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 15 位 SEEDer 入选福布斯“30 Under 30”
2018 年 8 月 2 日,福布斯中国公布 2018 年 30 位 30 岁以下精英全榜单。600 位青年才俊入选,成为今年的新星。
十分荣幸,在这当中,有 15 位 SEEDer 名列其中,包括各届的种子、社区理事长、秘书长,以及执行团队成员。
每一个夏天,似乎总承载着惊喜。连续两年的福布斯中国都有数位 SEEDer 进入榜单;去年夏季班的点滴还历历在目;今年的 SEED Camp 也即将拉开帷幕……
我们惊喜于每一位 SEEDer 的成果,他们都带着独特的故事来,且正书写着更加独特的篇章。
我们采访了部分入选 30U30 的 SEEDer 们,想把他们想说的话也说给你听。
张潇冉
SEED社会创新种子社区 理事长
2017年,300 位福布斯中国 30U30 中有 7 位入选;2018年,600 位中我们有 15 位。这意味着,SEED 社区的成员每年都占据榜单的 2.5%,今年在社会企业这一项榜单里更是占据高达三分之一。
从某个角度上,这验证了 SEED 每年花费在人选招募上超过 4 个月以上筹备期的精力投入是有回报的。
与其说 SEED 社区多“精英”,不如说,这恰恰是一群不怎么以“精英”自居的青年,而是一群“理想主义”的青年,是一群努力认识世界的真相,甚至深知世界之复杂,然而依然拥有理想的青年。
我们高兴的是,不管通过何种方式,能让他们的故事让更多人听见,让他们遇见更多未来之路上的伙伴。
福布斯 2018 30 under 30 上榜 SEEDer
安伦杰,2017 Fellow,起承文化联合创始人
曹原,2015 Fellow,益桥联合创始人/传递童年创始人
陈荟莅,2017 Fellow,MIT 博士生
程致远,2016 Fellow,造点创始人
高正,2016-2017 SEED执行团队成员,CM公益传播联合创始人
刘佳颖,2017 Fellow,两个盒子创始人
雷雨霫,2017 Fellow,自闭症儿童摄影计划发起人
刘喆,2016 Fellow,ABC美好社会咨询社北京分社副社长
梁振宇,2013 Fellow,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发起人
彭婧,2016 Fellow,美丽乡愁创始人
任晓媛,2015 Fellow,MyH2O水信息平台创始人
杨博雅,2016 Fellow,昆明师专附中心理学教师
曾彤,2016 Fellow,万物有灵文学美育创始人
张潇冉,SEED社会创新种子社区 理事长
张雪珊,SEED社会创新种子社区 理事、秘书长
程致远
2016 Fellow,造点创始人
16 年的时候,我还在纽约读研。当时老师问我要不要去读他的博士,我当时挺心动。一周后,我来到了波士顿参加 SEED 的领导力培训课程,在过程中我强烈地意识到一股「社会创新青年运动」已经在中国快速的发展了起来。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是这么的独特,我看着这群人,我能感受到五年后他们在中国会带来的改变。三个月后,我拉着行李箱回到了中国,开始了「造点」的旅程。
福布斯 30U30 榜单刚公布后,我收到了一个做教育的伙伴发来的一段话。他说在微博上,他看到了“新浪教育”和“36氪”在转发 U30 时,把「社会企业」板块放到了第一张。然后他就很认真地去研究了下什么是社会企业。这让我很感动:就像当年我通过SEED看到了更好的自己,我的朋友(还有成千上万收到这个新闻的青年人)也可能去更完整地了解到了这个世界。
当然,入选榜单肯定是开心的。感谢团队的日常 diss & love,感谢福布斯的摄影师把我 P 瘦了 20 斤....
