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象展讯|极光POLAR LIGHTS五周年&新馆开馆展
问象艺术空间(A展厅)
中国 南京 石头城路69号留创园3号楼
WeShine Art Space(Hall A),
Unit 3, No.69, Shi TouCheng Road, NanJing,China, 210000
问象艺术空间
文/陈云昭
俞洁 YU Jie
(部分参展作品)
—— 叶辉
“顾小剑是一个注重艺术生命体验的人,那种自然、安静与平淡,既有文人之情怀,又有禅思之心境,故‘无所住而生其心’。他的作品走向另一种艺术语言,即追寻本体语言的精神力量。这是他有意‘打破’观念限制,以及对西方艺术语言的跨越。我们在追寻自己的‘神话’之时,更应创造自己的“神话”。顾小剑主动选择了在两难之间把握平衡,可见其担当。绘画是为了表达精神的,顾小剑对东方精神之本体的寻觅是可贵的。他在寻觅东方精神之本体的同时,也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绘画语言。成‘法’不外寻,而在其内心,此为修养者。”
—— 李计亮
朱智伟 Zhu Zhiwei, 1989-1994年就读于中央美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03-2005年就读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朱智伟作品如同她个人的言谈举止一样,非常本质和自然,没有丝毫的矫饰、造作和炫耀。她的雕塑造型基于具象的人体,尤其以女性人物为主。她的作品并不沉迷于对表象细节的描摹,她的雕塑人体具有一种对造型完整认识之后的高度概括,具有非常整体的轮廓和构成感。为了抓住这种体感,必须经过严密的推敲与反复的删减,才留下最简练的体块。朱智伟的女性形象往往造型颀长,比例的设计使她的人体产生优美和挺拔的美感,四肢和体块的转折其实具有强烈的构成主义的美学。她创造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的女性造型方式,具有动势和能量。”
—— 郑闻
“一个对“真实的世界”心怀敬畏的观众,很可能会在观看马焘的作品时产生深深的“逻辑失效”的挫败感。但如果放任自己让真实的痕迹彻底消失,“想象”就浮现了可爱的意义。真实的可知之物和富有悬念的不可知之物迷人的临界点就在这一刻和MacGuffin一起出现了。无需探究这些绘画的意义,那终究是艺术家自己的世界,他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创作,没有必要符合逻辑和现实。这些图像并不为人类的凝视和意识形态服务,甚至没有期待被理解,这是无目的性的自我显现,珍贵的是他保留了源自内心深处的“真实”和幻想,一如“MacGuffin”的存在。”
—— 简枫
赵舒燕 Zhao Shuyan,1990年生于浙江杭州,201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给卑贱物一种崇高的意义,给寻常物一副神秘的模样,给已知物以未知物的庄重,给有限物一种无限的表象。’(诺瓦利斯)崇高、神秘、庄重、无限的表象……这正是一个艺术创造的内部运作机制,或者用赵舒燕引用过一句话来说是,‘将肉眼不可见的精神物质化的技术’(杉本博司)。在对‘症’形象化的过程中,赵舒燕给予了它‘无限的表象’,这个无限的表象有时是功能失调的身体,有时是带着口罩的脸,有时是头颅骨或者乳房。”
—— 陈云昭
“马月明的作品呈现出一种‘现场’的特质。这个‘现场’特质往往带有某种‘未完成性’,她的‘光影’系列作品必须要有现场的光线、空间介入,以及观者与之的距离才能校准完成。马月明是‘雕刻时光’者,她真正的创作对象是光,也是时间。她的作品,也很容易让人想到这样的一个场景:某个孩子凝视一个干涸的池塘,在这个干涸的池塘底部会残留芦苇被风压弯触及淤泥所遗留的痕迹。多美呀!这由消失构成的美感。‘像光的绘画,带有神性感觉的风景。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具体的绘画,而是由光构成的景象。’(徐冰解读装置作品《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在视觉层面,马月明的绘画还有一种光线被过滤之后所呈现出的晦明不定。”
—— 陈云昭
—— 吴本俊松
问象艺术空间 A展厅 中国南京石头城路69号留创园3号楼
展厅图片 PHOTOS OF WESHINE
欢迎留意
实习公告&招聘公告
电话 or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