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二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教学构想
四上第二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教学构想
这是一次有意思的习作,从内容上看,最适宜于运用故事写作的思路——“动物园”里的“动物”,有故事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讲述故事,也是学生喜欢的表达和分享方式。
虽然,教材没有一字提到写故事,但如果没有故事,“动物园”里的“动物”也就仅仅被贴了一个标签而已,很难经由学生的文字鲜活起来。尤其是当教材的第一部分呈现在学生面前,可能在打开学生思路的同时,也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仅仅用一句最简单的话说明一下某个家庭成员的某个方面的特点而已。
我们肯定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学生作品——
我家是个小小“动物园”
想想我们家的每一个人,真有意思。
爷爷很严肃,很少与我们开玩笑,就像一只大雄狮。当然,爷爷就是我们家的首领了。
奶奶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也说个不停,就像一只忙忙碌碌的蜜蜂。
爸爸瘦瘦高高的,长得像长颈鹿,做起事来却很快,应该算一匹马吧。
妈妈爱说爱笑还爱唱,是家里的百灵鸟。她说,小时候姥姥就这么说她的。
我嘛,当然是家里的小猫咪了,在谁的腿上都可以打滚,在谁的怀里都可以撒娇。
在这样的动物园里生活,感觉真幸福。
如果,是这样写爷爷呢——
爷爷是一名退休干部,总是很严肃的样子,很少与我们开玩笑,自从看了《动物世界》,我就觉得爷爷像一只大雄狮。记得有一天,我数学考了满分,一进门就骄傲地喊:“我考了一百分!我考了一百分!”奶奶马上高兴地夸我真棒,爷爷只是点点头,然后说:“考了一百分是好事,不过不能骄傲,还要继续努力!”你们说,我爷爷像不像一头当首领的大雄狮啊!
不用说,有了一个小故事,那只“动物”就好像走到了读者面前。像这样讲家里“动物”的故事,学生也会觉得更有意思。
这次习作,可以这样展开——
第一步:师生对话,激发兴趣。
教师发起话题:如果你要把老师比作一种动物,会比作什么?为什么?
通过这个话题,就可以很自然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将一个人比作不同的动物,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将一个人比作某一种动物。
不运用教材中现有的一段话和图片,是为了让学生在最自然的对话情境中激活思维,激发表达的欲望,然后积极迁移到自己家的“动物园”——这样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部分学生一看到习作任务就产生抵触情绪。
在学生解释“为什么”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回忆和讲述与此特点相应的具体故事,强调有了故事,更能让人觉得老师像某某动物了。
第二步:借助表格或思维导图,“画”出家庭“动物园”。
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动物”,为什么将家庭成员分别比作不同的动物,有什么故事最能说明他/她像某种动物。然后,让学生填一填表格或思维导图,勾勒家庭“动物园”。
表格举例——
人物 | 比作哪种动物 | 为什么(特点) | 相应的故事 |
第三步:根据表格或思维导图自由创作故事。
第四步:同伴分享,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并根据同伴建议做内容修改。
第五步:故事讲评,评价鼓励。注意:多发现优点,包容不足,如错别字、故事讲述不够细致等,暂时不需要指出来,避免挫伤学生写故事的积极性。多有成功体验,学生才会有写的劲头。
第六步:修改发表。两种形式,一是读给家里人听,请他们评价;二是班级墙报或班级刊物发表。
提升建议:有的学生建构故事的能力突出,可以鼓励他们用一个故事将家庭中所有的“动物”特点都写出来。
下面的关键词
查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