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年发生两起杀师案!孩子怎么了?老师怎么办?

方青 光明社教育家 2021-03-18


1月4日,陕西西安某中学发生学生杀害老师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月6日,海南又发生毕业多年的学生杀死自己中学老师的案件。
新年接连发生两起杀师案,我们不禁想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教育者又该怎么办?
为大家分享一位校长的思考。

这几天,一则“西安中学生疑因手机被没收杀害老师”的新闻在朋友圈刷屏:17岁某重点高中高三寄宿学生李某,因晚自习期间玩手机,被值班老师金某发现并予以没收。之后李某两次去办公室要回手机,但因金老师不在返回。李某第三次进入办公室后,学生们听到呼救声,发现另一位值班老师周某倒在门口,身上有大量血迹。之后,周某抢救无效死亡,而李某则已翻墙逃离学校……


类似悲剧常让我们匪夷所思,无法想象一个手机能让正处花样年华的孩子抛却师生情谊,抛开道德法律,只剩下冷冰冰的仇恨,进而走向犯罪的深渊。

到底是什么夺去了孩子本该有的活泼、正直、感恩和敬畏?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去拯救这些迷失的孩子,同时避免“弑师”事件再次发生?

 
是什么让孩子沉迷手机?

那个让孩子拼了命也要拿回的手机里有什么?

无论是大人或孩子,目前大多数人用手机无非社交和娱乐两大功能,而让孩子着迷的,我想后者比重更大。

“太难了。”这年头,要让任何一个人放下手机,估计都会这么说。要让沉迷手机的孩子走出来,更是难上加难。

面对突如其来的手机互联网时代,好多成年人都猝不及防,他们和孩子一样,迷乱于丰富的网络世界无法自控。还记得“抖音”刚出现时,身边许多年轻人都一边笑着说这东西“有毒”,一边一刷就是两三个小时停不下来。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呢?

不久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从六方面发力“坚决遏制沉迷,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可见这已是一个引发社会共鸣和广泛关注的话题。


必须承认,当下孩子的生活太单一。我们这一辈人,小时候没有大人陪,但有的是小伙伴,有的是广阔的田间地头。现在的孩子有什么?赶不完的兴趣班,聊不完的成绩,做不完的作业,他们的童年生活在哪里,他们可以撒野的根据地在哪里?

他们所缺失的必定要寻求另一种方式弥补回来。因此儿童游戏的缺失,也是导致他们网络沉迷的部分原因所在。加之大人手不离机的状态给了孩子显性的诱惑,亲子陪伴有形无实,甚至有的家长直接用手机“喂养”孩子,这些都让儿童成长的土壤被破坏殆尽,造就了一批把手机当奶嘴的孩子:捧上手机就安静,拿走就暴躁。

当大人无暇顾及或无法倾听孩子内心的需求,当孩子感受到大人对他的讲话敷衍了事,他们就开始关闭交流通道,而去寻求另外的表达方式(如手机游戏)。孩子本该繁茂生长的内心世界开始荒芜。

沉迷在手机世界里,他们得到成就感,以此逃避现实的压力,渐渐地听不进任何人的任何话:除了游戏,一切免谈。于是,有了那个杀害老师的学生,有了那个因手机被没收给了母亲两巴掌的孩子,有了那个没了手机就扬言跳楼的稚气面庞。

手机的虚拟世界里,也许就有他们这个年纪或许还无法分辨轻重的杀戮。于是,就少了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少了最基本的对“人”的敬畏。
 
孩子内心的杂草,怎么拔?
 
手机如同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卷入其中的孩子,很可能走向冷漠。

小辉是这学期我关注的孩子之一:他每天晚上玩游戏到十一二点,甚至凌晨,常常是早晨刚到教室就倒头睡觉。作息时间完全紊乱,课堂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家庭作业就更不用指望了。在游戏和学习之间,小辉已基本失去了自控能力。

随之而来的是暴躁脾气:在学校,但凡同学的话有几个字让他感到不开心的,他下一秒就可能拎起椅子砸过来;回到家,家长说不得,如果批评或拿过手机,他就如同网瘾发作,不顾一切和你闹,离家出走,半夜不归,甚至威胁父母要跳楼。你要找他说教,他或者插科打诨或者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一声不吭,对外界“无所谓”。

不过,如果给每一个这样的孩子按下“成长返回键”,你必定会发现一个无能或不合格的家长。小辉的妈妈就是一个麻将迷,几乎每天搓麻将到凌晨两三点,有时干脆夜不归宿,将孩子丢给老人抚养。小时候,孩子吵闹影响她搓麻将了,就塞一个手机安抚,小辉对手机的依赖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静下心来想想,用手机喂养孩子的家长,当下真不在少数。而小辉的情况若是任其发展,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我马上开始了“拯救”和“排雷”行动。我们召集了小辉的家人,包括爷爷奶奶,一起直面分析问题。之后,还找到了一个重要契机:在六年级志愿者招募活动中,我委任小辉担任小队长,并对他寄予厚望。

那几天,小辉因得到赏识而全力以赴地写策划书,并多次主动找我沟通。我借机肯定他,他的班主任也里应外合,在班里多次转达我对他的器重和期望。
    
之后,在一次次激励中,小辉的“无所谓”开始被暖化,他会和身边人分享零食,和他聊天你会收获有诚意的点头。当然,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他还是有些遗憾地说,这一年最倒霉的事是丢了手机。我想,这也挺好。改变急不来,但必须尽早开始。

最近,我同时在关心另一个高年级孩子,我和他约定“每天做好作业后想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就通电话”。于是,每晚八点半我会和他通一个电话。同时,我给他送书,约定一起合作看完这本书,哪怕一天就看一页纸。这个之前因游戏时常旷课的孩子,最近每天都来上学了。
 


新年伊始,当所有人都在为“20后”的到来或慨叹岁月或憧憬未来时,别忘了,不解决“00后”的问题,就很可能在“20后”身上重演。

有网友希望通过此事推动法律的健全。法律是事后惩戒,不找到病因对症下药,惩处了这一个,还可能有后来人。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除了事后的矫正与惩戒,更应该事前教育,予以预防。

“佛系一点吧,保命要紧,同行们。”新闻评论里,不乏教师同行的悲观评论。但佛系的“无为”“听之任之”解决不了问题,教育人需要力行。学校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家庭、社会共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互联网对学生成长发挥正向作用。同时我们也应重新思考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思考育人方式,反思升学体制对学生心理的异化,反思不良的家庭教育……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公号原创作者 |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方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