迎来自己的30周岁了。

在今天,除了第二篇推送里的联播解读外,三弄想趁着这个特殊的日子聊一聊其他,关于90后的年代、奔三这个年龄以及投降。三弄不想贩卖焦虑,只是这么一段时间来,在这个公众号平台上三弄认识了很多素未谋面但又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个平常而又特殊的日子,三弄想和大家分享分享自身的感悟并向大家表达谢意。



关于90后的年代

用X0后来形容一代人已经被广泛接受,但在三弄看来70后、80后用来形容一代人是比较贴切的,90后还能勉强算上较为贴切,但00往后已经不能用来形容一代人了。我们用X0后来代称一代人不是因为他们的出生日期是19X0年,而是因为在他们成长的年代里天南海北的孩子们都有着较为相似的成长条件和成长历程。

那个年代里计划经济的余晖还温暖着大地,市场经济的朝阳只是喷薄欲出,大领导的孩子可以和小商贩的孩子坐在同一间小学教室里上课、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小孩放学后都是找小伙伴玩类似的游戏、北京的小朋友和河南的小朋友吃着一样的“唐僧肉”劣质零食、每个人看的是中央电视台一样的动画片…正是因为相似才具有同一性,才可以用X0后代称。

00后乃至90的末期出生的小孩所面临的已经不是这样的成长条件和成长历程了,正如同十九大报告里所指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公立好学校的学区房和私立学校的昂贵费用让不同家庭的孩子从一开始就不在同一个世界了,当发达地区的小孩已经可以看不带字幕的英文动画片时,落后地区的小孩可能还没有一个发音标准的英文老师…在这时候再用X0后来指代一代人就不是为了统一方便,而是为了掩盖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了,北京的西城区上学10后和西部乡村上学的10后可有一丝的可比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扯得比较远了,回到我们的90时代。

我们的成长历程受到了很多影响深远政策或事件的影响,比如加入世贸组织、比如各种市场化改革等等,如果非要评选一个影响最大的政策的话,三弄会选择计划生育政策。在三弄看来计划生育不仅仅是一个控制人口的政策,更像是一个蓄力良久后的一个大招,这个大招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国家所产生的影响都不仅仅是表面上只生一胎的影响。

概括来讲,计划生育用行政的手段改变了家庭的投资方式、进而暴力般地拉升了人口素质和劳动力水平,从而使得中国在短期内获得了其他国家长期才能积累的高素质人才。

在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后,几乎每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培养方式都是all in,基本上是向孩子倾斜了整个家庭的资源。不all in不行啊,对于普通家庭来讲,以前是多个孩子人各有命、各有各擅长的东西,对孩子的投资也比较随性,只要有一个孩子发展成功了,那这个家庭就成功了;而在计划生育下,一是没了更多的“选项”让家庭“试错”,二是没有了让孩子自由发展的承担能力,毕竟以前自由发展冒险失败一个只是几分之一,现在冒险失败就是100%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因此90后大多是被奢侈化培养的,我们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唯一享受了“全部家庭资源”的一代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未出生弟弟妹妹的牺牲使得我们有了这样的资源享受。这样对于我们个人来讲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成长资源是极其丰富的,而对于国家来讲则是获得了一大批被优质资源所喂养长大的劳动力。(不是说每一个人横向来看都是高素质的,而是说每个人和没有计划生育平行世界里的自己相比是高素质的)

非常巧合的,我们90后所成长的大环境恰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发展迅猛的时期,整个社会即使不是一日千里也是日新月异。

奢侈地享受着全部家庭资源,生活在发展日新月异的国家里,这就是我们所经历过的时代。一直关注三弄的朋友应该明白新闻联播里对今后经济形势的判定是怎样的,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经济下行大背景下社会资源的分配,和90后之前享受的家庭资源、所经历高速发展的年代形成了感受得到却看不到的反差,在这种强烈反差下90后们开始迎来自己即将到来的30岁,开始奔三了。


