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家学术 || 李泽厚:欧美的汉学研究

2017-08-01 李泽厚 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欧美的汉学研究

 

 

就欧美而言,相对说来美国汉学界的力量要强于欧洲。以我这次讲学和开会到过的德国、瑞典为例,感觉上欧洲汉学研究有老化的倾向,人数很少,老的逐渐凋谢(如英国的格拉汉过早去世,史华兹强调中西哲学之同,葛更重视其异。我更偏向于葛,我以为葛讨论更深),后备力量不足。按说欧洲的汉学研究传统很悠久,但现在年轻人已经不及他们的前辈,口语倒是远远超过前人(就一般而言)。美国汉学界,总的印象是发展得比较全面,各方面都有人,微观宏观研究都有,一批年轻人在成长。老一代汉学家,如史华慈(B. Schwartz)、狄百瑞(W. T. de Bary),虽然退休,仍非常活跃,经常参加各种会议,而且屡育新著问世。在我看来,史华慈依然是美国数一数二的汉学大家。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年轻学者在迅速崛起,而且其中不乏姣姣者。从研究课题来看,自1949年以来,美国汉学明显地、自觉地更多关注中国近代现代问题。例如现在对现当代作家与作品研究就很热,也许是比较好搞的缘故吧。当然,这也同美国各种基金会的态度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有政府背景的资助汉学研究的机构,出钱是要为其政策服务的,所以我就开玩笑说,美国有一批人是靠新中国吃饭的。……



上面只是就总体倾向而言,其实如史华慈、狄百瑞等就一直侧重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他们的弟子们做古代题目的也不少。新一代汉学家中就有人在专门研究诸如《文子》《抱朴子》等课题。另外,即便是专攻近现代的,如研究康有为、王国维、胡适等人,也离不开对中国传统问题的探讨。其实欧美很多汉学家的研究领域很广,从孔夫子到毛泽东到邓小平,并不限于一人一地一时的微观研究,这一点上与日本很不一样。……


美国汉学界不乏标新立异的人,有的因此而非常出名,但照我看来,像史华慈这样高水平的汉学家并不多。史的特点倒似乎是没有模式,多元,开放。当然我也并不完全赞同他的许多观点和看法。……


目前汉学界在整个西方学术界中只占很小的比重。中国在西方人心目中影响实际上不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指望他们的汉学研究能在他们的整个人文研究领域内占重要地位或很大比重、很大规模。美国的汉学系都很小,东方问题或汉学问题研究所规模也十分有限。这一点不如日本。中国学或者说汉学要想在西方真正得到重视,最终要依靠中国的发展与富强。只有经济的强大,才会有文化的强大,人家才会真正重视你们的文化。

 

 

来源:李泽厚:《走我自己的路(对谈集)》,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年,pp.302—30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