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or离开?是一道单选题吗?丨RE·NEW 活动回顾
2022「RE·NEW - 我们」公益社创人大会第一期主题单元 #如何看待我们的下一步选择# 已于7月23日周六在线上开展,3场主题活动共吸引了200+位参会者共同参与。
其中第三场「继续or离开?是一道单选题吗?」,邀请到了两位已经做出过选择的人——詹敏(种子)、储丹作为嘉宾,与所有参会者一起,在这一晚,用故事交换的方式打开了非常丰富的对话与思考。
01
为什么离开?
「做管理,和最开始想做的事情相去甚远」
分享者:詹敏(种子)
我在乡村儿童教育的机构工作,作为发起人之一,从志愿者到主要负责人,做了17年。其间经历了三次大的状态危机:2010-2011年机构注册,有很多不情愿但必须要改变的东西;2016-2017年进入转型阶段,有很大的无力感;2020年疫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是促成我最终辞职的契机。
从有“离开”的想法到真的走出这一步,我花了十年。对我来说最纠结的点在于,做管理后很难有机会去一线,与服务对象在一起;机构发展壮大后,要考虑很多人的意见,很多事情是你无能为力的。另外作为女性,很多时候会把压力内化,在你的身体里面沉积下来。做机构负责人的时候责任很大,毛病看起来好像也不那么急迫、致命,所以你对自我的关照会一步步退让。
疫情后有一次遇到一位中年男性,他明显是个内向的人,但还是非常努力地找话题跟我聊——这种努力不一定很有效,他想推销产品都说不出口。那一瞬间我好像好像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扪心自问:我还要这样吗?也要做一个像这样人到中年、看起来很努力、其实非常拧巴、而且努力还没有成效的一个人吗?不,我想要活得更自在、更舒展。
「公益项目的反馈周期很长,需要三年或五年才能看到结果,而我是个着急的人」
分享者:储丹
关于去留,内心犹豫过,最终下定决心离开,是基于三个考虑:
1)公益领域深扎7年,学习成长曲线不再陡峭;
2)做公益时非常“走心”,情绪起伏也比较大,去年体检时查出各种内分泌相关问题,意识到自己需要停下来;
3)越来越认识自己,相比于关系和过程,我更看重目标能否实现、以怎样的速度实现,但做公益需要的是对于长期价值的认可和笃定。
当然,也有些临门一脚的事情发生,让我整个人感到无奈和沮丧。比如,作为机构负责人的责任之一就是去筹款。而当我看到与资方前前后后拜访了十多次仍然没有结果时,就会质问自己时间花的值不值?
回想起来,做完选择后的三个月是最开心的日子。感觉天都更蓝了,整个人都乐呵呵的,走路都特别轻盈。我就知道,这个选择是对的。
讨论:离开是背叛吗?
种子 过去10年想的更多都是怎么让机构发展得更好,怎么扩大规模,拥有更多志愿者,帮助更多孩子……这是你的初心,所以纠结的时候会想,离开是不是不负责任,违背了最初的诺言。
有话说小A 很多人做志愿或公益的出发点是成就感和收获感。但公益人也是普通人,并没有什么所谓的“高尚”。公益领域“离开就是背叛”的感觉,因为我们把价值拔得太高了。
有话说小B 身边有曾经做乡村儿童阅读推广的小伙伴,出于自身能力积累与提升等方面考虑,选择跳槽去了一家商业阅读推广公司。ta感受到的是会有一段强烈的“价值失落”,因为现在的服务对象是能够负担得起这些费用的家庭,那会觉得说,如果之前服务的乡村孩子们能接触到这样子的课程,那该有多好,就是每天都会叩问这些东西很多遍。
有话说小C 公益行业有没有竞业禁止?在一家组织学到的技术、管理经验,如果用到另一家机构,可能会做得更好,但会不会在职业方面不太道德?跳槽会有愧疚感。
有话说小D 我有同样困惑,有些公益组织的课程有知识产权,作为非营利机构,这个所有权意味着什么?
