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瓜儿为什么这么甜?

邱开冒 一丘万壑 2019-08-19

——是吃瓜群众的心愿浇灌的


前几天,一条消息刷屏,吃瓜群众仿佛品尝到了最甜的瓜。



这消息符合喜讯的基本要素,贪官自杀,祸起炫富儿子坑爹。以权谋财的人终于毁于炫财露富,权力被财富反噬了。这消息就像包熟包甜的瓜,无权无财的瓜夫瓜妇们心里那个甜呀!


很快,辟谣来打脸了



自杀副市长沈健不是参加《非诚勿扰》节目的炫富青年沈杰的爹地,沈杰另有其爹。


本来一箭双雕的喜讯,立马少了许多喜气儿。沈副市长是自主自杀的,没有被儿子坑爹的情节,少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及歪打正着的骨肉相残的荒诞,不够刺激。达不到吃瓜群众对瓜的甜度预期。


比较老练的无权无势群众,对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太期盼,知道没有砸中自己的概率。但对天上掉陨石砸中谁的头很有期待,毕竟高高在上的大头人很多。


我们目前还不是福利国家,只有基本医保、低保,还远远顾不上精神上的抚慰。

好消息的供应可以算当成福利的,奥运夺冠,国足出线等喜讯算是给国民的精神福利,是给吃瓜群众的免费精神甜瓜。


还有一类不好的消息,也能成为吃瓜群众的间接福利。富商垮台,高官落马都是瓜儿的甜加剂,吃瓜人拍手称快唱瓜谣“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解气解恨是精神愉悦的重要营养元素。高官的砒霜是群众的蜜糖,前者的苦瓜是后者的甜瓜。


人生来就在财富、地位、禀赋上有差异的,起点的平等和结果的平等是不可能的,对规则和程序平等的追求已经很可歌可泣的了,迄今都还是未实现的理想。大多都生活在物质利益不平等,精神生活遭压抑的状态下。


精神福利的早期成型产品是艺术、戏剧、马戏、角斗,斗兽等,古罗马的公民就享受从免费面包到免费马戏、角斗的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


现代工业社会,文化、艺术、娱乐也是大工业生产的一部分,与可口可乐一样的工业产品,精神愉悦商品是高度市场化的。精神福利属于意识形态,开放社会的政府没有专门的精神福利支出和再分配。


现代西方的左派主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工业产品进行批判,“在文化的脂肪上挠痒”(朱学勤语)。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决定娱乐商品的生产,控制和规范消费者的文化精神需要的文化工业,以及文化工业所表现出来的标准化、模式化、商业化、操纵性、强制性,伪个性化等等。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一直强调人的价值、情感,人的解放自由,看似十分重视人本身。


就像我们控诉食品方面的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似的,法兰克福学派认定大众文化产品里有超标的统治者意识形态添加剂,这种产品导致了消费者“单向度人”症状,如同牛奶里的三聚氰胺导致大头娃娃一样。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诊断,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


我们还在为假货横行发愁,马尔库塞早就谴责现代工业社会的文化产品刺激“虚假需求”,好像《廊桥遗梦》的唏嘘,《泰坦尼克号》的叹息都上了促销的当似的。


在我们看来,法兰克福学派有点“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烧包。就像只有一张破席子的人,看到豌豆公主指责十八层褥子下有个豌豆咯屁股,除了佩服公主的细皮嫩肉以外,总觉着有股为呼自由强说愁的矫情。


在封闭社会中,精神文化产品真不是市场化供应的,而是被当成福利控制的,是计划分配的。


四十年前,七亿人看八部样板戏,读一部小说《艳阳天》,听一个腔调的革命歌曲。在八十年代初,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渴望一点都不亚于对物质消费的追求。一部电影,一首歌都能激起心灵狂欢。


封闭社会的铁幕往往被一部电影一首摇滚一个明星的笑靥撕开的缺口。当年,有多少人为了听邓丽君的歌而不惜搭上失去自由的代价。


法兰克福学派指出大众文化产品掺杂着意识形态的添加剂,封闭社会的文化产品直接就是高纯度的蒙汗药。感性形式、审美元素反倒是调配蒙汗药口感的添加剂。医疗保障只覆盖特定阶层,迷幻剂药物却是全民医保福利。《静静的顿河》《日瓦戈医生》等优秀作品的面世,只是个别逃过“药检”的审美事故。


封闭社会对人们精神的控制是直接的、不加掩饰的,意识形态是大刀阔斧的,懒得用草船借箭、声东击西、美人计等意识形态谋略。弱势无力的一方才喜欢用计谋呢,强势者只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即可。


开放社会不断扩大物质福利,封闭社会一直强化精神福利。后者要把人们的精神规制得整齐划一,千人一面、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泪往一处淌”(听着像是性爱的最高境界似的)。人们的喜怒哀乐都被分门别类的精神“福利”消费、管控。


打造特大“喜讯”“捷报”供民众去欣喜;制造共同的敌人、“败类”供大家去愤怒,同仇敌忾;塑造英雄的牺牲供群众“化悲痛为力量”;编造“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的故事供人民乐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福利从无到有,精神福利从强到弱。影视、音乐等大众文化产品逐渐能自主消费,还能从“喜讯”里消费出哀怨,


从“敌人”身上消费出喜乐。尤其是从高官贪腐落马的负面消息里消费出幸灾乐祸的精神愉悦。


高官落马的负面消息无意中提供吃瓜群众的精神福利。


问瓜那得甜如许?为有心结瓜蒂落。


往期文章:

忍把地名,换了浅斟低唱

高考状元被吃豆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