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海外红学 || 《红楼梦》德文译本底本再探 ——兼与王薇商榷

2017-09-05 王金波 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输入

《红楼梦》德文译本底本再探

——兼与王薇商榷

王金波



MAIN POINTS

1

一、译者是否参考过亚东初排本?

2

二、如何理解译者对底本的说明?

3

三、德文译本的文字

摘要:弗朗茨·库恩的《红楼梦》德文译本所依据的底本究竟为何,国内的研究著作一直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有的学者认为是程甲本和三家评本,但其论点疑点颇多。本文从三方面提出不同意见,主要从德文译本的文字进行版本比较研究,从而推断其底本最有可能为王希廉评本和两家评本。

关键词:弗朗茨·库恩;《红楼梦》德文译本;程甲本;三家评本;王希廉评本;两家评本

 

德国著名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弗朗茨·库恩(Franz Walter Kuhn,1884-1961)是欧洲第一个真正成功翻译《红楼梦》的人,其德文译本(Der Traum der roten Kammer)自从1932年出版以来已经多次再版,印数巨大,后来又转译为荷兰文、英文、意大利文、匈牙利文、法文、希腊文、俄文、斯洛文尼亚文、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文,其中前四种文字的译本为全译,其成功和影响可见一斑。库恩的《红楼梦》德文译本在《红楼梦》的翻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文学翻译史上极具研究价值。


令人遗憾的是,该译本所依据的《红楼梦》底本究竟为何,国内的研究著作一直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到目前为止,专门探究这一问题的是刊登于《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3辑的王薇“《红楼梦》德文译本的底本考证”(以下简称“底本考证”,凡引用时括注页码)。该文深入考证了弗朗茨·库恩据以翻译的《红楼梦》底本,方法独特,内容新颖,颇有启发。不过,笔者仔细品读该文,亲自进行版本比较并与德文译本对照后,发现该文尚存几处疑点,主要观点有待商榷。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提出不同意见,以期能最终确定《红楼梦》德文译本的底本。


一、译者是否参考过亚东初排本?

“底本考证”认为库恩有可能参考过附在亚东初排本中的胡适《红楼梦考证》和汪原放《校读后记》,这一点缺乏说服力。胡适1921发表的《红楼梦考证》固然最初以亚东初排本序言的形式问世,而且从《红楼梦》德文译本译后记来看,弗朗茨·库恩无疑参考了胡适的该项研究成果,但由此并不能认定他参考过1921年出版的亚东初排本,而是更有可能参考了1927年出版的亚东重排本,或两者都参考过。


亚东初排本用的底本为属于程甲本系统的1832年王希廉评本,亚东重排本用的底本为胡适收藏的程乙本,均由汪原放重新校读标点。虽然亚东重排本与亚东初排本正文差异颇大,但其中也附有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一文及亚东初排本中的所有其它文章。弗朗茨·库恩从1927年才开始研究《红楼梦》,而在1932年发表《红楼梦》及其译后记之前又出版了三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节译本:《二度梅》(1927)、《金瓶梅》(1930)、《歇浦潮》(1931)。按此翻译速度和间隔推算,真正动手翻译《红楼梦》至少为1927以后甚至更晚。因此,译者完全有可能参考过亚东重排本并仔细阅读了胡适等人的相关文章。


二、如何理解译者对底本的说明?

绝大多数情况下,译者都会对据以翻译的原本在序言或后记中予以说明,德文译本也不例外。弗朗茨· 库恩在精心撰写的译后记中这样写到:“Meiner Übertragung lagen zwei Ausgaben des Originaltextes zugrunde, eine ältere, im Besitz des Ostasiatische Seminars der Universität Leipzig befindlich Ausgabe von 1832 (Tsui wen, ‘Literaturdickicht’ Verlag) und ein moderner, dreifach kommentierter—richtiger glossierter—Schanghai Commercial Press Neudruck.”回译为“我的译本是根据两个原本翻译的:一个是莱比锡大学东亚系所收藏的1832年(萃文书屋)较老版本,另一个是现代有三种评注的——正确边(夹)注的——上海商务印书馆新版本。”


