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警察殴打打人学生,舆论撕裂的背后
妹子穿小一号的牛仔裤,老司机看完也收不住
商场里,卖不掉的“衣服”都去哪了?导购员不会说,内行人却都懂.
人到30+,为什么都开始偏爱鸟家软壳?因为真的太好穿!
从齐白石到黄永玉,集齐33位巨匠,中国邮政的瓜大了……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指向问题解决的班级德育活动如何开展
Original
李竹平
我在小学教语文
2021-10-30
真正促进学生-儿童能力发展和品格养成的班级活动,一般都离不开科学的儿童立场,而班级德育活动,由于其开展活动背景和目标诉求的复杂性——既有根据班级学生品德发展现状和需要组织开展的活动,又有根据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等临时要求开展的活动——儿童立场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活动目标有效达成的保障,同时是对班主任-教师组织开展活动能力和智慧的挑战。
强调班级德育活动中的儿童立场,最根本的考量,是为了让学生-儿童道德发展体验与童年价值创造体验融为一体,使学生-儿童的终身发展拥有阳光灿烂的底色。
对于学生-儿童来说,从他们自己经历和创造的生活故事和成长现状出发开展的班级德育活动,应该是与他们的心灵体验贴得最近的活动,如果这一类活动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其他内容和形式的班级德育活动也会得到他们主体性的积极呼应。
先来分享一个低年级的故事。
一年级某班,发生了“掐花”事件。接连几天,好几个学生课桌上养的鲜花都被人偷偷伤害了,有的是枝叶被掐断了,有的是花儿被摘掉了……学生接二连三向班主任反映类似情况,班主任决定查个水落石出。怎么查呢?班主任先让管理员加强监督,又征求其他老师意见,后来还是觉得应该以这件事为契机开展一次班级德育活动。
显然,针对这件事开展班级德育活动与以这件事为契机开展班级德育活动的教育诉求是不同的。前者只是就事论事,针对性强,却对学生
-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以及道德行为的影响都是极其有限的;后者可能会帮助学生-儿童实现道德认知的内化和迁移,对学生-儿童今后的道德行为会有持续性的积极影响。当然,还要看班主任是如何组织开展具体的班级德育活动的。
班主任并没有直接组织学生讨论这件事,而是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阅读了绘本《承认错误不丢人》,一起讨论了犯错后的处理方式。班主任告诉学生们,每个人都会犯错,就连老师也不例外,而且这样征求学生意见:
“如果我做了错事,认识到了错误,请你们原谅,你们会原谅吗?”“会!”学生们回答得很真诚。然后,班主任用互动的方式组织开展“承认错误悄悄话活动”。学生们心灵天真而纯洁,此时又有了比较充分的安全感,纷纷将心中的秘密讲给同伴或老师听。其实,很多学生自己说的错误,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平常小事,从儿童的角度来看,都不需要上升到道德评判的高度来衡量。班主任也将这样的互动看成相互信任的游戏化交流,让学生-儿童真正感受到班主任的确是在陪伴自己一块儿成长。
有一个学生悄悄地问班主任:
“我看见好朋友犯错误了,现在可以告诉老师吗?”班主任告诉学生,如果是为了帮助好朋友,可以先劝好朋友自己勇敢承认错误,好朋友没有勇气,可以征得好朋友的同意,再来告诉老师……正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展,掐花的同学浮出了水面。
让班主任没有料到的是,偷偷掐花的是一个在父母老师眼中乖巧懂事且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的男孩。
“乖巧懂事”的男孩为什么要偷偷掐同学的鲜花呢?倾听男孩的心声,理由很简单:自己的花没养好,枯萎了,对别人的花既羡慕又嫉妒,有一次经过一盆花时,伸手掐断了一根花枝,没被发现,后来就又掐了别的花……男孩为什么在自己的鲜花枯萎后,不选择重新栽种一盆呢?原来男孩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一件事做得不够好,就会被责备。是啊,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这种情况下自己该如何选择呢?他是茫然的,是无助的,他掐花并不是道德品质有问题,但如果班主任不进行及时引导,将来可能会给他的道德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班主任没有批评他,而是表扬了他勇于承认错误,并给了男孩一包花种,男孩主动提出,花种发芽了,要分别送给被他掐了花的同学一株……当班主任将男孩的选择告诉班上的同学时,同学们不仅原谅了他,还为他鼓掌。
低年级的学生-儿童,道德认知还在萌芽期,他们的道德行为往往缺乏理性的自我判断,多是情感情绪驱动下的选择。直接与学生-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认知和行为相关的班级德育活动,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儿童进行对错的定性,而是帮助他们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下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或正确的做法。班主任-教师要深入理解低年级学生-儿童道德发展的实际,以同理心为基础,组织设计契合他们心理特征和需要的班级德育活动,如借助绘本、利用游戏等,让积极的道德体验与情感体验建立起密切联系。
再来看一个高年级的案例。
一次出差回校,几个学生一看见我,马上冲过来告诉我:
“老师,班上出大事了!”听完他们的讲述,我发现,果然是“大事”——不仅仅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成长中的大事,对教师甚至家长来说,也是应该关注的儿童成长中的大事。原来,班上一群男生女生一本正经地做了一次“歃血为盟”的事情。
那是我出差回来的头一天,班上一位男生过生日,中午邀请了班上的十多个伙伴到家里庆生,吃过蛋糕喝过饮料后,有人提议,为了保证做一生一世的好朋友,大家“歃血为盟”。几乎没有一个人犹豫,他们拿出小刀,一个接一个地将自己的手指割破,学着电视剧上江湖儿女的样子,“歃血为盟”,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立完誓,大家找来创可贴,包扎了刀口,一起激昂着上学去。当然,他们还约定,谁也不准将这件事告诉老师。但很快,他们的“英雄”行为就在同学间传开了——我一回到学校,马上就有人第一时间告诉了我。
