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译研动态 || 海外专家支招——中国文学更好“走出去”有很多解

2017-09-15 中国文化译研网 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与我们一起开启汉学研究之旅



日前,由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中国文化译研网承办的“2017年中外文学出版翻译研修班”结业仪式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30多个国家的46名专家、译者、文学出版界人士齐聚北京,参加了为期8天的研修活动。



本次研修班向外宾推介中国文学作品百余部,来自意大利、德国、以色列、罗马尼亚、越南、埃及、乌克兰、瑞典、芬兰、日本等14个国家的20余位研修学员向研修班提交了翻译申请资助表,希望能够翻译中国作品。就中国文学如何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海外专家纷纷支招。大家普遍认为,中国文学在对外传播中除了作品本身,还需要有国内编辑的走出去视野、版权经理人的助力、译者的到位翻译、国外编辑的发现、营销渠道的推广以及翻译项目的资金支持,通力合作才能做大做强这个全链条产业。



从推广中国文化做起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不仅中国文学作品缺乏,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十分匮乏。爱沙尼亚汉学家葛佳介绍,爱沙尼亚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中国,更没读过中国文学作品。她现在在塔林大学做汉语老师,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爱沙尼亚民众认识中国,推动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只有进行更多的文化交流,让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先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才能为中国文学在当地传播奠定基础。”葛佳说。


中国——马尔代夫文化交流协会创始人、多年来致力于促进中马文化交流合作的默罕默德·拉希德表示,希望出版社在选择出版书籍时不要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更多认识到中国文学的世界意义。一个民族的文学,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高度浓缩。推进中国文学走出去,应该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做起。“让更多青少年接触中国文化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学产生浓厚兴趣。”默罕默德·拉希德说,自己17岁到中国台湾上大学,学习中国哲学,它深深影响了他。中国——马尔代夫文化交流协会现在每年举办一个重点项目,邀请20位马尔代夫青少年来中国参观学习,感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



精准对接读者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全球读者越来越渴望了解中国当下,推广中国文学“走出去”需要充分了解海外读者的真实需求。


据了解,目前,罗马尼亚已引进莫言、余华等中国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反映中国农村生活的面貌,而反映中国当代城市生活、人们精神面貌的作品少之又少。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汉语讲师木固烈说:“罗马尼亚民众想更多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当代生活,以及普通民众的真实情感。我对韩寒、郭敬明的青春小说非常感兴趣,目前正计划着手翻译相关作品。”来自阿富汗的翻译家李伟棋也非常赞同多翻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他先后翻译了“当代中国系列丛书”。他说:“阿富汗民众多是从西方媒体了解当代中国,这样很不好。我认为应该直接从中国文学作品中去了解,所以我翻译了这套丛书,目前已经出版了500多本,希望能继续扩大出版,帮助阿富汗民众正确认识中国社会。”


日本翻译家本多由季主要从事影视字幕的翻译工作,她说自己翻译的根据中国作家同名小说拍摄的影视作品《泡沫之夏》字幕,深受日本观众欢迎。她建议先从翻译文学书籍改编的影视作品着手,通过了解市场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翻译文学作品。



翻译再现原文韵味


推广和译介水平不高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个短板。中国文学的翻译需要注意什么?中国文学如何找到跨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来自德国的翻译家吴漠汀强调,由于中德两国文化背景差异很大,翻译应该适应德国读者的理解和思维习惯。他认为,“适合的译者”应该进行“等效翻译”,并在翻译中实现文学性传达而不仅是语言性传达,在德文语境中实现同样的语言效果,让读者能够鲜明地感受到语言的脉络与变化。


吴漠汀介绍,他从事《红楼梦》后四十回翻译工作,现在正在进行第4个版本的翻译,相比之前3个版本,这版《红楼梦》放弃了参考英文译本,力求更贴近原著,希望能带给德国读者原汁原味的故事和语言。


印度尼西亚翻译家吴振强翻译过《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论语》等25本中国古典作品。他认为,翻译要注重可读性和可理解性,要注重原文的韵味。他还建议加强翻译界的合作,比如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时,外国翻译家可以将作品翻译得更加贴近当地文化和民众的阅读习惯,而中方人员可以帮助外国翻译家更好地理解一些术语,以便将作品翻译得更准确。



巧妙借力营销推广


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在保证文学作品自身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多方面的宣传、推广和策略作为支撑。以色列翻译家李雅各说:“要擅长主动营销,要借助当地知名评论家的影响进行宣传。两年前,我翻译了莫言的作品《蛙》,当时邀请知名评论家撰写相关报道,引起很好的反响,从而吸引更多读者开始关注这部作品。未来如果有机会,我希望邀请莫言来以色列与当地读者进行面对面交流。”


瑞典翻译家伊爱娃建议国外出版社邀请中国作家到当地与读者开展互动活动,参加书展等交流活动。她说:“今年6月,我邀请中国作家阿乙到瑞典的一家书店和读者见面,见面会上阿乙向大家透彻介绍了创作初衷和深刻内涵,读者纷纷称赞。在他的作品中,从小人物的身上能看到大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这样的深入交流有利于中国文学作品真正‘走出去’、走向世界。”


“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中国作家也要‘走出去’。”乌克兰基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亚历山大·功察连科说,近年来,很多中国作家代表团参加世界范围内的书展、论坛等,新作品也通过这个渠道翻译出去,建议中国政府加大相关资助力度,推动中国作家“走出去”。




本公众号致力于国际汉学研究和相关数据库的建设,既包括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研究,也包括国别研究、区域研究,与此相关的文章或报道均欢迎在本公众号里发布。本公众号每天更新。欢迎关注、分享、投稿!

投稿邮箱:leewrcn@163.com,来稿标题注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附件形式附上作者清晰生活照2张200字以内作者简介)。期待您的来稿! 


主编 / 李伟荣

网络总编辑 / 郭紫云

来源 / 中国文化译研网


Sinology Database

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