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二)——习作、口语交际编排解析与教学建议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一)——阅读编排解析与教学建议
习作编排解析与教学建议
一张表总览八个单元的小练笔与习作。
(1)重视选材和思路的启发,训练有逻辑地表达。
综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七次习作教材的编排,编者在选材和思路的启发上下了一定功夫。
这七个单元的习作,除了第七单元,都与单元主题统领下选编的课文有关联,或者是习作的主题内容与课文一致,或者是学习运用课文中突出的写法。多角度的读写结合,既能帮助学生很自然地沟通生活体验,从生活中选材,如“我的乐园”“我的动物朋友”“游 ”“我学会了 ”“我的‘自画像’”等,又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经验。
本册教材中的习作,编者有意识地采用了多种方式,搭建了多种支架(思维导图、表格、例文批注等等),促进学生构思,让学生的思路清晰化。例如,第一单元启发学生从要写的地方的样子、自己在这个地方爱做的事情、这个地方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快乐等方面进行构思;第二单元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写作结构图,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有层次地进行构思。教师要用好教材中的这些支架,要鼓励学生自己运用这些支架,让思维可视化,促进构思和创造,帮助自己的习作既言之有物,又言之有序,在习作构思实践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2)重视学生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引导表达真情实感。
七次习作内容,大多是围绕“我”展开的,如“我的乐园”“我的奇思妙想”“我的动物朋友”“我学会了____”“我的‘自画像’”,第五单元的游记写作,题目为《游____》,当然写的也是“我”的游览。第八单元的《故事新编》,“新编”的肯定是“我”的创意。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习作都以“我”为中心呢?理由有二。一是“我”的故事是学生自己最熟悉的,既有真实经历,又有真切的情感体验,素材就在学生自己的记忆中,学生有故事可写;二是四年级的学生,十岁,在心理上仍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但对“我”的认识缺乏自觉意识,通过以“我”为主体的写作表达,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生活体验的积极关注,促进学生有意识地创造更加丰富积极的生活体验,体会用文字分享自己生活故事的意义。
写作的有意思、有意义,是从认识自己,表达自己开始体验到的。写自己的故事,学生能真正体验到存在感,从而能够真实地表达。在真实的表达中,学生会进一步认识自己,愿意在故事中看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真实的故事,才会有真切的感受。第一单元的要素就明确指出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一要素,应该渗透本册所有习作实践当中。
需要提醒的是,教材习作内容中,有的情境设置需要教师进行调整才能营造真实的表达氛围。例如第七单元“我的‘自画像’”,教材设置的情境是向新班主任介绍自己,显然现实生活中,这不是一个普遍性的“境遇”,尤其是学生习作时,可能很难通过设想进入这一情境。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学生更多的“境遇”选择,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真实”地表达。
(3)重视同伴间的分享与欣赏,体验“发表”的成就感。
习作只有“发表”了,才会让学生体会到表达的成就感,同时会让学生逐渐拥有“读者意识”。教材编写者很重视“发表”的价值,提供了多种“发表”的方式和途径。如,第一单元,“把习作读给同学听”;第二单元,“把习作和图画给同桌看看”;第七单元,“读给家人听”;第八单元,“把习作贴在教室的墙报上”。其他单元提出的要求,虽然主要是指向提建议,再修改,但教师要看到,根据建议进行修改,也是为了进一步得到肯定和欣赏。
为了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避免产生“怕作文”的心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进行鼓励性和欣赏性的评价,也要引导同学之间学会欣赏彼此的作品,从同伴习作中得到更多积极的启发。教师还可以办班级作文周报或月刊,给学生提供更加“正式”的发表机会。
(4)重视“小练笔”的铺垫作用,发挥“小练笔”的大价值。
小练笔生发于课文,却为习作的某一方面做了铺垫。教学中,教师要用好小练笔,将以读促写的价值最大化。
另外,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有些为习作中要学习运用的表达提供了参照和练笔的机会,有的为习作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教师要做整体考量,关联设计学习活动。
口语交际编排解析与教学建议
本册教材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转述。
要素:1.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2.注意人称的转换。
第二单元,说新闻。
要素:1.准确传达信息;2.清楚、连贯地讲述。
第六单元,朋友相处的秘诀。
要素:1.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2.分类整理小组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第七单元,自我介绍。
要素: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
教材编排的四次口语交际,每次话题不同,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口语交际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
这四次口语交际,第一、二、七单元,话题和目标是融为一体的,第六单元的话题不是目标,而是落实学习目标的载体。无论是哪种关系,教师要明确认识到,教材提供的具体话题情境是可以更换的,或者说从具体的情境中习得的方法、能力是应该能够迁移的。例如,第六单元的学习目标,不是为了讨论清楚“朋友相处的秘诀”,而是学会围绕任何一个话题讨论时,都能做到:1.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2.分类整理小组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简单地讲,就是要用话题学口号交际,而不是学习话题本身。
有的口语交际与习作关系紧密,是习作的“前奏”,如第七单元。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将口语交际与习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学习活动。
谢谢阅读!
请拉到下方,随手点个“在看”!
2020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附语文要素整理、整本书推荐)
2020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电子课本(附语文要素、推荐书目整理)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电子课本,供寒假预习参考(附3、4年级书单)
关键词检索
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
在公众号底部对话框输入
下面的关键词
查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
I统编版I新教师I 听读课I听读课案例I听读课实录I作文指导I 作文指导1I班主任I情绪管理I读书I电影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