“底本考证”说:“明眼人一望即知,这两种说法都存在错误:第一,‘萃文书屋本’指1791年的程甲本和1792年的程乙本,而1832年出版的只有王希廉评本,即‘双清仙馆本’;第二,上海商务印书馆在1932年之前,只在1930年出版过‘万有文库本’,其内容及各种图文完全按照光绪年间王希廉、姚燮合评的《增评补图石头记》翻印,因而亦被称作‘两家评本’,而从未出版过王希廉、姚燮、张新之合评的‘三家评本’”(299)。然后,该文推测库恩很可能参考过亚东初排本并认真读过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及汪原放的校读后记,由此认为“译者很可能混淆版本,误将萃文书屋本的时间写成1832年”(300),最后从莱比锡大学东亚系的反馈信息和德文译本的内部特点确定底本为程甲本和三家评本。


如果把库恩提到的两个原本分别用A和B来表示,这两个版本的区别特征或本质特征可以用数学公式形象化地表示如下:


原本A 区别特征=1832(出版时间)+萃文书屋(出版社);

原本B区别特征=三家评注(评点类型)+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以现在关于《红楼梦》的版本知识和表述规范来看,库恩的说法确实有误,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研究者认为什么地方有误,因为这决定了研究的思路和途径。从推理过程来看,该文显然以为原本A的出版社无误而出版时间有误,原本B的评点类型无误而出版社有误,即原本A为程甲本,B为三家评本,而忽视了另一种可能性:原本A的出版社有误而出版时间无误,原本B的出版社无误而评点类型有误,即原本A为王希廉评本,B为两家评本。笔者认为,后一种可能性更大,理由如下:


首先,就原本A而言,译者不会轻易搞错原本的出版时间。众所周知,程甲本自1791年问世以来便不断地被翻刻重印,而各个版本都用皇帝年号加天干地支表示出版时间(其实,中国古籍都是如此)。1832年是译者按照中国历法计算出来的公元纪年,即“道光壬辰”,译者应该不会看错印在书目卷首的此类汉字。1832年的版本是双清仙馆本,题名为《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简称王希廉评本,其所依据的底本既不是程甲本,也不是东观阁本,而是王希廉在《绣像红楼梦全传》上加批并参考程甲本的其它早期翻刻本而成的,正文已由王希廉加以修改,与程甲本的正文有很大差异,尽管如此,王希廉评本还是属于程甲本系统的本子。那么,库恩为何要在译后记中把萃文书屋和1832年放在一起呢?笔者推测,库恩阅读了胡适、汪原放等人的文章后得知,1832年双清仙馆本的祖本是程甲本,于是顺便说明1832年的双清仙馆本的祖本——程甲本的刊行商是萃文书屋。

其次,就原本B而言译者不大可能弄错出版社,却更有可能混淆评点类型。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确只在1930年出过“万有文库本”,该本是王希廉、姚燮合评的《增评补图石头记》或《增评绘图大观琐录》的翻印本,内容不变。这种版本卷首包括程伟元原序;太平闲人读法附补遗、订误;护花主人批序;护花主人总评;护花主人摘误;大某山民总评;明斋主人总评、或问;读花人论赞;题词;大观园图及图说;大观园影事十二咏;音释等,正文有圈点、重点、重圈、行间评及眉批,回末有护花主人评及大某山民评。应该看到,这种版本无论卷首还是正文评语都很多,即便现在还有许多读者经常分不清楚这些评语究竟各为哪位评论家所为。因此,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当时对版本并不熟悉的库恩把此书卷首中的护花主人总评、大某山民总评、明斋主人总评三种总评称为“三种评注”,或把正文中的行间评、眉批和回末的护花主人评、大某山民评三类评语称为“三种评注”,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护花主人、大某山民、太平闲人三家评注。因此,这一段话中的“三种评注”应该放在库恩当时所处的时代理解可能更为合适,而“正确评注”则清楚无误地表明译者认真阅读过此版本并认为其正确、权威,以此版本为原本进行翻译。


三、德文译本的文字

在翻译研究中,确定译本所依据的原本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确定了原本,才能探寻译本与原本在语篇层面的相互关系,从而客观公正地评价译本。对于这一步可能存在的种种复杂情况,描写译学的代表人物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有充分的预见和详细的说明:“的确,在好几种情况下,原本可能存在众多版本。一旦遇到这种情况,任何证明研究者所选择的原本是正确的尝试都将至少部分取决于译本所展现的特点,而这使得确定原本的身份成为比较分析本身的一部分。……首先,在有些情况下,即便在一种原语文化中,假定的原本存在不止一种版本。至少在进行有意的研究工作之前,谁能肯定地说哪一个版本可能就是某一特定译本的直接来源,即便这个版本确实只是一个文本,而不是数个文本的综合?确切地说,这的确是个问题,而不仅仅适用于过去遥远的时代。”