种子 知识产权和个人经验、能力是两种不同的东西。知识产权的归属很容易界定,我也比较支持“知识付费”的概念——支付费用是对产出知识的人的尊重。但从人员流动的角度,我不会在意对方把能力和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其他机构。只要还在公益领域就还在服务社会,你的跳槽不是一种损失;哪怕你去商业领域,如果能把价值带出去,让更多人关注这些社会问题,也还是很有价值的。
有话说小E 我刚入行的时候也和小A一样,觉得公益没什么不同。但后来渐渐发现确实不同,因为公益行业的价值观和目的是不一样的。商业领域有“竞业禁止”的规则,背后是为了利润的最大化;但公益是站在全社会的视角,所以,凡是能够促进问题解决的,何乐而不为呢?谈论“跳槽是不是背叛”或者“竞业禁止”,可能要去反思我们被形塑的道德观念,它来源于主流教育,而主流教育很大程度又被资本主义文化影响。
有话说小F 跳槽是很正常的。只要还在这个行业,无论在哪个机构都是可以发光发热的。过意不去的话,可能要看看真正放不下的是什么,什么对你更重要。
(部分参会者合影纪念)
02
离开意味着什么?
「我只是换了一条路径,
而没有换最终的方向」
分享者:詹敏(种子)
我十年前就想尝试把“参与式学习”融入到乡村学生的学习中,但没多少机会和孩子在一起。从机构离职后,我去年有半年在大理的一所乡镇中学,做发展的课程设计,看他们真的需要什么,我的设想是不是正确。
半年的课程物料花了不到2000块钱,付出更多的是精力。以前在机构里做组织管理运营的岗位,花了太多时间去把机构做大,筹更多钱,有时候也在想,我真的要筹那么多钱吗?但只是心里疑惑,筹款额总是上不去甚至下降的时候,会面临很多质疑,所以行动上还是会去做。就会觉得,好像我想要的东西,和做的事情不是特别一致。
做机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还是为了乡村的孩子。想清楚这一点之后,我就没有那么纠结了。之前也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所以比较安心,不会因为没收入或者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而焦虑担忧。
现在做的事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新的可能性,从公益理想来说很契合,也有很大的市场。离开是离我的目标更近了——关注乡村儿童的教育就是我的目标,我只是换了一条路径,而没有换最终的方向。形式上的离开,内核是留下。
「人生进入新阶段,新的可能性在展开」
分享者:储丹
公益带给我很多东西:包容多元的环境、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我自由生长,成为完整的、有独立意愿和能力的人。一个人体验过自由之后就很难放弃,再回到被约束的、只成为一个工具的状态。所以离开后我第一反应就是不想做螺丝钉,即不太可能去大厂或政府体系,只剩自己创业了。
创业也很辛苦,经常熬夜到一两点,但与做公益时“无时无刻不在想工作”不同,现在会把工作和生活(在心理上)分开,找到自己的节奏和平衡。之前我对商业创业的理解是做独角兽,然后上市……但现在发现世界上还有很多实际的“小生意”可以去做,从小生意开始,搞清楚最基本的买卖是怎么构建的,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如果说离开意味着什么,可能有两点:第一,我热爱公益,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离开”某种程度上把它们的优先级放低了。第二,离开的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以前经常谈论理想价值与意义,遗世独立的感觉,但它跟大多数人的生活不那么相关。现在的我每天都很“具体”,哪里有好吃的走地鸡,如何让同事过上好日子,如何哄爸妈开心等等。
抽象的东西收到心底,成为我的力量来源。一句话说来,离开呢,就是人生进入新阶段,新的可能性在展开。
讨论:离开遗憾吗?转行容易吗?
职业发展的方向可能是什么?