听了学生们的讲述,我没有急着赶往教室,而是很若无其事地告诉他们:
“嗯,这的确不是一件小事,谢谢你们这么关心同学。你们现在先回教室去准备上课吧。”事情已经发生,没有必要紧张兮兮地冲进教室给他们来一通疾风骤雨的批评或者语重心长的说教,我得冷静地想一想这件事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要针对这件事开展一次班级德育活动,应该如何定位和组织。
六年级的儿童,懵懵懂懂的他们,对友谊的认识还十分感性,对电视剧和小说中描绘的“江湖”充满了好奇、幻想和向往。这种心理状态,对他们的成长既有积极的一面,让他们重视友谊和承诺,同时又容易导致他们迷失方向,为了心中的“江湖”而做出有违道德和纪律的事情——集体无意识更容易促使心智未成熟的儿童去尝试各种“冒险”而不计后果。这次“歃血为盟”的行为本身,就是不计后果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用小刀割破手指会不会有危险发生——幸好这次没有。
只有懂得儿童的想法,真正表现出同理心来,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引导和帮助他们健康积极地成长。如果针对这件事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直接讨论
“友谊”或“义气”的话题,学生们会有怎样的心理建设过程呢?极大的可能,这些参加“歃血为盟”的学生一开始就会摆出防御或排斥的心理姿态,从而让班会活动效果大打折扣。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决定采用“迂回”策略,以聊天的方式介入并引导学生对这件事进行自我反思和判断。
上课了,我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一般情况下,我走进教室看到的景象都是轻松自然的,教室里六十多名学生,眼神里都充满了期待;如果是出差回来,他们更加兴奋。但是,这节课从一开始就气氛不对头,教室里安静得有些令人紧张。扫视一下教室,发现还有一部分学生低着头呢。我马上猜想到,他们都知道我已经听说了昨天的故事。这进一步说明,在他们的自我认知里,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持怀疑态度,担心会受到批评。昨天的故事发生后,他们约定不要将这件事告诉老师,也出自这样的心理。这种情况下,身为教师,更要小心谨慎对待了——学生们期待的是听听老师的看法,而不是老师的批评。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成长路途上的一次尝试和探索而已,并不能证明他们的道德品质上有什么问题。班级德育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成长的需要出发,从真实的事件情境出发,才能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行为的发展,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和积极的期待。我见此情景,微笑着问大家:“怎么回事呢?不欢迎我回来吗?那我接着出差去?”“欢迎!别出差了!”很快,教室里的气氛轻松了。“唉,出差几天,还真想你们这些家伙……”我一边说一边走向一位参加“歃血为盟”的男生,他正用右手遮挡着左手,我弯下身子凑近他:“诶——今天有些不对劲啊,你怎么没去迎接我回来呢?这么快就忘了我了?”……趁机,我“无意中”看见了他左手食指上的创可贴,马上表示关切……就这样,从关心他们割破的手指,聊到注意安全,爱护身体,再聊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然后聊到了同学情,聊到了友谊,让每一个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体验充分思考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通过多角度的反思,开始认识到,真正的友谊不需要“歃血为盟”,收获友谊和信任,需要的是自己做一个有爱的、真诚的人。
高年级的班级德育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会更加多样化,对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发展比低中年级的要求也更高,但是,基于“儿童立场”开展班级德育活动的原则是不能变的。任何道德教育,都不可能通过喊口号或硬性要求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同,更不会成为内心的道德信仰,如果不从儿童的实际体验和需要出发开展班级德育活动,不能在活动中让儿童感受到同理心,极有可能让学生因为不恰当的教育实践而成长为虚伪的人——心口不一致,言行不一致,喊着漂亮的道德口号,内心却不积极认可,行动总是偏离轨道。
班级德育活动,指向学生-儿童多方面的道德认知和行为的发展,有的与学生-儿童个体的日常行为密切相关(如爱劳动、讲卫生、有爱心、讲诚信等),有的落脚于学生-儿童在集体活动中的角色体验(如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包容、责任意识等),有的作用于学生-儿童的社会身份建构与认同(如爱国精神、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奉献精神等)。无论活动的目的诉求是什么,也不管活动的具体形式怎样,只有能够走进学生-儿童心灵的活动,适合学生-儿童认知能力的活动,学生-儿童能够以主体身份进行体验和建构的活动,才是立足儿童立场的班级德育活动,才能够帮助学生-儿童实现道德认知和行为的积极发展,成长为向真向善向美的现代人。
班级德育活动,特别要避免那些应付式的、喊口号式的、概念记忆式的虚假活动。
虚假的活动不仅不能够帮助学生
-儿童实现道德发展,还会有让他们变成道德伪君子的危险。
班主任-教师意识到这一点,就要真正立足儿童立场,怀着真真切切的同理心,根据学生-儿童的道德发展需要,精心设计组织真实而丰富多彩的班级德育活动。
(原文已发《江苏教育 班主任》专栏)
相关链接:
【专栏】当班级活动遇到“边缘人”:引导转变or顺其自然
【班主任】班级活动中关系的显性建构和隐性建构
班主任:你的班级活动必须有仪式和仪式感
我是教语文的,也是班主任,这里有一些文章,班主任老师可以看过来
关键词检索
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
在公众号底部对话框输入
下面的关键词
查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
I
统编版I新教师I 听读课I听读课案例I听读课实录I作文指导I 作文指导1I班主任I情绪管理I读书I电影
I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