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使用‘’落井下石‘’

邱开冒 一丘万壑


落井下石是网路上使用率很高的成语,常见于公众人物倒霉后被议论时,富有同情心的人站出来对议论者的指责。


这是典型的用词不当,歪曲了落井下石的使用范围,是词语败坏症的症状。有些大词是不能滥用的,说修鞋师傅志高瞻远瞩,剃头匠日理万机,青楼小姐高屋建瓴,都是一种言词侵犯,类似精神性侵。


人性深处有善也有恶,既有雪中送炭的善也有落井下石的恶,助人为乐与助纣为虐常在一念间转换,无缝对接。所谓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但由于主体能力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善与恶通常只能以愿望的状态存在。比如发大宏愿的志士,有“解民于倒悬”的善心,却十有八九弹跳力不够,摸不着绳结。也有幸灾乐祸的阴暗之人,每天都在等待世界的坏消息,好显他针砭时弊的认穴准头,承揽落井下石的土石方回填工程。


吃水不忘挖井人,岂能空怀投石志。


人们也常常对同一个人,干出落井下石和雪中送炭两件事:欢呼打倒刘绍奇,扬言要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教他永世不得翻身,这是赤裸裸的落井下石了吧?若干年后又貌似要雪中送炭了——欢呼为刘平反昭雪,脸上挂着自豪的神气,“好在历史是咱人民写的哦!”


这种井下石和雪中炭,都不过是咱人民欢呼雀跃时的自我陶醉,假装出过力似的。


真实有效的落井下石则全然不同。有了坏心眼只具备了必要条件,想满足充要条件,还需两点现实可行性,第一,必须与落井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井也在视野范围,第二,必须有可投放的石料,能找到对落井者不利的证据。


冰冰、老杨头倒霉后有同情的议论,也有不同情的议论,说后者不厚道甚至幸灾乐祸都没问题,可要说是落井下石就是诬陷了。有直接关系的人投放猛料才是落井下石,素不相识的议论者离井太远,也没啥石料石材可投放。如果议论者也觉着自己是在落井下石,那他就是个吹牛逼的浑人了,就跟苍老师怀孕他也觉得自己贡献过精力一样。


小刚现在很老实了,小崔还是继续检举,这不是落井下石,而是“宜将剩勇追穷寇”,还有个好词叫“痛打落水狗”。更有一些检举人,在对方已经被羁押的情况下,还在积极补充控诉材料,这也不是落井下石,这叫“除恶务尽”叫“神补刀”。


不是生前好友,不要在白事上随喜去哭灵;不是井前好友,就没有资格和能力落井下石。动辄指责别人落井下石的滥情人,就把自己指成了一枚井石婊。


国人有一种懒惰的思维表达习惯,就是搬运成语谚语。阿成在《哈尔滨人的神秘咒语》一文中曾有描述:"如果你想诱使这样的哈尔滨人去作恶,用'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即可;如果你想勾引这样的人去荒唐,也十分容易,用'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就能奏效;如果你想怂恿这样的哈尔滨人大把大把地花钱,选用'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则可矣;如果你想挑拨这类人之间的关系,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能一言中的。"


普通人被成语谚语愚弄得一脑袋的浆糊,玩弄成语谚语拨楞鼓的所谓文化人,便可趁此在语言的褒贬之间投机倒把,赚取点虚拟的差价自鸣得益。


对同一性格的人,想褒就说他“刀子嘴豆腐心”,想贬就说“色厉内荏”;对同一件事,想保就说“身正不怕影子斜”,想倒就说“无风不起浪”;让人沉住气就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让人快行动就说“趁热打铁”;赞群众就说“公道自在人心”,忧群众则说“众口铄金”、“三人成虎”。


萝卜两头切,好处他全得。“落井下石”对井石婊的成全,不过是其中一例。



往期文章

宝剑送英雄,好拐赠袋鼠

如何让牛B话掷地有声?

    Added to Top Stories

    S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