有话说小G 新的选择未必更轻松,看起来也并不会对身体状态有什么改善(笑)。离开公益的感觉是要跟一些很在意的人或事脱离关系,会让你痛苦和不舍。也许这不是一个留下或者离开的问题,而是一个平衡的过程,是个人如何平衡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储丹 我最大的遗憾是在几年前在 SEED 的承诺,想把 SEED 带到一个新高度,但没有完全实现就离开了。
我周围也有很多年轻的公益人,当看到他们纠结于这个命题,甚至到心理抑郁时才下定决心,我就很心疼。他们不忍离开的原因也会类似:“这里是我的热爱,我要忠于使命,完成责任”、“看谁谁那么辛苦都还在坚持,我怎能退缩?”我总是鼓励他们说:如果你动了离开的心思,就赶紧走吧。离开了还可以再回来嘛,人生又不是单向的。公益如果能让人才自由流进流出,才是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
当然,也有人担心离开的沉没成本太高:前些年积累的优势都浪费了,或者说进入到新行业里要从零开始,自己能否适应的了?我觉得顾虑是正常的,但如果把生命的时间拉长去看,5年只是50年中很短的片段,只要你下定决心,还是能取得想要的成就和变化。
拿我自己转到商业领域的例子来说:我没有觉得很难,这里有两个能力的迁移:一是带团队,在公益里面带志愿者是非常难的,包括和同事、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如果能把公益团队带好,那拿出50%的能力就能在商业里做得挺好了。二是讲故事的能力,以前没觉得很重要,现在觉得企业文化、品牌等等,自己讲起来都不打磕巴的。归根结底,职场中的底层能力:沟通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在任何领域都能很快用上。
有话说小D 分享中嘉宾种子提到做管理岗位的纠结。在专业岗位上做到资深,或者往管理方向发展,分别有哪些利弊?
种子 有人喜欢技术,有人喜欢管理。很多公益人是从“事”开始,很自然更乐意去做事,这是Ta 的初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公益机构的成熟,大家做公益的时候也会想更多,肯定也有人想做大做强做成熟,享受把一群人糅合在一起,把事情做好。做选择,肯定是选择自己喜欢的。
储丹 核心区别在于有没有长期直接和服务对象接触、联系。比如项目岗就会在项目点,反馈和价值感就非常高;筹款、团队管理等是为了支持项目运营,可能会有一种“为他人做嫁衣”的感受。
结语
看见选择背后的
可能与灵感
在最后的回顾环节,来参与本场活动的小伙伴们分享了各自的感受:
“参与这次优质的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主持人苏苏对流程的设计和把握,嘉宾们的真诚和洞见,都给我很大的启发。”
“因为各种原因我在近期较为浮躁,自己在坚持自己心中的公益理念,与周边现实产生诸多冲突。但是今天见到各位同仁,很温和,很柔软,很多故事,给了我安宁的力量。”
“其实我们都会有困惑、迷茫,幸运的是,困惑、迷茫之后,我们会更有前行的勇气。”
“在犹豫与坚定间的不断探索,清晰自己的同时不忘对世界的爱。”
回溯开场互动,几乎每个人都在面对“是否在思考个人的未来?”这个问题时,都回答了“是”;而其中的一半人,都在犹豫“是否应该离开”。
一场讨论无法给任何人一个确定的答案,链接不同的经历和思考,看见更多选择背后的可能性与灵感,就是讨论本身的意义。
正如小伙伴们所言,困惑是难免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带着更多的启发、力量和勇气,在探索的路上并肩同行。
↓ 全场视觉记录 by长歌(横屏欣赏更佳)
往期相关回顾
2022-07-18
主办方
资金支持
【千百计划丨百个项目资助计划】
(由腾讯基金会、腾讯公益和南都公益基金会支持)
活动合作、或其他事宜联络&垂询:
微信丨SEED小助手(微信号ID:SEEDfellowship)
邮件丨secretariat@seedabetterchina.org tongxinyi@ginkgofoundatio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