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人民币进入6.8时代!短期内大幅波动或给订单带来不确定性!外贸企业有哪些策略可以应对?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再次加大!
截至5月12日19时,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徘徊在6.7892,较前一个交易日回调682个基点,盘中一度触及年内低点6.7945;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H)则徘徊在6.8120,较前一个交易日回调500个基点,盘中一度触及2020年9月以来最低点6.8292。
另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5月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292元,较前值调贬2个基点。
从3月最高升到6.30元,到最近跌破6.80元,人民币汇率在今年头4个多月演绎的“深V”行情,成为“汇率测不准、双向波动是常态”的一次现身说法。
近期汇率出现高位调整,哪些企业可能受益?面对未来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企业又当如何应对?
人民币近期出现贬值,可能对实体企业造成什么影响?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近期一大批上市公司已就此作出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出回应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表示人民币汇率贬值对公司经营有积极影响。比如,新和成称,目前公司出口业务占比在50%以上,人民币汇率适度贬值对出口业务有积极影响。春雪食品表示,公司出口业务占比约20%,人民币汇率贬值对净利润有正面影响。久量股份回应称,人民币对美元贬值1%,公司大约增加340万元利润。
有利于出口是这类公司共同的观点。机构指出,本币贬值在理论上利好出口型企业,一方面,增加汇兑收益,在销量不变的情况下,可提高出口业务利润率;另一方面,提升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还可能带动销量上升。这两方面均有利于增厚公司业绩。从行业特征上看,这类公司主要来自机电、轻工、汽车、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
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全年贬值5.43%。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当年产生汇兑收益的行业包括化工、采掘、家用电器、汽车、建筑装饰、电气设备、通信、机械设备、医药生物、传媒、轻工制造、纺织服装、非银金融。
同时,也有如金龙鱼等公司表示,将更好地对汇率风险敞口进行管理,并综合考虑进口原料的采购事宜。机构分析,本币贬值可能增加进口成本及外债负担,对于航空、地产、钢铁等外债多或进口多的行业影响较明显。以2018年数据为例,当年交通运输、房地产、钢铁和电子行业的汇兑损失均较大。
★利好因素实际上对中小企业影响有限★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汇率所带来的利好因素实际上对中小企业影响有限。长期来看,汇率短时间内的大幅波动,反倒可能给未来的订单带来了不确定性因素。
原因之一在于,汇率优势期和账期存在错配。据业内人士介绍,汇率贬值期如果和结算汇款期不重合的话,汇率带来的影响并不大,一般而言,企业没有固定的结算期。一般是一笔订单“出柜”就开始结算,“柜”代表集装箱,是商品数量的计量单位,“出柜”意味着客户方已经收到货物。所以汇率结算实际是随机分布在一年里的各个时间段,很难预判实际的结算时间。
买家付款也是有账期的,不可能收货当日付款,一般在1到2个月,一些大客户可能需要3到4个月。目前在收款期的货物仅占全年贸易量的5%到10%,对全年利润来说,影响甚微。
原因之二在于,小微外贸企业处于议价弱势方,汇率过快波动导致被迫让出利润。有卫浴产品出口商表示,正常来说,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但是现在这样汇率忽高忽低,客户会有美元的升值预期,“他就不打钱了,本来40天的账期,他要拖两个月,我们也没办法。”
业内人士表示:“对我们来说,汇率稳定更好。”
还有一种情况,一些国外客户由于人民币贬值会提出产品降价的要求,要求出口企业向上游寻求利润空间,跟工厂交涉,再降低成本,“这样整个链条的利润都会降低。”
★三种策略应对汇率波动★
对于汇率的变动,出口企业的应对方式有三种:
一是尽量使用人民币结算,目前很多出口东南亚、中东地区的订单都以人民币结算。
二是通过“套保”锁定汇率。“套保”即外汇汇率套期保值,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外汇期货交易,确保外币资产或外币负债的价值不受或少受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
三是把价格的有效期缩短。有企业最近将订单价格的有效期从一个月缩短到了10天,在这10天内以约定的固定汇率来交易,以应对人民币汇率的快速波动。
★跨境人民币结算显优势★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落实人民银行、外汇局《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加大跨境人民币金融支持抗疫纾困力度,督促商业银行引导外贸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借助这一方式,已有多家企业有效规避了汇率风险。
据《第一财经》报道,上海某大宗商品进口公司原采用美元或欧元进行结算,年结算额近5亿美元。为帮助企业避免外币结算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推荐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重点讲解人民币结算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该公司于今年3月尝试了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并逐步将后续业务的结算币种转换成人民币。截至2022年5月上旬,该公司已累计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7亿元,成功规避了4月以来人民币波动导致的汇率损失。“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有效规避了汇率波动风险,增加财务成本的可预测性。”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受益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还有某电子产品进口公司。该公司每月需支付给境外供货商4000万美元左右,美元资金来源一般为汇款当日以人民币购汇。面对汇率市场波动的加大,在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的建议和辅导下,公司决定将与境外供货商的结算款币种转换为人民币,以锁定支付价格,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失。目前,该公司每月向境外供货商付款2.5亿元人民币左右。得益于结算币种的改变,今年4月起人民币汇率波动,未对该公司的资金结算产生汇率方面的影响。
★强调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展望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仍将面临多种因素影响,存在多种不确定性。不少企业的回应颇为理性,表明“汇率测不准”的观念正深入人心。同时,近期人民银行、外汇局、商务部等部门纷纷支招,帮助企业更好应对汇率波动、管理汇率风险。
多家公司表示,人民币汇率贬值会带来汇兑收益,但“汇率波动存在不确定性”。万和电气称,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汇率波动,适时采取必要手段尽量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从市场上看,近年来,越来越多市场主体选择“逢高结汇、逢低购汇”,外汇市场成熟度明显提升。相关人士指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成常态,企业看待短期汇率波动更加理性。
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指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鼓励企业使用多元化外汇避险产品,鼓励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外汇局表示,要求金融机构及时响应外贸企业等市场主体汇率避险需求,优化外汇衍生品业务管理和服务,提升企业应对汇率波动能力。
市场主体更为理性,政策引导更加主动,将有助于企业更加从容应对汇率波动考验。
来源: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新华社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新浪财经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