《红楼梦》的版本情况完全符合上述描述,从《红楼梦》德文译本本身寻找证据,就是研究的必由之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红楼梦》德文译本是节译而非全译,原本一百二十回被缩译为五十回,大段删略很多,增词添句也很多,在不少情况下,译本与原本并不字句对应,而且有时原本之间的差别无法在译本中体现出来。尽管如此,由译本的特点确定原本仍然有章可依。

笔者进行比较时使用的原本包括程甲本、亚东重排本、王希廉评本、两家评本、三家评本和以庚辰本为底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校注本等。就正文而言,王希廉评本和两家评本为一类,内容几乎完全相同,而三家评本为另一类。“底本考证”一文给出的所有译本例证同样适用于王希廉评本、两家评本,并不局限于程甲本和三家评本,而本文给出的有些证据只为两家评本独有,这证明王希廉评本、两家评本才是库恩真正赖以翻译的底本。为了说明问题,下面主要从三方面加以判别:


1、译本回目

“底本考证”一文所给出的回目只涉及原本第三、五、八、九回,而程甲本、三家评本、王希廉评本、两家评本这几回回目几乎完全相同(只有三家评本第三回回目下半部为“接外孙贾母怜孤女”,其它三个本子均为“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而这个差别在德文译本中则完全消失),此处不再赘述。

《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回目下半部分程甲本、人文本为“失宝玉通灵知奇祸”,王希廉评本、两家评本、三家评本、亚东重排本为“失通灵宝玉知奇祸”,德文译本第42回下半部分为:Pao Yü verliert den Geisterstein und büßt in der Folge seinen Verstand ein,回译为“宝玉失通灵因此丧失理智”;第一百二十回正文回目程甲本、亚东重排本、王希廉评本、三家评本、人文本皆为“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只有两家评本无论卷首目录还是正文回目都为“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石头记”,德文译本第50回下半部分为:Schi Yin und Yü Tsun begegnen sich nochmals und beschließen die Geschichte des Steins,回译为“甄士隐与贾雨村再次相逢从而归结石头记”。这两个例子清楚无误地表明,弗朗茨·库恩据以翻译的底本绝对不是程甲本。

现在暂把库恩翻译的底本锁定在王希廉评本、两家评本或王希廉评本、三家评本来看《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回目。王希廉评本卷首目录为“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其中杨妃指代薛宝钗,飞燕指代林黛玉,而正文回目却变成了“滴翠亭宝钗戏彩蝶 埋香冢黛玉泣残红”,三家评本、两家评本无论卷首目录还是正文回目都是“滴翠亭宝钗戏彩蝶 埋香冢黛玉泣残红”,德文译本第21回下半部分为:Im Pavillon der eisvogelblauen Tropfen scheucht Kurtisane Yang zwei Schmetterlinge auf,回译为“滴翠亭杨妃惊吓两只蝴蝶”,显然同王希廉评本。


2、正文内容

“底本考证”一文从重要证据、次要证据、译本受程本牵累而产生的错误三个方面所给出的正文例证全部适用于王希廉评本、两家评本,此处不再重复,下面再举几个例子证明德文译本的底本并非三家评本: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在秦可卿房中看到几样富丽堂皇的装饰,其中一样为“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程甲本、人文本、亚东重排本、王希廉评本、两家评本皆为“寿昌公主”,只有三家评本为“寿阳公主”,而德文译本第5回此处为:der Prinzessin Schou Tschang,回译为“寿昌公主”。

第二十一回黛玉所作“题宝玉续庄子文后”的第一句程甲本、人文本、亚东重排本、王希廉评本、两家评本皆为“无端弄笔是何人”,只有三家评本为“无端弄笔欲何云”,而德文译本第17回此处为:Welche dummer Tropf vermißt sich da zu plappern,回译为“哪个蠢人胆敢信口开河”,显然更强调“是何人”(是哪一个人)而非“欲何云”(想要说什么)。

第二十二回黛玉看到宝玉所写参禅偈语后对袭人所说的话程甲本、人文本、王希廉评本、两家评本皆为“作的是顽意儿,无甚关系”,亚东重排本为“作的是个顽意儿,无甚关系”,意思完全相同,只有三家评本为“作的是顽意儿”,漏掉“无甚关系”,而德文译本第18回此处为:Eine bloße Spielerei, hat nichts weiter auf sich,回译为“只是胡闹,没什么别的意思”。

