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暑期,利用亲子时光陪孩子学会情绪管理(一)儿童的情绪是怎样发展的

李竹平 我在小学教语文 2021-10-30


暑期,利用亲子时光陪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中国流行一句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句“名言”的鼓动下,中国的家长将自己的焦虑毫不犹豫地加于孩子身上,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这个,学习那个。但是,考上一所好学校,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并不等于拥有了幸福的人生。想明白的人都知道,决定人生幸福的起跑线并不只有一条,学业成绩固然很重要,但还有和学业成就同样、甚至更加重要的方面,更需要在起跑线上就奠定基础,比如意志力、习惯、好奇心,还有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不愠不怒,不悲不喜。”这八个字说的是一种人生境界,心态平和,对待任何人与事都能平心静气。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往往被称为有大智慧。大智慧是做什么用的?是用来提升人生幸福感的。“愠、怒、悲、喜”都是典型的情绪反应。“不愠不怒,不悲不喜”不是没有情绪,不是看透一切后的漠不关心,而是指一个人拥有了能合理、自如的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能够理性平和地面对生活工作中各种事情、状况。

《三国演义》中,张飞一开始就是一个情绪冲动、头脑发热的典型,所以被称为“猛张飞”。除了刘备、关羽两个兄弟能包容张飞,很少有人喜欢他,如果不是大哥二哥罩着,张飞可能早就被自己的冲动情绪葬送了身家性命。张飞在误了不少事吃了不少亏后,终于慢慢学会了控制情绪。为什么情绪冲动容易误事呢?人一旦被坏情绪控制,大脑就失去了冷静思考判断的能力,就会不计后果干出自己也没意识到的蠢事。当然,如果一个儿童被负面情绪困扰,肯定无法安心学习,肯定会影响家长期望的学习成绩。“冲动是魔鬼”,这是至理。

是啊,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总不能都等到误了不少事吃了不少亏之后才去反思自己,才去学习情绪管理吧。如果,一个人能在孩童时,就有人教他了解情绪,引导他学习情绪管理,他就可能很早达到“不愠不怒,不悲不喜”的境界,就能比别人更有能力和信心取得更大的人生成就,创造人生的幸福。

如今,孩子一旦上学,很多家长就希望学校和老师能够教会孩子一切,不再重视亲子教育。事实上,孩子在生活中的很多本领,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只有通过亲子相处、互动,才能真正让孩子习得生活中必需的本领,比如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人处事的态度、自我保护的策略等。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亲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多年在学校、教室与儿童相处的经验让我发现,很多儿童与同学相处的最大障碍是情绪管理问题,缺乏情绪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也相对不足,而教师教会学生情绪管理,过程会变得比较漫长,一是因为学生情绪表达的方式是在入学前就已经习得的,已经形成了自动化的情绪反应机制,二是很多教师在情绪管理指导上不一定有专业知识和能力作为支撑。

为了帮助家长利用暑假或者其他机会引导孩子学会积极的情绪管理,不让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输在起跑线上,我将和大家分享有关儿童情绪发展和表现的知识,讨论引导儿童进行积极的情绪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今天分享第一个话题——


儿童的情绪是怎样发展的

实验研究表明,儿童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认识和分辨情绪,大概在1岁前很早就根据照看者表达的情绪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比如,如果1岁左右的幼儿在接近某个物体时,身边的大人看起来或听起来很生气,幼儿就会犹豫该不该接近物体。

一岁前的婴幼儿一般只对别人的情绪做出反应,而不去主动影响别人的情绪。这种情况在儿童两岁左右时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去安慰别人或者给人带来痛苦。这种现象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就能发现。这在提示什么呢?提示家长从孩子两岁左右起,就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情绪行为的引导。儿童的情绪大多是与肢体行为相关联的,比如烦躁或不满时,会故意伤害身边的伙伴——两三岁的儿童伤害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就是负面情绪的行为表现。家长尤其是母亲此阶段的反应对儿童的影响十分重要。母亲如果能够告诉儿童“不能打人”“绝对不能戳别人的眼睛”等,儿童大多愿意去补偿自己的过错并记住母亲的话。即使当儿童不是肇事者只是旁观者时,母亲如果能向儿童解释为什么不能那么做,儿童就会更愿意考虑别人。另外,那些在家庭中常常被父母简单粗暴呵斥甚至会挨打的儿童,往往对别的儿童的痛苦没有什么反应。父母怎样对待儿童的情绪行为,直接影响儿童情绪认知的萌芽方向。研究还表明,儿童道德直觉的形成是和他们对情绪的理解密切相关的——因为儿童对其他儿童,甚至成人的各种情绪反应是非常敏感的。

其实,更准确的猜想,应该是两岁后的儿童开始因为好奇而去探索别人的情绪反应。这时候的儿童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区分现实和幻想,开始因为愿望而驱动情绪的变化,并通过观察产生移情。这个时候,家长如何在儿童面前展现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儿童情绪管理意识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儿童知道大人在愿望是否达成过程中的情绪变化与自身愿望之间的微妙联系,大人的情绪应对,会成为儿童模仿的对象。

好了,儿童来到了四五岁,他们的情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了。他们开始有了自豪和内疚等更复杂的情绪体验。自豪感的体验往往与儿童的角色体验是同时出现的,例如四五岁的儿童因为手上有一个新玩具,而别的儿童没有时,他(她)会感到自豪,这时候的角色体验是:我是这个玩具的拥有者。从这种简单的自豪感发展出来的,是儿童负起责任的自豪感,例如帮助大人做了某件小事,成功地通过分享赢得了伙伴的感谢等。与自豪感同时发展起来的是内疚感。儿童这两种情绪的发展,都是在互动中建立和体验的,家长的示范引导极其重要。这时候,家长要根据一般的道德标准来激发具体活动情境中儿童正向行为的自豪感,同时当儿童出现负向行为时,激发其羞愧感——儿童在认识到人们对赞赏和不满的敏感时,就会考虑责任和标准问题。

儿童在六岁左右,开始有了隐藏情绪的自觉,一是因为他们更在意别人对自己情绪的反应,二是他们在生活中已经观察到人们并不总是将真实的情绪直接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这个年龄的儿童,开始在意情绪表现带来的后果。家长明白儿童这种心理的发展,就应该抓住时机,开始将引导儿童如何控制情绪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活课题,加以研究和实践了。错过了这个时期,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就有可能被耽误,从而直接影响儿童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并进而影响学习、交往等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儿童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发展是随着年龄、身体机能、大脑发育等一起发展的。家长了解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历程,并有意识地给予不同阶段儿童以适切的示范、引导和鼓励,儿童就能更早地以主体身份去有意识地感受和体验情绪,为学习积极地控制情绪奠定基础。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开始讨论如何引导儿童学习情绪管理。

 说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