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戏梦人生总关情——从汤显祖到莎士比亚

2017-06-13 王晓燕 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说明

本文原载公众号“比较文明文化学”,已获授权在此公众号推送,特此说明。




 

戏梦人生总关情——从汤显祖到莎士比亚

 

 王晓燕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戏剧家曹禺有一次在闲聊时,被女儿万黛追问:“爸,我听人家说,您是中国的莎士比亚,是吗?”“瞎扯,我怎能同莎士比亚比?他如同沧海,我连沧海一粟都不够”,曹禺答道。

400年前的1616年,莎士比亚在故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去世,据称他临终前给自己拟写了碑文:“看在耶稣的份上,朋友,请勿掘开这抔黄土。容得此碑者,受到祝福,移我骸骨者,遭到诅咒”。同年,在中国江西临川(今抚州市)故里,汤显祖因“疡发于头”逝于玉茗堂,弥留之际,他作绝笔诗《忽忽吟》,并表示“病何足问,旦夕从先人于地下,亦大快也”。泰山其颓,哲人其萎,然而他们都通过创作,竖起一座座艺术丰碑,令人仰止感佩。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在其专著《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称他们为“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当代人们每论及汤显祖,也多冠以“东方的莎士比亚”之名等量齐观。

   

一、“汤学”西传与“莎学”东渐

 

汤显祖早年试笔《紫箫记》,该剧因影射时政、是非蜂起等原因,最终未能完结,但他后来凭借“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亦名《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奠定了作为戏曲名家的文坛地位,尤其是扛鼎之作《牡丹亭》一经问世,“京华满城说《惊梦》”,明代文学家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记载了当时的盛况,“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不少痴男怨女为之伤心落泪,一位名为俞二娘的“汤粉”,因痴迷《牡丹亭》,以致惋愤断肠、香消玉殒,年仅17岁。汤显祖为此低徊不已,先后赋诗两首专门悼念她,其中写道:“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此外,汤显祖另有两千多首诗歌以及数以百计的赋文行世,可谓著作等身。无独有偶,莎士比亚在创作近40部剧作之余,还留下了154首十四行诗和《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两首长诗,同样蔚为大观。

据邹自振《走向世界的汤显祖研究》一文考证,早在17世纪,明刊本《牡丹亭记》便被日本御文库收藏,日本文教社等机构后来出版了日文版《牡丹亭》。20世纪以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家许渊冲、汪榕培以及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等人士,均对汤显祖的剧作进行过英译,向欧美世界推介,同时,经诸多汉学家耕耘,德文、法文、俄文等选译、全译本陆续出版,《汤显祖研究》《汤显祖的戏曲〈紫钗记〉》《〈邯郸记〉的讽刺艺术》等论作接连诞生。由“昆曲义工”白先勇领衔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累计已在国内、海外上演近300场,许多人得以领略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爱得“死去活来”的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及其历久弥新的魅力。

与“汤学”西渐几乎并行的是“莎学”东渐。19世纪中叶,“舌克斯毕”(Shakespeare)经传教士转译,已进入国人视野,梁启超后来将其改译为“莎士比亚”,此名沿用至今。20世纪初,上海圣约翰书院学子排演过《威尼斯商人》。1904年,林纾、魏易用文言文合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题名《英国诗人吟边燕语》。辛亥革命后,莎剧开始登上中国文明戏(早期话剧)舞台,如《麦克白》入乡随俗,被民鸣社顾无为改编为《皇帝梦》上演,借此暗讽袁世凯复辟帝制,他还编排了《蔡锷与小凤仙》,大骂袁世凯是人尽可诛的窃国大盗。袁世凯恼羞成怒,以“借演剧为名,煽动民心,扰乱地方治安”的罪名,下令逮捕了顾无为。

民国时期,中国战乱频仍,积贫积弱既久,在许多人看来,改造社会、实现国富民强的吁求远比纯粹的艺术享受更为急迫,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由此一度不受待见。如胡适曾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情节殊不佳”,“然佳句好词亦颇多,正如吾国之《西厢记》,徒以文传者也”。茅盾评论莎士比亚的作品“不过是贵族阶级的玩好”。但朱生豪、梁实秋等人对翻译、引进莎士比亚作品不遗余力,当作毕生事业,传为译坛佳话,他们翻译的版本至今仍一再修订出版。梁实秋还写下《莎士比亚与时代错误》一文,探讨莎士比亚创作中的某些史实问题,如《亨利六世》中,阿朗松公爵被称为“声名狼藉的马基雅维利”,以此视为“野心家”的代称,“因为马基雅维利著《君主论》,申述用人处世以及纵横捭阖之术,一般人(尤其是为读过其书的人)斥为有关霸道权术之作,不合于宗教道德之理想。但是《君主论》之刊行乃在1513年,而亨利六世在1471年就死了”。新中国成立后,各类莎士比亚译本、选集、全集百川归海,最终汇聚成澎湃的“莎学”潮涌。

 

二、至情至性的追梦人

 

据《明史》记载,汤显祖“少善属文,有时名”,他20岁中举,本是一位青年才俊,有博取功名之志,以天下为己任,但因拒绝权臣张居正的延揽,直到34岁才得以进士及第。汤显祖虽然担任过礼部主事等职,又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批评朝政被贬广东徐闻县,随后在浙江遂昌知县任上弃官避居临川,从此绝意仕进。历经宦海浮沉的汤显祖,寄情文字,于1600年前后脱稿完成了《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与此同时,到伦敦“南漂”已十余年的莎士比亚,也从剧院马夫、杂役、群众演员成功逆袭,升任为环球剧院的股东,创作完成了著名的《哈姆莱特》等戏剧和诗歌,他还一度被选为御前侍从,出入宫廷演出,并为家族争取到世袭贵族的荣誉称号。

