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 倾其一生:法国汉学家汪德迈的中国情

2017-08-14 文明互鉴 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全文2824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设立于2005年,作为中国出版业面向海外的最高奖项,主要授予在海外介绍中国、推广中华文化和中国出版物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及外裔中国籍作家、翻译家和出版家,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品牌。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新闻发布会于2016年8月23日在京举行,有19位专家获得本届奖项。


      为了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这些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充当桥梁作用汉学家,我们特此推出“中国特殊贡献奖”系列专栏,讲述汉学家的中国故事。



     汪德迈(Léon Vandermeersch,1928— ),法国著名汉学家。曾先后获得法国国立东方语言学院中文专业学士(1948)、法国高等研究应用学院硕士(1962,提交研究中国法家思想的论文)、法国国家文学博士(1975,提交研究古代中国行政机构的论文)。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越南、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工作与从事研究,师从戴密微(P.Demiéville)、重泽俊郎、饶宗颐等汉学名家。1966年,在普罗旺斯埃克斯文学院创立了中文专业,直至1973年,先后担任讲师、教授、系主任。1973—1979年间,担任巴黎七大东亚教学与研究部门的负责人。1979—1993年间,在法国高等研究应用学院教授儒家思想史,直至退休。他的研究范围涵盖中国古代行政机构与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字学、儒家思想以及汉文化圈的新发展。代表作有《新汉文化圈》(Le nouveau monde sinisé,1986)、《汉学研究》(Études sinologique,1994,论文集)、《中国人的智慧》(Sagesses chinoises,1997)、《中国思想的两种原因:占卜术与表意文字》(Les deux raisons de la pensée chinoise,Divination et idéographie,2013)。获法兰西学院儒莲奖(Prix de Stanislas Julien)、法兰西学院铭文与文学学院最重要的奥马乐奖(Prix du duc d’Aumale)、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Chevalier de l’ordre de la Légion d’Honneur)、法国教育荣誉勋位(Officier de l’Ordre des Palmes académiques)、日本神器金银星(Etoile d’or et d’argent de l’Ordre du Trésor sacré du Japon)。



汪德迈与他的《新汉文化圈》



初识东方:戴密微为他指引方向


       汪德迈(Léon Vandermeersch),1928年1月 7日出生于法国北部的村庄Wervicq-Sud。他自己曾说过:“其实我从事中国文化方面的研究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影响:我的任何亲人都不了解中国。也不是为了这样或那样某种职业生涯的需要,而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读了乔治·冯·德·格贝勒茨(Georg von der Gabelentz,1840——1893)的一本中文语法书之后,立即让我对中国语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读过这本中文语法书的汪德迈发现,中文不仅与他的母语法文不同,而且与他中学时期学过的其他的外国语言,拉丁文,希腊文和德文都不同。他对中国文化一生的热爱与追寻由此开端。


      对汉语的浓厚兴趣让17岁的汪德迈选择进入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学习中文,此时正值另一位赫赫有名的法国汉学家戴密微先生(Paul Demiéville,1894—1979)在此执掌教席,二人自此结下了师生情谊。汪德迈在东方语言文化 学院学习中文的同时还学习越南语,并在巴黎大学学习哲学和法律。此后,他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还著成了《法家的形成》一书。


      1951——1955年,汪德迈在越南生活,并分别在西贡和河内任教。1956年,他在河内被法国远东研究学院(EFEO)聘用为研究者。而当时的远东研究学院,汉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正是由戴密微先生领导的。两年后,虽然汪德迈从河内回到了巴黎,但他仍然渴望继续学习中文。可是当时的政治局势不允许一个外国人到中国学习中文,因此他没能去成中国。虽然到中国大陆不容易,但在1957年汪德迈曾到过香港。所以他本希望能够通过戴密微派他去香港进行研究。曾在二十年代到东京从事佛教研究,深知日本学者在汉学方面成就的戴密微当时给汪德迈的建议是:“香港只重视商业,而不是重视汉学,如果你要去东亚一个国家留学念中文而不能到北京的话,最好去日本。”听取了戴密微的建议后,汪德迈放弃到香港转而到京都留学三年。


