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研修,埋下“好教育、好教学、好课堂”的种子
案例重现
“我怎么没想到?”
这一天,张然与吴正宪两位教师就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张然发现吴老师和他一样居然也选择了“森林覆盖率”这一情境。就在他有点小得意的时候,却发现吴老师和自己对于素材的运用大有不同。
“怎样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利于比较和便于统计的功能?上课之前我反复思考过。我决定直接出示图片: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约为16.55%,日本的森林覆盖率约是67%。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6.55%比一半的一半要少,67%比一半要多,进而感受百分数易于比较和预测,体会百分数的统计意义。当听到吴老师对这节课的处理方法后,我的小得意慢慢褪去了。”张然说。
吴老师并没有直接出示两国的森林覆盖率,而是先告诉学生我国和日本的森林总面积,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中国的森林面积真大啊”,就在学生兴奋之时,吴老师问道:“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吗?”一名学生若有所思地看着吴老师,吴老师立刻追问:“ 你有想法?”“ 我认为比森林总面积不大合适,因为两个国家的国土面积不一样。”“ 应该再看看两国的国土面积”“ 应该比森林覆盖率”……其他学生也纷纷表示赞同,他们的观点在讨论中逐渐清晰起来。吴老师这才向学生出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约为16.55%,日本的森林覆盖率约是67%。让学生们感受到百分数对刻画数据的客观性。
吴老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百分数是做出某些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而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用证据说话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
“相同的知识、相同的目标、相同的情境,吴老师能想到的,为什么我想不到?我想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对知识本质的把握不够深,对儿童的理解不到位,对于百分数是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一本质意义理解不深刻,没能整体把握知识的学习,在学生充分的体验与感悟中积淀经验。教师应主动投入对比研究,要重视对数学本质的把握,读懂儿童学习的特点,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张然老师总结道。
案例背景
2020年,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北京市房山区被遴选为示范区之一。成果推广是教研部门的重要任务,在专家和教师中进行链接,在理论与实践中流动,在转化与内化中创生。房山区抓住这一契机,优化教研方式,做好优秀成果解码的工作。为让成果具有穿透力,我们首先在教研转型上下功夫,构建了“1+13+49+100+N” 的 研 修 网 络,“1”是吴正宪老师带领的优秀成果持有人专家团队,“13”是经过遴选的学科基地,“49”是房山区小学阶段的所有学校,“100”是100名种子教师,“N”是我区所有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全链条、易传输的教研网络,实现从“少数优秀”到“全体带动”,从一个学科到多个学科,从区域教研到校本研修。
“全景四段式”案例研修,聚焦课堂教学改进,借助吴正宪老师的优秀课堂教学资源,每月一专题,周周有任务,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全景研修——教师自主观课。每月第一周,区教研室发布观课任务,并下发吴正宪老师的优秀录像课。学校组织教师观课,并在教研组内开展评课议课活动。校本教研改课。每月第二周,学校组织校本教研活动,选择同类型内容的校级研究课,结合吴正宪老师的课堂和自我教学实践认真剖析,总结课堂教学策略,积累实践经验。基地校联片磨课。每月第三周,由基地校组织联片活动,教研员总体负责组织实施和专业引领,就单元备课和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区级教研展课。每月第四周,选择本月研修中的优秀案例进行全区展示,总项目组专家给予指导,推广优秀经验,传播研究成果。在“全景四段式”案例研修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全程、全员、全方位。第一段是内化吴正宪老师的教学策略,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第二段是基于学习进行自我实践的过程;第三段是共同体开展团队反思的过程;第四段是对学习成果和自我实践经验进行提炼和概括的过程。上述案例就是2021年5月11日 北京市房山区“吴正宪团队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项目进行研修时的情境。真实场域能够引发教师在研修中进行沉浸式的反思与感悟,使之与实践进行链接。一名教师何时发展得最快?是他们受到“刺激”时,这时教师更能主动去悟、真实去做,只有这种亲自参与其中的真实教研才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我们的思考
教研是一项教学促进和教师培养制度,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积极构建良好教研生态,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教研转型,促进教研的迭代升级。
好教研要关注人自身的能动性,所以一定是打动人心的。教研要学以悟道,不仅是方法和技能的给予和传递,更应是唤醒、赋能、激励,是一种对美好教育愿景的感召,是激发和培养教育情怀的过程。教研要创设开放、民主、科学的探索过程,以人为本,不仅要研究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更要立足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教研员首先要有资源意识,把教师和学生当作重要的研修资源。我们坚信,每位教师都具有教学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资源价值。此外,要倡导同伴研修,主张建立人人平等、民主和谐、资源互补、相互学习、共同分享的研修文化,鼓励教师以同伴研修的方式进行资源建构,使个体的教学经验升华为群体的专业资源,从而有效增强教师团队的教学专业能力。好教研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所以一定是着眼需求的。教研要满足教师的需求,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研修活动的主题需要回应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满足教师真实情境中的体验。教研要把研究作为主要工作方式,对教师提供诊断式指导,满足教师在教研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教研活动要关注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地域之间的差异,强化教研的针对性。“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研员首先要进行自我修炼,以良好的人格修养和专业能力带动身边教师共同进步。好教研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壁垒,所以一定是有后劲的。教研需瞄准全过程,要重在设计、实在过程、成在后续、功在资源建设,还要进行活动干预,开展连续性、跟进性的研修,提升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并形成良性循环。教研活动的形式不要局限于讲座、课例,还可以采取对话、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教研员之间开展互动研讨活动,使教师变被动为主动。要鼓励更多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激发他们在自省、反思的基础上开展自评,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更多教师真正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教研是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教研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人本”还要关注“事本”“话本”,进行全景式的持续性推动,才能在教师心中种下“好教育”“好教学”“好课堂”的种子,用好教研浸润一方教育沃土,让教研更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