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做垂直流量的不必去争泛流量
效果自然是很逼真了。标题也是用类似戏谑的口吻说:想不到出个门,居然看到这等祥瑞,我是不是该去买六合彩。
这种视频,我们看着图一乐就好,然而……
然而,想不到他的视频迎来了大范围的转发,最终上了系统推荐。而这次视频的流量变化,带来的评论区画风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开始,评论区还很正常,例如。
“效果不错哦,很逼真。”
“用的啥工具,我也做一个。”
“牛逼啊老铁,一起加好友交流下。”
以上,是评论区的第一个版本。特效赞美,创作交流。
随着转发量的增加,平台立刻给视频送上推荐位,一下子视频的流量迎来了大爆发。评论区画风也立刻变样了,变成什么样呢?
小 A 差点笑岔气了。
“南无阿弥陀佛”
“大吉大利🙏🏻🙏🏻🙏🏻🙏🏻”
“举头三尺有神明🙏🏻🙏🏻🙏🏻”
“祈愿大吉大利,万事顺意🙏🏻🙏🏻”
“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
以上,是评论区的第二个版本。信以为真,顶礼膜拜。
因为转发量很大,平台又一次给了个推荐位。
这一出圈,粉丝又增加了一大堆。
“假的吧?”
“这是假视频?”
“不可能是真的,说,到底是不是真的?”
“为什么要做这种骗人的东西,是想骗钱吗?”
“不会是骗人的吧?”
以上,是评论区的第三个版本。质疑创作,恶意揣测。
另外,私信也被一堆人问候。
“你拍的是真的吗?”
“到底是作假的还是真的?”
小 A 一开始还沉浸在巨大流量带来的喜悦中,结果忽然平台警告信就来了:视频被多人举报为虚假视频,违规的视频内容被平台下架,并且平台会在一段时间内限制账号的功能。
可能有人会说,“骗人的吧,哪有那么傻的人,把这东西信以为真。” “这不是明显的调侃特效吗,怎么会有人觉得这是欺骗?” 。不理解就对了,我一开始也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但是事实经常比我们理解的还要魔幻。
我讲这个故事,绝对不是说内容出圈不好,完全不是。这个和视频有关的的故事有更精确的针对性,针对的是我们做垂直流量的移动开发者,可以参考并引以为鉴。毕竟做视频是赚流量,写 App 也是赚流量,思路是一样的。
简单总结,就是作为个体或者小团队开发者,如果我们的立项目标人群是某一个领域的小众圈层,那么在流量运营的初期,意外出圈不一定是有益的,甚至可能有害。因为:
出圈获取的流量与运营的圈层流量不匹配,带来严重数据混淆,数据混淆又容易导致认知混淆,最终造成运营思路障碍。
增加了大量非必要的运营成本。
由于圈层外流量对产品认知和理解上的错误,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意外的平台级合规灾难。
由于流量圈层不匹配,如果产品存在社区,容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对于非社区产品,又容易导致不匹配圈层留存极度不佳,留不住人最终流失。
理解了以上思路,就可以理解为什么 AppStore 有些产品为什么要做成 “1元店” 了,不要小看那区区一块钱,那一块钱就能有效隔绝圈层外的用户。
所以,小众高质产品出圈,有时候非但无益,且或有害。最好的方法,还是稳扎稳打,在自己经营的圈子里打磨伺候用户,然后一步步扩大自己的服务圈层。这比骤然出圈要健康很多。
📢 公告区
鉴于很多朋友说希望我多写品类推荐文,除了现有的免费群外,我这里也决定开一个关于「苹果精品分享」的开发者付费群。
本群不讨论过审,不讨论马甲包,仅供精品主义、长期主义的开发者们专注于聊精品化的产品、分享优质产品,讨论怎么做才能更容易被苹果推荐。入满为止,满则开新。让我们在新的开发纪元全面拥抱精品化,迎合移动应用市场全新的周期。
加我好友发送「苹果精品入群」,我会发你入群规则。详情参见楼下链接。
当然,除了以上群还有免费的读者群以及讨论产品上下架的谷歌、苹果开发者群等,欢迎私信加入。
🔗 补充
聊一款频繁被苹果推荐的约会App以及背后深受编辑宠爱的开发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