求学香港:与饶宗颐亦师亦友的师生情


     在1961年汪德迈回到巴黎时,戴密微和饶宗颐已经成为朋友。戴密微同意派汪德迈到香港去从事研究,甚至特别叫他跟饶宗颐学习甲骨文学。由此,汪德迈与饶宗颐展开了近半个世纪的师生情谊。


      汪德迈曾在1980年获得被誉为汉学界诺贝尔奖的“儒莲奖”,但他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而饶公才是大师,自己和饶宗颐之间的差距太大,以至于他感觉自己没资格谈论饶公。


      虽有“差距”,但饶公却让身为学生的汪德迈感觉很温暖。汪德迈曾在《我与我的老师饶宗颐》一文中提到他与饶公交往过程的趣事。汪德迈在港留学期间,多亏饶宗颐的帮助,才使他得以深入体验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汪德迈提到饶公很喜欢带他去香港当时最好的陆羽茶室品尝最好吃的香港点心。


      有一次饶公带汪德迈去一个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只为让他品尝一道饶公自己很喜欢的菜。他们去的这家餐厅很小,地处偏远,二人偷偷地吃了这道菜。汪德迈坦言,这些都是书中未有记载的中国文化。


      同样,饶宗颐旅法期间,汪德迈也邀请老师品味与中国菜截然不同的法式料理。汪德迈提及饶公那时最喜欢的一道菜是羊奶干酪,它的口感有点类似中国的臭豆腐。一般法国人见了羊奶干酪都会逃离,汪德迈至今都不懂为什么饶公会喜欢这种食品。


汪德迈与老师饶宗颐


笔耕不辍:汪德迈一生中国情


      回到法国后,汪德迈于1966年在法国南部的埃克斯——马赛大学开设了中文系,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当时这所大学的校长并不从事中国研究,但是他已经意识到中国将来要成为非常重要的国家,因此他选择在自己的学校开办了中文系,并让汪德迈担任教师。


      又过了七八年,汪德迈到巴黎第七大学担任东亚教学与研究机构负责人,之后又到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教授儒家思想史。上世纪80年代初,法国有研究中国佛教和道教的专家,但是没有人研究儒教,因此汪德迈决定教儒学的历史,就这样一直教到退休。

      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使汪德迈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拓展并深入。他长期生活在汉文化诸域,并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对汉文化的研究上。1986年,其著作《新汉文化圈》问世,这本书便是其生活体验和学术心得的浓缩。在该书中,他将日本、朝鲜、香港、台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放到历史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上来考察,分析了上述汉文化区域各国和各地区在历史进程中的成败得失,并指出现代化并非只有西化一途可走。这对于我们目前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的同时,如何充分开掘传统文化的潜力,从而建设现代中国的新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今,汪德迈几乎每年都要到中国走一走。他认为中国文化很有意思,比如它的文字是从占卜演变而来,与西方文化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汪德迈认为,法国不少杰出的汉学家都是通过图书馆文献研究中国文化的,属于“阁楼派”,他本人更愿意与中国人聊天、讨论问题。


《中国思想的两种原因:占卜术与表意文字》


       汪德迈上大学时,二战刚刚结束,中文系只有13名学生,现在,法国的中学和大学里学中文的学生有大约5万人。汪德迈认为,他感到一种变化,就是西方越发希望中国文化能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帮助人类社会发展得更好。


      虽然已经89岁高龄,汪德迈仍坚持每天读书,继续研究,尽管看东西比较费力,也还在写东西。走进汪德迈的房子也能看到成堆的书籍,其中大多数是中文书籍。


       汪德迈说,他这辈子除了研究中国,就没干过别的事情,“用一生来研究一个国家和一种文化,是世界上最迷人的事!”

 

      以下附上视频一则,让诸位读者更加直观感受这位近九十岁高龄的法国汉学家的中国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33wpr0ra&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参考资料:

汪德迈《我与我的老师饶宗颐》

汪德迈《新汉文化圈》

叶向阳《汪德迈简介》

人民日报《汉学家,助中国文化四海生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