"造点" 是一个设计商业与社会共益价值的创新咨询公司。我们使用“设计思维”,链接社会各方力量,共同研究、设计与孵化兼具商业可持续和社会价值新产品与服务。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与UNDP、雀巢、滴滴、凤凰网、清华大学、银杏基金会等30家+机构达成了合作,同时超过1500位青年专家和200多家的机构职员参与到了我们的项目中,设计了超过60个共益产品或服务。
陈荟莅
2017 Fellow,MIT 博士生
很荣幸在 2018 年福布斯中国 30under30 里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对于福布斯中国如此慷慨地给予我这样的认可,我深感谢意。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肯定,青年人更是如此,我也一样。然而突然被置于这样的荣誉与公众聚光灯下,也有我内心许些的惭愧。当下许多一线的社会工作者,以及其他亲爱的 SEED 伙伴们,他们当中的许多依然不为人知。但他们在社会创新道路上,艰苦卓绝却坚定不移,前路漫漫却勇往直前,是他们这份执着与情怀激起与坚定了我心中对中国社会创新的信心,鼓舞我也踏上这道路。
我明白,想要重归内心的平静,唯有与他们一起更积极地投身到对更公平更美好社会的追求。过去,我在家乡贵州支教农村孩子,搭建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中美桥梁,倡导多元性别平等,探寻科技如何赋权教育等,但这些远远只是微不足道的开始。现在,在 MIT 读博士,我意识与体验到科技的变革潜力,因而,未来希望更积极投入到探索科技如何做为一个变革社会的工具与杠杆,帮助带来更公平更普遍的社会影响。同时,我也在尝试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辅助更多怀着公益热枕与技术背景的年轻人深入了解中国当今公益与社会现状,发掘技术与政治,资本以及公民社会中的各种力量如何巧妙结合与协作,巧妙地推动科技时代下的中国社会创新。
刚开始在这“科技助推社创”路上探索的我,很幸运得到了福布斯中国给予的殊荣。但我明白,这殊荣不只是简单地对一个年轻人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中国社会对“科技赋权社会创新”的信心,对更多科技背景的年轻人积极投身社会公益的期盼与鼓励。
在当下的社会公益行业中,少数的人拥有技术背景,就如在科技圈里少部分人深入参与公益,因此,我真诚地希望看到,更多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带着自己金子般的心,与一技之长投身社会公益,共同承担起我们肩头的这份公民责任。
曹原
2015 Fellow,益桥联合创始人/传递童年创始人
小时候,憧憬多多,对世界充满好奇,未来也仿佛是一张大荧幕,放映着无限的可能。那时总会高估自己,低估整个世界,总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生来不凡,未来大把的时间,誓要做些改变世界的大事,成为世人铭记的大人物。也许我的迷之责任感,就是这么诞生的吧。
后来,糊里糊涂地长大,世界确实变得飞快,但和自己的努力也并没有什么关系,那些憧憬的肥皂泡却一个个飞也似的破灭了。这种感觉,挺不好的,搁谁那能甘心啊。人这短短一辈子,于人类社会而言,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更遑论宇宙天地了。你说,这一瞬,是做绚烂的烟火呢,还是做默默的黄土?记得三年前在 SEED第一次遇到凯鲁亚克那段话时,感觉特别的奇妙。他对爆炸的蓝色烟火的描绘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种我终于找到你了哈哈的共鸣,再环顾四周,啊哈!原来有这么多人,我,并不孤独。
我想我骨子里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即使这些年做事越来越现实,就像是那只要喝瓶中水的乌鸦,想要做成一些大家看来不切实际的事,却也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在尝试越发现实,却也越加有效的方法,我喜欢称之为,披着理性面具、戴着现实枷锁跳舞的梦者。
其实从小,也没想着做公益,乃至到现在,我也不愿把自己当做公益人,不想被外界贴上“公益”的标签,只是这标签,贴与不贴,哪又是自己能决定的。不过既然有这机会,谈谈感想,发发牢骚,也就聊聊吧。后来阴差阳错,不小心入了行,又不小心做了下去;这个一不小心,就搭进去了约莫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啊,听起来就很可怕,记得上中学时十年那首歌特别火,现在一眨眼,也十几年过去了。前面吐了点槽,感觉不说清楚,又要被批判,赶紧再掰扯两句。