第二十五回凤姐、宝玉中魔法后癞头和尚看到通灵宝玉喟然长叹,所说关于青埂峰下别来的时间(也就是宝玉当时的年龄)程甲本、人文本、亚东重排本、王希廉评本、三家评本均为“十三载矣”,而两家评本却是“十五载矣”,德文译本第20回此处为:Fünfzehn Jahre ist es nun her,回译为“十五年已经过去”。

第一百一十回贾母去世时的年龄,各本说法不一。程甲本、程乙本、人文本、三家评本皆为“享年八十三岁”,而只有两家评本为“享年八十二岁”,德文译本第49回此处为:Die Ahne hatte das hohe Alter von zweiundachtzig Jahren erreicht,回译为“老祖宗寿满八十二岁”。其实,此处姚燮的眉批曰:“查贾母作八十岁生日在甲寅年八月初三日,是年逾乙卯至丙辰春,而贾母死当是八十二岁。原本作八十三岁,必是误刻,今更正。”两家评本中姚燮的批注对时间的推算最为精确,译者显然选择了两家评本的更正。


3、评注信息

“底本考证”一文认为库恩德文译本译后记中关于元妃省亲的精确时间推算得益于三家评本中第十八回回后大某山民姚燮的评语(308),其实姚燮的这段评语在两家评本第十八回后也有,并非三家评本独有。此外,第四十四回开头庆祝王熙凤生日时众人观看《荆钗记》,黛玉看到《男祭》这一段戏文时含沙射影地挖苦宝玉祭奠金钏,随后宝钗和宝玉反应不一。两家评本和三家评本此处的正文相同:“……宝钗不答。宝玉回头要热酒敬凤姐。……”德文译本第26回却相应地插入了一大段评语(在回译中用着重号标出):Pao Tschai erwiderte nicht. Pao Yü aber fühlte deutlich die in ihrer Bemerkung versteckte, gegen ihn selbst gerichtete Spitze hinaus. Wie merkwürdig der Vorgang auf Buhne zu seinem heutigen Erleben stimmte und wie richtig ihn wieder einmal die kluge Kusine durchschaut hatte! Doch er ließ sich nichts anmerken, verlangte nach einem frischen Becher und trank Schwägerin Phönix zu.回译为“宝钗没有回答。然而,宝玉明显感觉到她[黛玉]话中带刺,影射自己。舞台上的演出与他今天的经历多么吻合啊!聪明的表妹多么准确地再次看穿了他啊!可是,宝玉不想让别人觉察出来,要了一杯热酒去敬嫂子凤姐。”

“底本考证”一文认为库恩之所以能挖掘出黛玉话后的深意是借助于三家评本此处的评语:“金釧之祭,黛知之,钗亦知之,黛言而钗不答……其言语尖利,能发人隐私……”(308)。这条评语属于张新之正文双行小字夹评,意思与库恩的插评看起来确实有渊源。其实,两家评本此处姚燮的两条眉批曰:“似有指桑骂槐之意,宝哥哥听着”,“暗绾上文祭金钏往水仙庵也,文笔灵警。”回末王希廉评曰:“《荆钗》《男祭》,必到江边。与宝玉焚香寻至井上,暗相关照。黛玉口中说出,宝钗不答。想见二人意中,俱默晓宝玉心事。”仔细回味这三条评语不难发现,两家评本此处提供的评点信息足以让译者充分把握宝玉祭奠金釧和戏文《荆钗记》之间的关系以及黛玉的言外之意,从而插入上述一段评语。此外,德文译本中译者所增加的信息几乎都源自两家评本的评点,下面看再几个例子:

第四回薛姨妈和宝钗出场,程甲本、三家评本、王希廉评本、两家评本关于两人的年龄的文字均为:“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并未直接说明宝钗的年龄,而德文译本第4回则直接增加了宝钗的年龄:zählte jetzt vierzig Jahre und besaß außerdem einen Sohn noch eine jüngere, etwa dreizehnjährige Tochter namens Pao Tschai,回译为:“今年四十,除了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小点的、大约十三岁的女儿,名叫宝钗”。两家评本此处姚燮的眉批曰:“是时宝钗十二岁,则薛蟠当十四岁矣。”显然,不借助于姚燮的评语,译者很难推算出宝钗的年龄。