关于奔三这个年龄

奔三,这个词不知道是谁先发明的,奔向三十岁,这个“奔”字非常传神,奔驰、奔跑、奔波、奔逃、东奔西窜……都是这个奔字。

临近30岁是一个非常脆弱的时期,这个时候大部分青年们已经离开校园走入社会一段不短不长的时间了。对于90后这批人来讲,校园生活占据了自己已有人生的大半,但它将渐行渐远,比例也会越来越小;社会经历目前还只占领了较小的比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占据人生的长度将不断增长。按照逢十为整的人类习惯,30岁这个年龄就是一个tipping point,前面人生所积累的量在面对社会时将逐步迎来质变。(为了防止杠精,先说明30岁是一个虚数,所代表的含义是“人真正开始走向成熟的那年”,有人更早有人更晚)

三弄想这个质变内涵也许是——对明天的到来充满希望的心态开始发生改变。这个改变可能是更有希望,可能是不抱希望,可能是开始失望,甚至是抗拒明天的到来。

真正开始走向成熟居然和对明天充满希望的心态发生改变是近似等价的?当三弄写下这段话后回头看里面逻辑时确实有点震惊,不过想起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里面写道:“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样想来还真是“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了。既然生活真相是被认清的,那自然是与一直所接受的教育相反,这个世界的本质是负面的,世界就是艰难的,干什么都很艰难,没有什么舒舒服服的道路,没有什么触手可及的成就,没有什么轻轻松松的未来,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而30岁,正如三弄在前面所说的是个tipping point,前面人生所积累的量在面对社会时将逐步迎来质变,开始要真正触及生活的真相了(是真正触及,不是学到而是感受到),于是之前对明天充满希望的心态开始发生改变。如果这种改变是更有希望,那么你便是罗曼罗兰所说的真正的英雄主义,如果是感到失望或者抗拒到来,那就是“有些人二十岁就死了,等到八十岁才被埋葬”。(很巧,这出自《约翰·克利斯朵夫》同样也是罗曼罗兰说的)

在这个奔三的年龄,90后最明显的也许就是心态的转变吧,更有希望和抗拒到来都太极端了,比例应该也比较小,更多的是对明天不抱希望和开始失望,不再对明天自己会改变世界抱有希望,甚至对明天的将要到来感到失望(因为还未睁眼就知道这一天会怎样度过)。

之前的自己是一张白纸,有纵情挥洒笔墨成为任意蓝图的希望,而现在墨水已经洒上去一些了,但并不喜欢渲染出的图画;之前的自己是一个独行的侠客,有纵横疾如风,事了拂衣去的自在,而现在自己仿佛被看不见的钉子钉住了;之前的自己没有得到什么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对明天无畏且充满希望,而现在拥有了一些,可拥有的并不像自己希望的那么多,对于失去却有了担忧与恐惧……安慰自己这样也挺好的,这是对明天开始不抱希望,告诉自己只能去接受这样,这是对明天开始感到失望。(对明天充满希望、开始对明天不抱希望、开始对明天感到失望,这三者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就像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比没有优劣之分)

关于投降

就这样,我们之前量的积累导致质变的来临。

象牙塔内的凌云壮志已被每日或奔波或忙碌或平淡如水的日子慢慢磨平,个人也遭受了一些社会的毒打,曾经笔直坚挺的膝盖也似乎变得有些弯曲。站着多累,要不就跪下投降吧?

为什么会出现投降这样的想法?这可以从工作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来聊聊。

说工作可能不太精确,广义的工作可以细分为三类——事业、工作和糊口。简单来说,事业是自己为之奋斗,获得成就感,实现的是自我实现需求和尊重需求;工作是为社会出一份力,得到报酬与保障,实现的是社交需求和安全需求;而糊口就不多解释了,不干活就没饭吃,实现的仅仅是生理需求。

奔三的90后,尤其是在校园里表现出色的、毕业后漂着的90后,产生投降想法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三者之间的落差。原本以为自己是要干事业,再不济也是做工作,可是被社会捶打几番后才猛回头般地发现,原来自己只是在糊口啊。这三者之间的差异和钱的关系不是特别大,比如在阿里每年收入几十万996/007的程序猿,也有可能只是在高级糊口。虽说糊口也有糊口的意义,但接受工作意义的不断下沉其实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投降过程,只是比较隐蔽不易察觉罢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于此同时生活的意义也在发生着改变与转移。这里所说的生活是指包含学习、工作、社交、娱乐、休闲等在内的日常活动行为。在奔三这个过程中,“工作”可能占据了每一天的绝大比例,如果这份工作不是前面所说的事业性质的话,生活的意义就被剥夺了(因为学习、社交、娱乐、休闲等被无限压缩了),对于这一点毕业后漂着的单身青年应该是有所体会的。通过睡眠恢复的一点点精力要全部投放到工作之中,除了报复性熬夜外没有其他自己的时间给生活,这不是作为一个人的存在而是作为一块电池,睡觉是充电,上班是放电。

