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见招拆招,让游戏为我所用

李竹平 我在小学教语文 2021-10-30

见招拆招,让游戏为我所用

朱守芬

“哎呀!你们别玩了,我刚扫的地又被弄脏了!”课间休息时,我听到值日委员对着一帮手里拿着小纸条的孩子“大呼小叫”。

循着声音瞧过去,只见他们脚底下都有一些散落的小纸条,纸条们舞姿优美地从空中降落后,便横七竖八地倒在犄角旮旯里,委实给值日生制造了不小的麻烦,怪不得引来如此不满。不过这些纸条似乎不同于单纯的废纸,因为其中的一部分纸条被主人视若珍宝,紧握在手,另一部分又被弃如草芥,任其飘零。这不禁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没有盲目上前,而是先按兵不动,准备摸底调查一下,这些纸条究竟是何方神物?

休息时,我把气呼呼的值日委员叫过来询问缘由。值日委员满腹委屈,正好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这是班里近来十分流行的“抽奖游戏”。由于天气原因,孩子们近日无法外出活动,于是在教室里“困极生智”,自己开发出了这款游戏。游戏规则简单说就是“凭运气”,由游戏发起人准备抽奖盒,盒中放入若干纸条。纸条上分别写着“谢谢“特等奖”“一等奖”等,抽奖人排队从盒中抽取不同等级的纸条,然后以纸条上的白纸黑字为依据,从由抽奖活动发明者那里领取书籍、本子等不同等级的奖励。哦,看来这就是一部分纸条欣然“上天”、一部分纸条无奈“入地”的原因了!

经过调查走访若干同学,我发现这项略带赌博性质的游戏现在很受欢迎,给孩子们带来很大刺激,瞬间在班里引领了一波“课间时尚”,大家玩得乐此不疲。甚至放学之后还动用上了家长的力量,为抽奖准备奖品。这就难免夹杂了一些攀比等更复杂的因素在里面。

“影响卫生”“聚众赌博”“奖品攀比”……调查完之后,这项课间游戏的诸多弊端一下子如三座大山压上了我的心头。

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限制孩子们玩。

不过这真的能解决问题吗?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小时候不也曾经被弹珠、画片等小玩意吸引过嘛。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游戏有助于孩子潜能的发展,是童年智力开发的潜在力量。比如设计这项游戏的同学,成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活动中也收获了很多成就感。

堵不如疏。我决定改变教育者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探索游戏奥秘,引导他们把这项游戏玩得更好一些。

于是,我找到了几个游戏发起者,跟他们几个人分别开会。首先肯定了他们引领时尚的创意,感谢他们为丰富同学们的课间生活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然后,鼓励他们思考,怎么开动他们的大脑,把这项活动变得更有意思、更有文化一点。游戏设计者都是有灵气的孩子,一经引导,他们也觉得这项活动虽然充满噱头,很引人注目,但总有些参与者“不劳而获”“守株待兔”的感觉,不如让他们通过自己努力获得奖励,这样或许会更令人珍惜。


足智多谋的游戏发起者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改进措施。比如要先答题才能获得抽奖资格;比如设计团队作合作方式,找一些各方面实力均衡的同学加进来,提高整体作战水平;比如邀请各科老师加入,提升出题质量,让游戏更加公平;比如加入体育活动,让大家在玩耍之余,还能锻炼身体……

后来,每当天气不佳出不了教室的课间,我们的各“抽奖游戏”摊位都在火热进行中。有的小团队是玩24点,获胜者可以优先参与抽奖;还有的小团队是抽题,纸条上的内容诸如“说出3首关于月亮的诗歌”“写4个带动物的成语”“背诵一篇英语课文”“算下面的2道数学题”“跳绳100下”等,答对可领奖。这里,其实还有各团队如何吸引人来加入自己组织的竞争。因此,每个团队也是各尽所能地吸引顾客,比如有的团队注意完善自己的组织结构,有专人负责纸条卫生清扫工作,让参与者没有被值日生“慰问”的后顾之忧;有的团队提供反馈服务,当遇到难题答不出来时,负责人可以答疑解惑;有的团队提供表演福利,可以由参与者抽题,表演诗词“飞花令”等。总之,为招揽顾客、增加人气,各团队题目内容可谓花样百出,包罗万象。

最终,我们的抽奖游戏,在有意思的基础上,变得更有意义了一些。为孩子们因天气而出不了教室的课间,增添了不少欢声笑语。我想,一味地限制孩子玩不是目的,怎么玩出花样才是创意。不让孩子玩是最简单的方式,而怎么引导孩子玩得更好,才是教师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