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家长,你的孩子或许不是“娇气”

王梓霖 光明社教育家 2022-12-10



教育家 · 快评


近日,教育部针对全国政协委员《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答复,其中明确我国将建立全过程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服务、评估体系,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近年来人们对于抑郁症群体较以往更加重视,据之前央视的报道,抑郁症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与此同时,抑郁症的低龄化趋势肉眼可见,今年三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这些是已掌握的情况,而“水面之下”的部分更未可知。


不同于成人能够较早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问题,青少年对抑郁症的识别和干预程度还比较低。压垮不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来自家庭:家长在孩子发出“求救”信号时,仍不愿相信他们是真的出现了问题。“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每天不愁吃喝,连袜子都不用洗,怎么就得了‘抑郁症’呢?”“我们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为什么他们就这么脆弱?”


是因为孩子们变脆弱了吗?时代飞速发展,孩子的确在变化,但“脆弱”二字难以概述这种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看到,孩子们周遭的一切已大不相同:教育内卷化、激烈的竞争、父母过高的期待、朋辈间不可避免的比较... ...这是孩子们不得不面对的世界。很多家长自身都处在焦虑之中,又怎么能去责怪孩子的脆弱?


青春期原本就可能出现自尊、敏感、孤独等各种小情绪,偶尔出现不良情绪是正常现象,抑郁症与之不同。它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会影响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孩子陷入长久的阴郁,持续的、无休止的悲伤、疲惫或愤怒时,家长不妨尝试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关怀和支持,及早开始干预、带孩子接受系统治疗。


现在很多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无微不至地为孩子做好学习的“后勤保障”工作,但是如何提供物质之外的精神关怀,“接住”孩子的情绪,家长还需下大力气。


这些走入阴霾的青少年可能很早就对生活中的一切丧失兴趣,恐惧上学、不想与人交往... ...但当他们向父母提出诉求时,“他们不相信我病了”,令人听上去心痛不已。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苦苦挣扎,父母的不理解与持续高压使得他们走向“深渊”。


理解孩子的无助,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者 | 王梓霖
设计|朱强
统筹|周彩丽


《教育家》杂志2022年征订

《教育家》杂志是中共中央党报光明日报主管的教育主流媒体。传承“光明”血脉,以刊聚智,兴教强国,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睿智之言、务实之策。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宣传者,更是教育改革的发现者与推动者。编辑部坚持不跟风,做忠实于内容的教育守望者,以“传播有力量的思想,影响有追求的师者”为己任,逐步形成了“因思考,而不同”的办刊风格。
《教育家》杂志大16开,全彩印刷,周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0-1372/G4,国际刊号:ISSN 2096-1154。
订阅方式:
一、电话订阅
电话:010-67071542  62253451(全套,全年订阅价720元)

汇款附言请标注订阅刊期和详细邮寄地址。
二、微店订阅








家长“一言不合就举报”,是爱子心切还是过度保护?
老师竟统计学生“领导子女”等身份,莫让教育公平成为纸上空谈!
《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亲自养育”!达不到条件的家庭怎么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