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级教师蒋守成:在教学中无限贴近儿童,成为一名儿童

李香玉 光明社教育家 2023-02-22




34年前,带着对教育的满腔热忱,蒋守成走进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的一所村小,开启了他平凡而有意义的教师生涯。他先后担任过初小、完小、集团校校长,还办过校办工厂,经历了多种不同的班级教学规模,任教过除了英语之外的所有学科。


2008年,他带领团队研究并传承华罗庚的“一条龙教学法”思想,提出了“小学数学主题拓展教学”的主张。经过多年坚守与创新,“小学数学主题拓展教学的研究”被评为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应邀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进行推广,先后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留下了他们研究的足迹,团队中一批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骨干教师的引路人、振兴乡村教育的“排头兵”,一个人带动了一群人。


从村小教师到江苏省特级教师,从教学到管理,蒋守成始终不忘教育初心、牢记共产党员使命,用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守成出新”的教育之路。他表示:“一路走来,‘研究’是我成长的不竭动力。研究儿童是教师的第一专业,研究教材是教师的第一必修课,研究育人是教师成长过程中最本质的追求。坚守这三个‘研究’,才能使我们不断精进、不断发展,享受做教师的幸福。”



蒋守成,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常州市名师工作室优秀领衔人、常州市特级校长、常州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常州市教育领军人才、数学主题拓展教学的创立者,现任常州市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校长。


让数学教学无限贴近儿童


从“自主学习”到“自主实践”,再到“自主拓展”,蒋守成的数学教学理念在“尊重儿童—依靠儿童—成为儿童”的发展历程中不断获得完善与提升。


自主学习:学会尊重儿童


1988年,蒋守成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学校有6个年级4个班,130多名学生、8位教师,他担任三四年级复式班数学教学工作。在老教师的帮助下,蒋守成从起初的不知所措到能够应对自如,第二学期便摸索出了复式教学的要领:解决年级间的“动”“静”搭配问题。同时,他充分发挥班级小助手的作用,解决了纪律干扰和自主学习之间的矛盾。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带的两个年级在全乡数学统考中都取得了佳绩。1989年,蒋守成调入中心校,而后又担任村校、完校校长。在此期间,他基于复式班教学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尝试作业让学生互批互改,复习课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也越来越喜欢上他的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他深刻意识到,好的教育要从尊重儿童开始。


1997年,蒋守成调入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并成为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外部控制到内部转化,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革新计划”的实施负责人,他的教育视角也从“关注教学形式”转变到“关注教学理念”。随后,他在课题核心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上取得了突破,使学生在认同、接纳、内化学习任务之后,能够明确自主学习活动学什么、怎么学,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形成了自问、互议、自练、互评的自主学习基本教学流程。在这种良好态势下,他尝试把练习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开展自我评价。此后,又针对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如何设计开放性题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如何提高自主作业的质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


“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蒋守成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从不强迫学生去认同。正如他的学生所说:“我们最喜欢上数学课,课上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想说就说,说错了也没关系。”尊重儿童自然的想法,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成为蒋守成的工作信条之一。


自主实践:学会依靠儿童


“儿童对于我们来说有时是一本读不懂的书,儿童的思维就像一条不见底的河。”“九五”规划课题结题后,蒋守成常常问自己,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道上我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数学活动类课程开发的研究”的过程中,他逐步找到了答案。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苏教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把“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新项目编进了教材,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强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怎样让儿童通过活动的方式更好地连接教材,激活凝固的书本知识,使知识回到鲜活的生活中来?蒋守成归纳了两点:“一是配合教材进程开发实践活动。我们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已有知识总量,配合所学教材的进程,选择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引领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二是借由某一数学主题开发实践活动。我们围绕‘用数学观察生活’组织开发了二年级数学实践系列活动,如《会说话的数》《会说话的算式》《会说话的图形》。”2001年9月,他和课题组成员先后面向全市上了《旅游中的数学》《请你来做采购员》《骰子的学问》《小明的日记》等研讨课,这些深深吸引孩子们的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在当时刚刚唱响新课改主旋律的金坛地区产生了较大反响。


“自主实践”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拓宽了数学学习时空。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交流,在过程中学习、探究、碰撞,在自主实践中形成并验证自己的观点,使数学教学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蒋守成还总结经验,针对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提出了“三多”“三不”的理念。“三多”,即多尊重儿童自然的想法,多为儿童提供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多让儿童互相讨论、欣赏彼此。“三不”,即不急于指导,给予儿童探索的空间;不过于追求效率,重视儿童的经验累积;不过分计较答案,关注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



自主拓展:成为一名儿童


如何让所作研究持续散发魅力,这一渴望促进蒋守成对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再思考。数学活动课程强调自主性,学生如何自主获得实践资源,形成持续的力量?数学活动课程强调实践性,如何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伴随着这些思考,蒋守成的视线从“数学实践”转向了“数学阅读”和“数学拓展”。