第三十回宝钗借议论戏文“负荆请罪”之际狠狠地奚落宝玉和黛玉二人,程甲本、三家评本、王希廉评本、两家评本关于两人的反应均为:“宝玉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德文译本第22回在此处也增添了信息:der Verlegenheit, die sich in den Mienen von Blaujuwel und Pao Yü durch jähes Erröten deutlich kundtat. Ihr Hieb hatte gesessen,回译为:“宝玉黛玉的脸庞突然羞红了,这清楚地表明他们很尴尬。她的抨击一语中的。”两家评本此处姚燮的眉批曰:“以子之矛,刺子之盾,宝钗可人。” 很明显,译者同样借鉴了评语。

第四十六回金文翔的媳妇说服鸳鸯嫁于贾赦未遂,邢夫人质问还有谁在场听到时说出了平儿,凤姐急忙用话语岔开,暗示金文翔媳妇不妥,金家的遂改口掩饰,程甲本、三家评本、王希廉评本、两家评本均为:“平姑娘没在跟前,远远的看着倒像是他,可也不真切。不过是我自忖度。” 德文译本第27回在此处也增添了大量信息:“Das heißt, dabei war sie nicht. Ich habe sie von weitem gesehen, ich kann sie auch verkannt haben,” verbesserte sich die andere verlegen. Sie wollte sich nicht gern die Ungnade der gefürchteten Frau Phönix zuziehen. Der Fürstin Scho entging es denn auch glücklich, daß hier von Phönix ein doppeltes Spiel gegen sie gespielt wurde.回译为:“‘我的意思是,她[平姑娘]不在场,我老远看到了她,也可能看错了人,’金家的改口道,显得不好意思。她不想招惹人见人怕的凤姐。幸运的是,邢夫人没有意识到凤姐在玩两面手法。” 两家评本此处姚燮的眉批分别评价凤姐和金家的曰:“平儿之逛园子,凤姐遣之也。今向金媳妇作此言,真狡口人”、“金家的也能相风使舵者”。

第四十回贾母宴请刘老老时在探春房中所说的话程甲本、人文本皆为:“只有两个玉儿可恶”,王希廉评本、两家评本、三家评本均为:“只有两个主儿可恶”,而德文译本第25回为:zwei andere ‘Juwele’ von Enkelkindern,回译为:“孙子辈中的两个‘玉儿’”。“底本考证”一文认为这是程甲本和三家评本不同的少数例证,其实,两家评本此处姚燮的眉批曰:“读者试思之谓何人耶?”译者很容易根据此评语推出“两个主儿”实指宝玉、黛玉二人,因为两人当时正好都不在现场。由于宝玉、黛玉二人名字中都有“玉”字,德文译本用引号加以强调,更容易让读者知道其所指。

第四十八回薛蟠遭柳湘莲暴打后以做生意为理由外出避羞,众人相送,程本系统的程甲本、两家评本、三家评本、王希廉评本、亚东重排本等相关片段均为“至十四日一早,薛姨妈、宝钗等直同薛蟠出了仪门,母女两个四只眼看他去了方回来。”德文译本第29回不但增加了香菱,而且增添了人物神态描写:In der Frühe des Vierzehnten ging es dann auf die Fahrt. Mutter, Schwester und Lotos brachten ihn bis vor das Innentor, guckten sich noch ein Weilchen die Augen nach dem Scheidenden aus und kehrten teils betrübt, teils erleichtert seufzend in ihre Gemächer zurück.,回译为“十四日一大早,薛蟠踏上行程。母亲、妹妹和香菱直同他出了仪门,目送薛蟠远去后方才唉声叹气地回到房内,既觉得悲伤难过,又觉得如释重负。”就原文而言,程本系统的这种写法显得荒唐可笑,因为母女两人只能是四只眼,而不会是六只眼。脂评本系统的人文本却为“母女两个四只泪眼”,明显更合情理,因为前文薛姨妈、宝钗对薛蟠外出学做生意的想法又喜又忧,此番送别,不知何时再见,洒泪相送实属正常。不过,此处 49 40912 49 20332 0 0 6182 0 0:00:06 0:00:03 0:00:03 6181两家评本姚燮的眉批更为入木三分、引人深思:“母子兄妹之情自应尔尔,何独不及香菱与文杏耶?抑省文耶?漏笔耶?”从上下文来看,姚燮的质疑很有道理。第四十七回薛蟠被打后香菱十分难过,第四十八回前文众人为薛蟠的出行忙碌了好几天,其中就包括薛蟠的小妾香菱,这说明香菱为薛蟠之事十分操心,肯定会出现在丈夫出远门时送别者的行列。脂本、程本前半句可能属于省笔,都说明是薛姨妈、宝钗等人,自然包括其余家人,尽管侧重点在母女两人。德文译者吸收姚燮的评语,增加了香菱并直接予以点明,列在薛姨妈、宝钗之后,符合其侍妾的身份。显然,如果没有姚燮的评点,译者不可能如此大胆发挥,这也反过来说明了翻译的底本必定为两家评本。

