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子情怀,历久弥香!

小民 四川民族学院 2020-11-15


为回顾我国两弹事业发展历程,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史、国史教育,引导和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学校特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陈俊祥研究员来校作报告。10月11日上午,报告会在艺术楼剧场举行,学校党委书记崔雨风主持,全校师生近500人到场聆听。




今年86岁的陈俊祥老人曾参与我国原子弹、氢弹科研工作,他精神饱满地为师生讲述了研制核武器的艰难历程。当年面对核大国的威胁,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定决心研制我们自己的“两弹”,克服了重重困难。“那个时候真是难啊!”陈俊祥多次感叹。1958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北京成立;1963年,大部队迁移到青海金银滩草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曾经有的国家认为中国人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没想到我们4年就搞出来了!”陈俊祥激动地说。
他还讲述了两弹一星科学家“献青春、献儿孙、献终生”“舍小家、为国家”的感人故事:生活上不便就不说了,孩子生病要去50公里以外的医院才能治疗;在深山里工作没有老师,下一代的教育充满艰难……通过陈俊祥的讲述,师生深刻体会到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使命,被“两弹一星”科学家的坚守和奉献精神深深打动,现场多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党委书记崔雨风总结说,陈老的报告慷慨激昂,让大家深受感动,备受鼓舞,感谢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重要贡献!希望全校师生向陈老学习,为做好本职工作,为教书育人、读书成才“着一下急、吃一点苦、争一口气”。

本次报告是我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典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党史、国史学习,让全校师生领悟初心使命,增强党的意识,牢记党员身份,坚定理想信念。




陈老的分享生动形象,理论知识浅显易懂,尽管他年事已高,还是能一字一句地还原当时的场景,使人身临其境,让我印象极其深刻。老一辈的精神难能可贵,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更要弘扬两弹精神,树立良好的师风师德,为祖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藏学学院 教师 落桑曲平 


听了陈老的讲座,被所有核工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科研报国的初心及为国家民族奋斗终身的豪情壮志所感动,更为今天的强大中国感到自豪。青年人要自觉学榜样,守初心、担使命。

——宣传部 教师 周 扬


“气出来的原子弹,急出来的氢弹”,陈老用幽默诙谐的方言细数“两弹”研发的艰苦经历,为我们揭开了核武器神秘的面纱。贫苦的环境下他们都能“少说多干”,今天的我们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弘扬两弹精神,为民族复兴再立新功!——农学院 学生 刘佳月


“天苍野茫破天荒,深山密林藏硝烟,剑门蜀道薪胆苦,涪江明月照中天。”——这是陈老对自己一生的深刻认识和生动总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春是奋斗的底色!”如陈老一般的“两弹人”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大草原上、密林深处、剑门关外、涪江江畔,面临各种险境而坚持不懈,永不言弃。作为社会主义新青年的我们,更该学习老一辈“两弹人”的精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学生 李 丹



文 | 李 浩、谢 军、小 民

排版 | 何嘉玥、曾 欢

图 | 谢 军

责编 | 杨乐园

审稿 | 谢 军


公众号改版,记得星标我哟!~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