“数学发展性阅读”从学生自主阅读开始,“读报—剪报—编报”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主要方式。蒋守成及时捕捉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数学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设数学阅读拓展课,当《神奇的圆周率》《计时方法的演变》《华罗庚的故事》等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例完成后,他和课题组成员对“数学发展性阅读”主题拓展课也有了新的认识:它是以“发展思维”为核心,“提升数学素养”为目的,由主题“牵一发”而“动”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将课内外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数学内容统整起来,促进学生在掌握各部分的联系中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数学思考,然后凭借结构功能,逐步丰富和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系统完善的过程。


“让学生不断用心去触摸数学本质、感受数学内在文化特质的自由天空。让学生在生命表现和发展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张扬个性、舒展生命。这是生命的本能要求,也是数学发展性阅读研究的目标追求。所以我们用特有的数学视角,捕捉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富有生命力的‘主题’要素,为数学教学所用,并真正转化为学生数学成长的有效资源与动力,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数学力量,以促成学生数学涵养的不断成长。在转化的过程中我也成了一名儿童,以溯本求源的精神,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深入探究,有效提升自身的数学修养和教学能力,和学生一起成长。”基于这样的思想理念,蒋守成带领课题组成员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你知道吗”专题拓展、日常生活主题拓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他主持的“小学数学发展性阅读的研究”被确定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教材不是孩子的全世界,全世界才是孩子的教材。通过数学阅读,让学生走进数学的大世界,看见不一样的数学,并从数学这扇窗口,看见更广阔的现实世界。”蒋守成对数学教学怀有深深的期待。数学阅读,只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实现方式。他还希望通过主题创新活动、主题实践、数学名题研究等方式打造更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于是“小学数学主题拓展教学”的主张便应运而生。



面向未来,让数学育人真正发生
蒋守成常跟教师们说:“每年9月,总有一群懵懂的小孩走进学校,6年以后,我们将还给家长和社会什么样的少年?仅仅是优秀的学习成绩吗?显然不够,我们更应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切的学习方法等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他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为儿童的当下服务,更要服务于儿童的未来,从最接近学生的起点走向最远的终点。”
常州金坛是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乡,华罗庚精神一直照耀着金坛大地。2010年,蒋守成调到华罗庚的小学母校——金坛朝阳小学,在那里整整工作了10年。小学数学主题拓展教学,也是对华罗庚“一条龙教学法”思想的传承。在蒋守成看来,“一条龙教学法”有两个核心观点:其一,数学是不可分割的,要让孩子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其二,要引领学生通过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相对应的,蒋守成及其团队成员在开展主题拓展教学的过程中,也将其分为两条线:一条是基于教材内容的主题拓展活动,以保障国家课程的高质量实施;另一条是基于学生经验和生活的主题创新活动,让数学与现实相连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020年8月至今,蒋守成担任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校长,由他领衔,学校与教师发展中心联合申报的“直面复杂问题挑战的儿童主题创新活动研究”获评“2022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儿童主题创新活动”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眼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生命成长,通过“建构主题创新活动课程系统”“创建主题创新活动丰富资源”“设计主题创新活动整体学程”“贯通主题创新活动素养评价”四个方面的项目内容建设,实现了从“学科+”的视角构建学科内部、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技术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起基于课堂、基于场馆、基于社区家庭和“E时空”的课程新样态,为学生打造“能带走”的实践能力、“忘不了”的团队精神、“留得下”的创新意识。
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规定,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同时强调核心素养导向,要求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能力。如何带领金坛小学数学教师以实际行动弘扬华罗庚精神,回答新时代教育的问卷?蒋守成将华罗庚精神概括为五句话:努力不计年、自强永不息、勇攀最高峰、敢为他人梯、永葆爱国情。他希望“金坛小数人”能够像华罗庚那样勇攀最高峰,不断突破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瓶颈,从舒适区走向挑战区,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资源和范式,为新课标的落地交上一份具有金坛特色的答卷。


蒋守成说:“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更要研究‘学’,把全世界作为自己的教学资源。教师不仅要一个人去研究,更要携手一群人去研究,相互分享、相互补充、相互优化。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们在亲近数学中拥有一个数学学习的心向,在拓宽视野中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在开掘智能时拥有一个数学的头脑。让学生通过我们专业化的表达走进美妙的数学世界,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联,这是我们未来要继续走下去的路。一个人可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我们既要贴地行走,也要云端起舞。”




—  END  —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10月刊第2期,原标题《蒋守成:贴近儿童教学,面向未来育人》文 | 本刊记者 李香玉线索 | 惠依琳设计 | 朱强统筹 | 周彩丽
视频推荐:


@老师、校长,这里有属于您的专业成长方案!

助推学校品牌推广、内涵提升,助力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尽在这个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