我不想被贴的,是狭义的“公益”标签,这个“公益”,特指 Nonprofit 这个行业,我不想单纯的做“公益”。“公益”应当有更广泛的意义与所指,指的是这个世界,这个社会里,那些不属于某个个体的,让世界变得更好的能量。我总会跟小伙伴说,你做的是不是公益,是不是慈善,是不是商业,是不是投机倒罢,是不是什么,都不重要,去纠结你在用什么手段是挺没意思也没意义,关键是,你在做的这件事,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对作为一个集体的人类,到底有什么价值。它到底有没有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哪怕一点点。以前央视的同一首歌主题曲有一句烂大街的歌词,话糙理不糙:“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就是想说,看那个使命和愿景,你有没有属于自己的使命和愿景。是不是有价值,我可能更在意也更关注这个。
所以最近陆续收到了一些祝贺,心里却也没什么波澜。我还开玩笑,为了证明手段不重要,目标才重要,明年我应该换个分类上榜 :-)。虽然是个玩笑,但以后的事,谁知道呢。
年纪渐长,愈发感觉自己的平凡。以前有小伙伴问我为什么做教育,我想,不论是做基础教育,还是做人才培养,都在贯彻一个想法,我的力量有限,这个世界于我,太庞大太复杂,我一个人做不到的事,何不用自己的力量,变出千千万万个像我一样的妙人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累累不如众累累。大家一起来,不找茬,给这个世界剪剪茬,岂不妙哉。
高正
2016-2017 SEED执行团队成员,CM公益传播联合创始人
这个榜单里面,应该再加上我的基友伙伴和合伙人,CM公益传播创始人,陈炳炎。只有跟他一起做这个事业,两人配合互补,才可以获得目前微不足道的成绩。
尽管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对行业确实带来了一些推动,炳炎跟我的初心也会一直坚持下去,但目前 CM 还是个创业公司,我们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进步的空间也很大,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
这个榜单更像是一个压力,让我必须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的完善和进步。希望未来可以做更好的自己,对得起我给过承诺的所有人。
希望未来更多企业可以发现善因营销的价值,更多NGO可以提高自身的传播能力和水平,更多个人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用跨界联动和资源整合推动公益传播的发展。
CM公益传播是一家专业的为公益组织、基金会和企业提供公益传播和善因整合营销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致力于用跨界联动和资源整合推动公益行业的发展。目前已累计服务过30余家客户。
曾彤
2016 Fellow,万物有灵文学美育创始人
承蒙各位抬爱,不胜惶恐。
喜欢里尔克的一句:“荣誉是一切误解的总和。”
只可以保证年龄是真的,认真创业也是真的,所有被误解属于我本人,荣誉属于每个在万物有灵讲台上执教过的老师,选择过万物有灵的每一个企业客户,家长客户,和跟我们分享宝贵童年的孩子们。
被你们选择,是我能得到的最大的荣誉。
也感谢 SEED 在机构最开始的时候提供了温暖的港湾,创新的路上,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万物有灵文学美育创办于2015年,致力于为8-12岁儿童提供以诗为引的创意阅读写作教育,为国内诗歌教育先行者。目前课程产品包括春风秋光学期系列课程,寒暑户外诗游记课程,从诗出发,串联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为中国儿童提供根植中国文化,世界视野的创意阅读写作课程。
杨博雅
2016 Fellow,昆明师专附中心理学教师
啊,我居然踩在 30 岁的尾巴上搭上了最后一班开往福布斯的班车,哈哈。
很开心呢,觉得被认可,也因为上了榜单,突然一夜之间收到好多很多年不联系的小伙伴发来的信息,觉得很开心。
雷雨霫
2017 Fellow,自闭症儿童摄影计划发起人
很荣幸可以和其他 14 位 SEEDer 共同入选此次福布斯中国的 30U30 榜单,非常感谢 Forbes China 及各位评委对“自闭症儿童摄影计划 Twinkling Photographer Project (TPP)” 的认可与鼓励,也谢谢 SEED 社区伙伴们一直以来对于这个项目的诸多支持和帮助。
TPP 是一个和 SEED 早期类似的以全志愿者模式运营的众包公益项目,而项目一直刻意没有进行注册的原因也是希望,这个项目在探索其核心主题“摄影可以以哪些方式实际的支持到自闭症谱系群体”之外,也可以同时探索,如何整合社会各界的富余资源,建立一个跨界的全志愿者团队,以零物质报酬共创的方式,持续的把共同相信的公益想法由 0 变 1? 作为一个发起项目时身处“公益圈”之外的非公益人士,我希望可以与大家一道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使得和我一样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可以以众包的方式有机的集聚为一个“云 NGO”,共创一个长期的公益项目而不仅仅是一次公益活动——这是我眼中的“公益”的简单模样,即由“公”到“益”,大家一起做一件可以让这个世界更好一点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针对自闭症领域。
