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学研究重要人物 | 《哈佛中国史》第六卷作者罗威廉(William T. Rowe)

2017-04-07 李伟荣 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中国学研究重要人物 |

《哈佛中国史》第卷作者罗威廉William T. Rowe



目录

简介

工作情况

主要著作

罗威廉史观(部分)

评价美国东亚研究



01

简介



    罗威廉(William T. Rowe),1947年7月24日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1968-1971年在海军服兵役;1980年与Jill A. Friedman结婚,1983年儿子Joshua出生,1986年女儿Sara出生。1967年毕业于Wesleyan University (CT)英语系,获艺术学士(Artium Baccalaureus,简称A. B.);1976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系,获硕士学位;1980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Urban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Hankow, 1796-1889”。目前担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中国史讲座教授(John and Diane Cooke Professor of Chinese History)和历史系主任,研究方向为近代东亚的社会史(经济)和城市史。他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汉学家之一,是刊物《中华帝国晚期研究》(Late Imperial China)主编,《近代中国》(Modern China)和《城市史杂志》(Journal of Urban History)编委。


02

工作情况


John and Diane Cooke Professor of Chinese History, Department of History,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1994-present. Professor, 1989-94. Associate Professor,  1985-89. Assistant Professor, 1982-85.

Chair of History Department, 2008-present.

Director of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1995-2008.

Acting Chair of History Department, Fall 2002.

Director of Undergraduate Studies, History Department, 1984-85.

Director of Graduate Studies, History Department, 1988-89, 1994-95.

Director, Program for the Advanced Study of European History, Florence, 1990.

Gilman Lecturer, spring 2005

Visiting Professor, 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Paris, Spring 1992.

Visiting Lecturer, Lauder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Fall 1991.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rlotte, 1980-82.

Visiting Research Fellow, Center for Far Easter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78-79.

03

主要著作


序号

著作

1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Chinas Last Empire: The Great Qi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2.该书是卜正民(Timothy Brook)主编的《哈佛中国史》的第六卷,中文简体版于2016年初版于中信出版社,同时中文繁体版也在中国台湾出版。

2

《红雨:一个中国县城七个世纪的暴力史》(Crimson Rain: Seven Centuries of Violence in a Chinese Count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3

《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Saving the World: Chen Hongmou and Elite Consciousness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aperback edition, 2003.

4

《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与共同体》(Hankow: Conflict and Community in a Chinese City, 1796-1895),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Paperback edition, 1992. Republished by Southern Materials Center, Taiwan, 1992.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chapters both of this book and of Hankow: Commerce and Society are published in Feng Tianyu and Chen Feng, eds., Wuhan xiandaihua jincheng yanjiu (Studie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Wuhan), Wuhan: Wuhan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 351-429.

5

《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Hankow: Commerce and Society in a Chinese City, 1796-1889),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Paperback edition, 1992. Republished by Southern Materials Center, Taiwan, 1987. Portions republished in Colin Chant, ed., The Pre-Industrial Cities and Technology Reader, London: Routledge, 1998, pp. 199-231. Chinese-language edition: Hankou: Yige Zhongguo chengshi de shangye he shehui, Beijing: Chinese People’s University Press, 2005.

6

《一个变化中国的视角:韦慕庭教授纪念文集》(Perspectives on a Changing China: Essays in Honor of Professor ), Westview Press, 1979. Co-editor with Joshua A. Fogel.



04

罗威廉史观(部分)


1、以一个地方点出历史中被忽略的一大部分,质疑现有的叙述范式

2、中国研究往中国地区研究可能是未来的趋势;

3、历史记忆要分清楚是地方的还是国家的(例如:在《红雨》里,我试图通过分析历史记忆,观察一个事件是怎样被记叙的,怎样传下来的,又怎样为人们所解读的。不同的记叙、传播以及解读反映了人们的政治目的和现实语境。)

4、讲故事,要区分叙述历史与科学(例如:《红雨》是一本“叙事史”(narrative history),采用了编年史的方法,倾向于文学式描写,而非科学性的分析。)

【注】以上观点引自网站

5、罗威廉认为美国的清史研究,其演进主要以三个重要的修正性转向为标志:首先是转向20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缓慢成长的社会史,主要受法国历史学派及其标志性刊物《年鉴》(Annales: économies, sociétés, civilisations)所激发的欧美史研究;第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与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所促成的社会史转向的结果,是逐渐抛弃了对清史的失败者叙述;第三个,也是更显著的结果是关于时代分期,将清朝视为一个连贯整体的观点开始胜过“传统/现代”的二元区分,朝代鼎革也被视为仅是中国历史结构演进中表面的涟漪(这一超越明清分界的新时期,一个较薄弱、容易为人接受且较为流行的术语是“帝国晚期”——late imperial,这个术语意味着不仅是清朝,整个或部分明朝也同样属于一个单一连贯的历史时期。当然,也有人称其为“近代早期”——early modern)。

【注】此处罗威廉的观点引自罗威廉:“导言”,《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哈佛中国史》第六卷),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第3-6页。



05

评价美国东亚研究


    罗威廉认为目前的东亚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初期,这是“起飞”阶段。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以及此后中国经济和亚洲其他地区经济的大发展,美国学者对东亚研究的兴趣空前高涨。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的中国史课程的变化也是一种侧面的印证。在80年代,听课的学生有三四十名,如今已近百名。同样,他们开设的日本史课程也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其中,一个关键的变化是语言训练质量的飞跃。过去,学生们有些甚至到了研究生阶段才开始学习中文,这十分吃力,他自己就觉得当时学习中文很吃力;如今,很多美国本土出生的本科生的中文就能说得相当地道,他们从高中甚至更早阶段就接受中文课程——他在他们这个年龄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注】以上观点引自网站


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微信号: SinologyDataBase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分享至朋友圈,并在下面的拇指处点赞。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域外视角 || 《哈佛中国史》

名家介绍 | 加拿大中国史家卜正民

名家介绍 | 美国中国史专家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

中国学研究重要人物 | 《哈佛中国史》第四卷作者迪特•库恩(Dieter Kuh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