汤显祖向来以“为情做使”自许,在艺术旨趣上倡导“情至说”,并且“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他在《牡丹亭记题词》中写道:“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杜丽娘为情所困,一病不起,汤显祖通过极具穿越色彩的浪漫手法,令她“还魂复活”,最终与柳梦梅称意成婚,体现出“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诚挚祝福。汤显祖的“情学”观,延续了“诗缘情”的中华传统文脉,照应着魏晋时期“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的名士风范,更彰显了对人性和生命本质的深沉喟叹。这与王阳明“心学”等思潮的兴起,倡导个性自由、独抒性灵的时代精神互为表里。同样,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主人公,为了纯真的爱不惜殉情,正是戳中观众泪点的“剧眼”所在。

汤显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梦中之情,何必非真”,他笔下虚实相生,“梦境”正是载体,这从“临川四梦”的名称上也可见一斑。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梦有如打开人们情感意志潜意识的钥匙。汤显祖阅尽浮生百态,儒道释兼修,他戏曲中的梦境,看似荒诞离奇,细品实存真谛。《南柯记》中淳于棼酒醉梦入槐安国,被招为驸马,后来升为左丞相,风光一时,醒来却发现所有均为幻象,槐安国不过是源自槐树下的蚂蚁窝,顿感生无所恋,四大皆空,于是立地成佛,充满“人生如梦”的隐喻。对于“临川四梦”的“立言神旨”,明代著名学者王思任在《批点玉茗堂牡丹亭词叙》中评论:“《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颇切中肯綮。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理查三世》《暴风雨》中也写了许多梦境,借以展开情节或寄情兴叹,与汤显祖异曲同工。

 

 

三、穿越时空的人文精神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擅于改编前人的创作,如《牡丹亭》改编自唐代传奇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邯郸记》主要剧情源于《枕中记》,他们之所以能超越前人,一定程度上因其创作饱含深刻的哲理并寄寓了浓烈的人文精神。在汤显祖眼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听到类似唱词,“仔细忖 48 32319 48 15533 0 0 2897 0 0:00:11 0:00:05 0:00:06 3010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莎士比亚则把世界看作一个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你说为人在世,怎生叫做吃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些洞烛人生的终极拷问,往往给读者、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这也就不难理解,明清之际文坛领袖钱谦益在观演《邯郸梦》之后,有“邯郸曲罢酒人悲”的感怀,而同为剧作家的本·琼生称莎士比亚为“时代的灵魂”,“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汤显祖戏文的清雅标高,有烟霞之气,但唱起来“屈曲聱牙,多令歌者咋舌”,这与他注重“曲意”和“意趣神色”有关,他曾经表示“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相比而言,莎士比亚的诗剧市井气息更为浓厚。莎剧中有许多俚语、双关语、性隐喻乃至淫秽之词,在当时雅俗共赏。朱生豪翻译莎剧时,将这方面内容作了删减处理。“莎士比亚与性”议题在西方“莎学”研究中,向来占有一席之地,催生了《莎士比亚时代的性》《寻找莎士比亚中的性内容》《莎士比亚的猥亵文字》等论著。

尽管文化渊薮、时代语境、艺术手法中西有别,但就形象塑造、情感深挚、哲思广度而言,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堪称伯仲,正如戏剧家田汉诗云:“杜丽如何朱丽叶,情深真已到梅根。何当丽句锁池馆,不让莎翁在故村。”学人雅士如果刻意陷入两者艺术成就孰高孰低的是非争论,反倒有点歧路亡羊的况味,有道是“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何不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诚然,真正推动汤显祖及其创作产生有如莎士比亚一样的世界知名度,仍需更多有识之士借助文学翻译、戏剧改编、学术交流等跨文化传播方式襄助玉成,进而更好地提升中华经典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

“夜读牡丹亭,空留仲夏梦。今夕忆显祖,何日拜莎翁?”生活或许不只眼前的风景、手机,还有四百年前经典的诗文、戏剧。不到园林,怎知秋色如许?不读“汤公”“沙翁”,何以解如梦人生?

 

 (原载《中华瑰宝》2016年第11月号,总第5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中心


研究人员

李清良教授

张晓红教授

黄  立教授

李正栓教授

李海军教授

李新德教授

熊德米教授

陆志国教授

王祥兵教授

唐艳芳教授

任运忠教授

赵祥云博士

侯海荣博士

熊谊华博士

林嘉新博士

石 嵩博士  

孟庆波博士

瞿莎蔚博士

何 敏博士

赵朝永博士

刘性峰博士       

李伟荣教授

罗宗宇教授

张冬梅教授

赵长江教授

吴结评教授

谢志超教授

李玉良教授

骆贤凤教授

唐  均教授

赖文斌教授

王晓农博士

王治国博士

成  蕾博士

冉诗洋博士

石  雨博士

万  燚博士

李安光博士

宋  丹博士

耿  健博士

冯  俊博士

简功友博士












网络编辑:王耀楠


本公众号致力于国际汉学研究和相关数据库的建设,既包括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研究,也包括国别研究、区域研究,与此相关的文章或报道均欢迎在本公众号里发布。欢迎关注、分析、投稿!



投稿邮箱:LEEWRCN@163.COM,来稿标题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附件形式附上作者清晰生活照2张200字以内作者简介)。期待您的来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