第一百零六回贾府被抄后一败涂地,贾琏无处求援,迫不得已,变卖地产筹集资金,关于这一段文字,程甲本、两家评本、三家评本、王希廉评本、亚东重排本等均为:“贾琏无计可施,想到那亲戚里头,薛姨妈家已败,王子腾已死,馀者亲戚虽有,俱是不能照应的,只得暗暗差人下屯,将地亩暂卖数千金作为监中使费。”德文译本第48回相应地方增添了评注信息:In der Verlegenheit wußte angesichts der Kassenebbe Kia Liän keinen anderen Ausweg, als heimlich einen Teil des Familiengrundbesitzes auf dem Land zu veräußern. Dadurch erzielte er zwar einige tausend Unzen und hatte für den Augenblick bares Geld, aber wie bedenklich diese Maßnahme war, die den weisen Ratschlägen der verstorbenen Ko Tsing abermals zuwiderlief, sollte sich später zeigen,回译为“面对资金匮乏的尴尬局面,贾琏别无他法,只好悄悄卖掉乡下的部分地产。以这种方式贾琏的确弄到了几千两银子作为现钱使用。但这种做法再次与已经去世的秦可卿的忠告背道而驰,其有失明智之处很快就会显现。”此处两家评本姚燮行间批曰:“一败之下,竟至于卖田亩,秦氏之言验矣。”后文贾琏的家奴乘势将部分租税收入私囊,可谓“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秦可卿临死前托梦于凤姐的话完全应验;前文(德文译本第11回)译者全译了凤姐所梦见的秦可卿的嘱托。此处,译者借鉴评语,阐明情节,承上启下,十分妥帖。

以上眉批、行间批等评语信息为两家评本独有,而三家评本中由于姚燮的眉批和行间批被全部删除,相应部分无论是张新之正文双行小字夹评,还是回末三家总评都没有最直接最相似的评语。没有评语的帮助,不论多么出色的译者都很难在合适的地方增补合适的信息以揭示人物背景和相互关系。总之,《红楼梦》德文译本为了便于译本读者捕捉原本众多事件的脉络,往往借助于两家评本的评注信息阐释情节和事态发展。评点者的评注信息指引译者理解、阐释情节,进而自然而然地融入译本文字,乃是德文译本的一大特色,也是德文译本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结论

从译本回目、正文内容、评注信息基本可以看出,库恩德文译本的底本最有可能是王希廉评本和两家评本。“底本考证”一文对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其论据缺乏说服力,主要论点很难成立。本文尽量多方查证比较,不当疏漏之处可能在所难免,欢迎方家指正。


注释:


1.Chang Peng,  Modernisierung und Europäisierung der klassischen chinesischen Prosadichtung: Untersuchungen zum Übersetzungswerk von Franz Kuhn(1884-1961). Frankfurt am Main: Lang,

1991:Chang Peng,《中国古典小说的现代化与欧化:弗朗茨·库恩(1884-1961)译作研究》,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彼得·郎出版社,1991,第190页。该著作为Chang Peng在其1983年慕尼黑大学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据其统计,《红楼梦》德文译本被转译为九种文字,其中并没有“底本考证”一文所宣称的西班牙文。


2.Hatto Kuhn, Dr. Franz Kuhn (1884-1961): Lebensbeschreibung und Bibliographie seiner Werke. Wiesbaden: Franz Steiner Verlag, 1980:哈托·库恩,《弗朗茨·库恩博士(1884-1961):生平及著作》,威斯巴登:弗朗茨·施泰纳出版社,1980年,第56-61页。哈托·库恩为弗朗茨·库恩的侄子和遗嘱执行人,将叔叔的著作和遗作整理分类撰成此书。张桂贞“弗朗茨·库恩及其《红楼梦》德文译本”,载于刘士聪主编《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第454-456页。此处的全译文字信息根据这两部著作综合而得出。


