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 · 隐秘之门
A Path to Enlightenment
铛~铛~铛~
十二次奇幻钟声响起,
松赞玩偶世界开启。
牦牛相约牧场,看松赞林寺日照金顶,
甘加羊草地嬉戏,啃咬新生的草芽,
旱獭林间欢跑,在雪地里寻找掉落的果实,
- 戳出高原可爱童话 -
甘加草原与甘加藏羊
毛毡小动物的家乡,在甘加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2800至4000米的牧场。夏天,蔚蓝色天空浮着白云几朵,牧草悠悠随风起伏摇曳,花朵星罗棋布散落在草浪里,甘加藏羊如白色珍珠般流转其间,雪豹、马麝等濒危动物也隐匿在此。这里的牧人社区由13个部落村组成,彼此间默契地遵循着四季轮牧和共用草场的传统,几百年来一直如此。按照草场四季的特性,划分牧区,轮回放牧,在春、夏、秋三个季节进行转场,各牧区由部落村分别管理。牧人们用自己的智慧保护着草原生态与草原人文,给牧场留够充足的时间休养生息,避免过度放牧,在生态尤为脆弱的青藏高原,这一点很重要。春秋季节,是薅羊毛的好时候,春天脱去羊厚厚的冬衣,秋天则为育肥以过严冬。在牧草与高原植被的哺育下,甘加羊长出了厚厚的羊毛,柔软又富有光泽。牧人们固定好羊,抄起剪刀,从腿,到头和背,再到两侧,平移修剪。剪下的羊毛,尖向内,毛根朝外,从后向前卷成一捆,仔细存放好。拿起一根羊毛,扯一扯,弹性好,可塑性强,还自带抗异味和防污特性。拉卜楞寺僧人桑杰,便出生于这片草原。这些年桑杰师父与当地牧人社区一起,从组织牧人捡垃圾,进行动物监测和自然巡护工作,到建立“善觉甘加环保团队”,为保护草原生态尽一份心与力。环保团队定期举行“善觉爱心助学”公益捐赠活动,为家乡的孩子捐赠了各类书籍、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并提供参加各类培训课程的机会。八年时间,每年两次的捐赠,这个公益活动帮助了超过1500名学生,为当地孩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也为牧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甘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使这里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的目的地,也是户外爱好者的向往之地。牧人们希望在守护家乡生态的同时,生活也能越来越好。在桑杰师父与回乡大学生万代克的带领下,牧人社区开展了生态游学活动,带领外来友人体验藏地文化、草原风光,并进行巡护与捡垃圾等活动,亲身感受游学的意义。在守护家乡的路上,牧人遇到了许多同行的伙伴,设计师五之、艺术家羊毛、毛毡设计师可可、平面设计师黄莹、日常运营顾问猴子......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却不约而同因感受到甘加自然的美好加入环保团队,希望用自己所长让甘加手工艺得到发展。
最终,选定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作为题材,用羊毛制作出传统与现代元素结合的文创产品,取名为“卓贝罗罗”,意思是牧人的宝贝。他们希望通过可爱的毛毡玩具,传播草原故事、游牧文化和大自然的智慧,希望引起大家对青藏高原脆弱环境的关注,也为当地牧人家庭增加一份收入。
手工针戳,万次成型
刚剪下的羊毛脏脏的,有植物的碎渣,有蹭上的灰土,还有风吹日晒的痕迹。牧人仔细挑拣杂物,再反复浸泡清洗,还原羊毛原有的纯白色与光泽。晒干后的羊毛,要进行分类,挑选出适合制作毛毡的毛料。
毛毡玩具的制作,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羊毛,短纤羊毛适合做基底,长纤羊毛用来铺毛......甘加藏羊毛则是制作挂绳与填充的好材料。
牧人在做一个兔狲吊坠,取一团羊毛,针笔插上戳针,针起针落,针尖与毛鳞片不断摩擦,形成“毡化”现象,加毛戳针,不断循环,数小时后,基础外形便有了。再取着色的羊毛,用毛刷理顺,一针一针为兔狲戳上花纹和圆圆的大眼珠。从旁侧悄悄偷看,也逃不开兔狲呆萌的注视。在牧人灵巧的双手下,羊毛历经数万次针戳,幻化成灵动的高原小动物,带来一段动人的童话。
▲点击购买 松赞藏式毛毡系列玩偶
- 一针一线诉说一个故事 -
藏族妇女们,天生就是制作布偶的一把好手,平整的毛呢布,细腻的针脚,抬手轻抚布偶,指尖所及皆是用心的温度,她们是真正的藏地手工艺人,却大多生活于偏远乡村与牧场,难以将手艺带出家乡。邀请设计师广泛搜集藏民族传统的文化元素,那些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及传统的图案纹饰,都是设计灵感的源泉。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艺术形式中,设计出一个个别具一格的布偶,头戴花球的小马、围上围脖的小羊、穿着绿衣服的小猴......召集当地贫困妇女和残障人士,将设计图样与制作方法倾囊相授,从此,她们的生活有了变化。农忙时拿起镰刀下地干活,闲暇时三五姐妹聚在一起,一边制作布偶一边唠唠家常,手工艺品成为家里的收入来源,妇女们的家庭地位也有所提高。一横一竖的细致剪裁,一针一线的用心缝制,每一个布偶都带上手工制作的温度,更蕴含了不同的意义。
待钟声响起,
与高原萌物一起,
进入松赞奇幻童话世界。
了解更多松赞风物食材小故事,可申请加入“松赞风物社群”。我们会在群中不定期分享松赞美食攻略及发起线上团购,用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美味风物丰盛您的都市餐桌。
文 | 霁
图 | 周默、善觉、王郢
设计 | 五月
编 | 野樱桃、洱海小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