(报复性熬夜就是明明知道已经很晚了,但由于白天没有自己的时间,因此通过熬夜来强行增加自己的时间,以此感受生活,哪怕明明知道对身体不好,哪怕熬夜所做的事情并无意义)。

为什么三弄特别强调单身的?也许和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人的生活意义不仅仅是个人的生活意义,更是在不断转移与寄托之中,伴侣、孩子、父母是最主要的转移和寄托对象。

在无法从自身获得生活意义时,向外寻求生活的意义是一个不错的选项,生活的意义从自己变成了他人,这样便给出了更好的理由和借口——我是在为别人牺牲,是伟大的,是的,这个“投降”的理由确实很伟大。把从他人身上获取生活的意义定性为投降可能有很多弄友并不服气,我为老婆孩子打拼怎么就是投降了呢?所以三弄打了引号嘛,是不是投降只需要区分下老婆孩子是你不得已坚持下去的理由,还是不断前进的动力就清楚了。


感谢大家

时光倒回到一年前,那时新华三弄这个公众号还没有开办,三弄应该在投降的边缘。作为一个西部山区十八线小县城的小镇单身青年,三弄毕业后选择留在了北京,不,应该叫漂在了北京。在漂着的不短不长的时间里,三弄慢慢感受到90后这个群体走向社会后的心理变化,不断发现周围同龄人甚至是低龄人的优秀与卓越,看着以前的同学朋友开始谈婚论嫁,三弄有时候会不由自主思考自己的年龄,思考自己的意义,时间久了难免会产生厌倦、自我怀疑和消沉。

曾经在一部网剧里看到这么一句台词:“梦想是情结和欲望的结合体”,三弄已经想不起自己在一年前是没有了情结还是缺失了欲望呢?

在投降的边缘的时候,三弄想到何不把自己一直做的事情分享给大家呢,说不定这些事情对别人确实有点意义呢?就算对别人没有意义也可以当做留给自己的礼物。当时开这个公众号时我在日记里写到:“不要有预期吧,只是把纸上写的东西写到了网上,有人看是分享,没人看是私藏”。三弄以前看新闻联播做笔记只是简单记一下,分析结论在自己脑子里,不像现在都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三弄开公众号时的日记

三弄以前看联播时的笔记

三弄原本想的只是通过网络记录一下,对今天这么多弄友的到来并没有预期,也没有奢求过会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与肯定。更让三弄没想到的是,甚至有弄友已经把这个号当做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关心这个号的长远发展,后台留言里有不少朋友劝三弄考虑下变现,也确实有一些广告主留言想投软文硬广,不过三弄都婉拒了。三弄是超然世外不要物质吗?当然不是!三弄当然希望自己有房有车啦,不过更希望自己有趣有用。

再一次感谢每一位弄友在后台那些咨询、关心、肯定三弄的留言,都让三弄觉得自己确实还有点用,自己做的事情确实还有些价值。

再一次感谢每一位弄友的陪伴,正是因为你们,三弄在一整天的忙碌结束后,还可以兴冲冲地往出租屋赶,哪怕屋内无人温粥,亦无人陪伴。因为三弄知道在静默夜空之下纷纷扰扰的电磁波里,总有几个电磁波的尽头在等待着三弄的文章,而三弄从这个等待中不断获取着力量。

因为这种力量把三弄从投降的边缘拉了回来。

今天你问:奔三的90后,你什么时候投降?

因为这种力量,我答:Not Today!



一篇文章随心所欲写得天马行空乱糟糟的
弄友们看个乐呵
唯愿每个人都能找到Not Today的力量

最新解读回顾:

对美国在中东为何选择性报道?| 20191230《新闻联播》解读

中国航天将进入新时代!| 20191229《新闻联播》解读

必看!官方钦定的国内外年度十大新闻!| 20191228《新闻联播》解读


·END·

如果喜欢,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原创不易,请点右下在看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