3.张桂贞只根据德文译本译后记的内容推测底本为1832年的王希廉评本和1930年的三家评本,并未专门研究底本问题,参见张桂贞“弗朗茨·库恩及其《红楼梦》德文译本”,载于刘士聪主编《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第431页。


4.魏绍昌,《红楼梦版本小考》,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第29-31页。


5.Hatto Kuhn, Dr. Franz Kuhn (1884-1961): Lebensbeschreibung und Bibliographie seiner Werke. Wiesbaden: Franz Steiner Verlag, 1980:哈托·库恩,《弗朗茨·库恩博士(1884-1961):生平及著作》,威斯巴登:弗朗茨·施泰纳出版社,1980年,第18页。


6.Franz Kuhn, trans. Der Traum der roten Kammer, Wiesbaden: Insel Verlag, 1981:弗朗茨·库恩译,《红楼梦》,威斯巴登:岛屿出版社,1981,第821页。


7.笔者自译,以下凡德文译本和英文著作引文皆同。


8.为节省篇幅,本文一律用两家评本称呼王、姚评合并本,以便与王、张、姚三家评本对应。


9.孙玉明,“《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序”第十六至二十三页,载于曹雪芹、高鹗著,《双清仙馆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0.魏绍昌,《红楼梦版本小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第64页;周汝昌,《红楼梦辞典》,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第839页;冯其庸、李希凡,《红楼梦大辞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第950-951页。


11.魏绍昌,《红楼梦版本小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第60-61页;冯其庸、李希凡,《红楼梦大辞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第948-949页。


12.杜春耕,“《增评绘图大观琐录》序”第十六页,载于曹雪芹、高鹗著,《增评绘图大观琐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13.Gideon Toury,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吉迪恩·图里,《描述翻译学及其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第74-75页。


14.曹雪芹、高鹗,《程甲本红楼梦》,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程甲本];《红楼梦》,北京:中华书局,2005 [程甲本校注本];《红楼梦(三家评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三家评本校注本];《红楼梦》,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亚东重排本];《双清仙馆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王希廉评本];《增评绘图大观琐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两家评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三家评本] ;《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人文本]。以上版本中,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的王希廉评本、两家评本、三家评本以及书目文献出版社的程甲本都是根据原本影印的,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也最接近库恩可能使用的底本。本文的重要引证都以这四本为依据,其他版本作为参考。


15.杜春耕,“《增评绘图大观琐录》序”第十四至十五页,载于曹雪芹、高鹗著,《增评绘图大观琐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16.梦稿本、列藏本亦为“十五载矣”,引自沈治钧,《红楼梦成书研究》,北京:中国书店,2004,第189页。


17.两家评本,第2142页。

18.两家评本,第909页。

19.两家评本,第922页。

20.两家评本,第220页。

21.两家评本,第663页。

22.两家评本,第958页。

23.两家评本,第845页。

24. 两家评本,第987页。

25. 两家评本,第2075页。

 


网络编辑 / 刘湘苹

❖ 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

本公众号致力于国际汉学研究和相关数据库的建设,既包括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研究,也包括国别研究、区域研究,与此相关的文章或报道均欢迎在本公众号里发布。本公众号每周一、三、五推送。欢迎关注、分享、投稿!

李清良、李伟荣、张晓红、罗宗宇、

李正栓、黄   立、张冬梅、李海军、

赵长江、李新德、谢志超、熊德米、

陆志国、唐艳芳、李玉良、骆贤凤、

王祥兵、唐   均、吴结评、赖文斌、

罗  坚、任运忠、谢   淼、林嘉新、

孟庆波、成   蕾、王晓农、宋   丹、

侯海荣、石   嵩、王治国、刘性峰、

万   燚、赵朝永、赵祥云、冉诗洋、

李安光、葛文峰、简功友、熊谊华、

许景城、赵国月、谢春平、石   雨、

冯   俊、何   敏、瞿莎蔚、耿   健、



投稿邮箱:leewrcn@163.com,来稿标题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附件形式附上作者清晰生活照2张200字以内作者简介)。期待您的来稿! 


Sinology Database

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