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我们造了一个词,叫"共献"——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总会有一些些富余的东西,不仅是传统的”捐款“中涉及的金钱,还可以是时间、技能、资源等等,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包括我作为发起人在内,所有陆续参与推进此项目的 400 余位个人“共献者”,没有一个人拿过一分钱酬劳,均为本职工作之余的无偿投入,大部分为非公益人。同时,TPP 的 40 多家机构/企业“共献团”,除了 2 家早期展览场地为付费外,也都对于项目是免费的全力支持,此外还有给予赞助/捐款的数家企业、机构及 600 余位个人。
所以这个荣誉,属于 TPP 中,所有和我一样以力所能及之力共献的 1000+ 位个人及 40+ 家合作方的共创合力,谢谢各位伙伴一直以来的共同加油:)
我们希望继续汇聚志同道合者,以”同理心”及”力所能及之力”长线支持自闭症群体,重新定义部分公众对于自闭症的刻板印象及误解,促成这个群体被更多人平等尊重的对待及接纳,同时鼓励更多个人或机构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在行动上共创一个对自闭症谱系群体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改善其整体社交体验的同时,也引发更多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然的沟通。Because it's all about communication. 因为一切的一切都关乎沟通。
自闭症儿童摄影计划 Twinkling Photographer Project (TPP) 以藉由摄影改善自闭症群体的整体社交体验为目标,于2016年3月正式发布,是一次跨界的社交沟通及共创公益探索。目前已累积了海内外包括42位自闭症人士在内的1000+个人和40+机构/企业等的共同努力,其核心项目“协同创作(TPP Photo Co-Creation Program)”为世界范围内已知的此类首创,并已在北京及杭州两个城市进行了三轮迭代,同时完成的还有包括四场摄影展在内的30余场线下活动,产出数万张由自闭症群体及他们的共创搭档分别拍摄的优秀摄影作品(微信/微博:自闭症儿童摄影计划)。
刘佳颖
2017 Fellow,两个盒子创始人
截止目前,在大家的支持下,“两个盒子”项目团队累计为我国偏远及不发达地区的留守儿童建设“两个盒子”多媒体图书馆3座,会飞的盒子宿舍、图书馆 4 座,服务于我国广东、广西、河南、辽宁、贵州、云南 6 个省份千余名 200 人以下小规模学校 0-6 年级的留守儿童,累计投入运营 1800 余天。
这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酸甜苦辣,也获得了特别多的社会资源,非常感谢每一位同路人,也感谢我们的冠名捐赠方混沌大学广州分社、樊登读书会沈阳分会、沈阳建筑大学,还有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指导与支持的互联网大篷车公益行动。
“两个盒子”项目由辽宁好人,沈阳建筑大学刘佳颖联合建筑界、教育界、公益界等爱心人士发起,致力于解决我国偏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情感孤独和资源匮乏问题。项目以儿童陪伴和儿童赋能为核心,通过提供以模块化建筑为载体的陪伴成长体系,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空间,搭建儿童自运营的互助成长型社区。
彭婧
2016 Fellow,美丽乡愁创始人
成功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
一路走来,荣誉和成果都离不开老师、前辈、伙伴的支持和帮助,这是行业内的认可,更是要继续努力的提醒。从 2015 年开始美丽乡愁的社会创新之路,有过困难、有过沮丧,有过迷茫,但从未想过放弃。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美丽乡愁将继续努力深耕乡土教育,让更多地方,留得住青山绿水,也记得住美丽乡愁。
美丽乡愁是一家致力于乡土教育与乡土文化公众传播的公益组织。通过联合各社会群体的力量,深入古老的乡土中国,发起“乡土唤醒计划”,开展文化梳理、课程设计、乡土教育服务等行动,溯源乡愁根脉,唤醒自我认同,共创家园未来,助力乡村振兴。
SEED a better China.
现实在此岸,理想在彼岸,我们一直都在矜矜业业、努力寻找渡河的方向。
2018 SEED Camp 也即将启程,让我们一起期待。
编辑:张月慧
相关阅读
【版权申明】
文章版权归 作者团队 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或pr@harvardsee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