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10月18日 上午 9:06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历史

南昌起义,他率5000人叛投蒋介石,建国后却当上了副主席?

历史微时刻 2024年10月10日 17:16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历史微时刻”,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之后,中国进入了混乱的时代党派和各方势力众多,好多人抱着救国救民的大志向,却不知道投奔到哪一方才是正确的选择

有这么一个人,在南昌起义时,他突然临阵脱逃,擅自从起义队伍中带走了5000人,但是之后又成了抗日名将,建国之后又担任了政协副主席(副国级)。他就是蔡廷锴。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 凭自身努力走上仕途巅峰....

立志从军报国

蔡廷锴1892年降生在广东省罗定县一个贫穷农民家庭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蔡廷锴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助父母看牛割草,下田耕作。
因为从小聪慧过人,所以在他九岁的时候,父母就省吃俭用的把他送到村里私塾读书。
蔡廷锴小小年龄就非常体谅父母供他上学的不易,所以放学后就抢着帮母亲干些家务活,闲时他和父亲学裁缝。
后来因为母亲突然去世,家里实在是供不起他上学了,所以只好辍学了。

蔡廷锴毕竟上过几年学,认识的字也不算少了,虽然不能上学了,他还可以找有书的人家借一些书来读。读的书多了,见识也自然多了一些。
他尤其喜欢读三国,对三国中的英雄人物是崇拜的五体投地。
他立志向那些英雄人物一样要敢于和恶势力抗争,除暴安良做一个地天立地的男子汉,他梦想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像那些民族英雄一样保家卫国驰骋在沙场。
蔡廷锴心底升起了一团怒火,他产生了从军报国的想法。

军旅生涯

1910年,18岁蔡廷锴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他听说新军到了罗定县,他瞒着家人找了个借口,跑到县城报名加入了新军,但是没多久就被迫离开了军队。

后来他又辗转进入了护国军,没多久被推荐进入了陆军讲武堂学习,他非常珍惜能够拥有学习深造的机会,所以在讲学堂中认真刻苦,学到了不少的军事知识。
1920年完成学业之后,重新回到护国军。
在该年8月份,部队要选拔几个优秀的士兵进入军队内部的军武堂进行培训,蔡廷锴因为各方面表现的都非常出色,所以理所当然的入选。

毕业之后被安排到粤军中担任连长,没多久就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在第一次北伐中,蔡廷锴率领他的连队,冲锋在前,英勇杀敌,受到上面的表彰。
1924年,他被朋友推荐到孙中山大本营的补充团中任营连长。
在平定桂军刘玉山和陈天太的叛乱的战斗中,又立下了大功,被升任到营长。
在第一次东征中,他率部与兵力比他多出数倍的叛军邓本殷作战,机智勇猛的和敌军激战了三天三夜,终于歼灭了敌军,缴获了千余件枪支武器。
因为战功卓越,于1926年被升任为上校团长。

之后率部北伐,在进攻武昌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率部最先攻入了武昌城内,又立下了战功一件,随后没多久就被任命为师长
后来蔡廷锴的部队又被编入叶挺的部队,成为叶挺的部下。
因为蔡廷锴打仗勇猛,机智勇敢,很受叶挺的赏识。

南昌起义叛逃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事件,大批的爱国革命人士受到了迫害
蒋介石的举动引起了民众的愤怒,我党决定发动南昌起义,蔡廷锴的队伍也加入了起义军。但是在起义之前蔡廷锴根本不知情,起义枪声响起之后,他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起义军的队伍。
蔡廷锴作为国民党的一员本意是不想参加起义的,他觉得这样对不起国民党 ,对不起老蒋。
起义军攻下南昌,暂时获得了胜利,在随着起义军继续南下时,他找到叶挺,说是先带着他的部队前行担任开路前锋。
叶挺对他的决定很是赞赏,高兴的答应了。

1927年的8月3日,蔡廷锴率领5000人迅速离开了起义军,并通电声明脱离起义队伍他带着5000人直接投奔了蒋介石
就因为蔡廷锴的临时叛逃,导致南昌起义惨遭失败。
后来,刘伯承说到南昌起义时表示:“如果不是蔡廷锴临阵叛逃带走第十师,汤坑一战肯定能取胜”。
不过蔡廷锴也并没有把事情完全做绝,他不会杀害自己的同胞,对于自己部队中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们,他没有伤害他们,只是让他们离开了部队。
蔡廷锴的回归让蒋介石大为高兴,开始重用他。

1930年,十九路军组建之后,蔡廷锴被任命为军长
年底,蒋介石命蔡廷锴去围剿中共苏区的红军,部队进入赣州后,蔡廷锴发觉百姓们见到他们的部队就慌忙闪躲,与北伐时百姓见到他们的态度有着截然不同,蔡廷锴感到很是痛心。
在多次对红军的围攻中,他并没有做出什么功绩,这使他很是懊恼。
再就是他对国民党内的腐败和勾心斗角越来越反感,对于同胞之间的内战,他更是厌烦至极。

蔡廷锴的革命贡献

1932年1月底,日寇图谋侵占上海
此时的蒋介石不但不积极进行抵抗,反而命令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撤离上海。
军长蔡廷锴对蒋介石下这样的命令很是诧异,心想敌人都打上门来了,不应战反而撤退,这怎么可以呢?
蔡廷锴对蒋介石表示:“上海是中国的地盘,十九路军是保卫中国的军队,有保卫上海的义务和权利,如果日寇胆敢侵犯,我军寸土不让,定会奋力抗击!”。

蔡廷锴没有执行蒋介石后退的命令,他与蒋光鼐和戴戟三人联名通电全国准备抗日
随后,蔡廷锴率领部下与装备精良的日寇展开殊死之战。
战斗持续了三十多天,十九路军苦苦的坚守着战线,彻底打碎了日寇当初放话“四小时拿下上海”的狂妄之言,把日军的嚣张气焰彻底打压了下去。
蔡廷锴率部拼杀抗击日寇感动了全国上下,赢得了中国民众的尊重和支持,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抗日大英雄。

1932年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议》之后,蒋介石派蔡廷锴率十九路军到福建对工农红军进行剿灭。
蔡廷锴内心是排斥这种内战的,所以在行动中就不像与日本鬼子打仗那样积极,在与红军的战斗中,十战九败。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对蒋介石的了解,蔡廷锴已经对国民党政府失望之极,他觉得前途无望,为了十九路军的前途,他和蒋光鼐商议后,决定向共产党靠拢,所以多次主动向共产党伸出了橄榄枝,建立了联系,与红军握手言和,从此停战。

1933年的时候,蔡廷锴与李济深等人发动福建事变失败之后,被迫出走香港避难
避难这段时间他也没闲着,他从香港到国外去宣传抗日,让全世界的人民都知道的日本的侵略行为,他的这一爱国行动得到国外众多爱国华侨和反战人士的支持,纷纷谴责日本的恶劣行径和国民政府的不作为。
直到国共再一次开始合作,联手准备抗日,蔡廷锴才回到国内,重新回到蒋介石的部队,但是此时的蒋介石对他完全失去了信任,不再重用他,虽然给了他职位,但是手里已经没了指挥权,等于一个光杆司令。

蔡廷锴心知肚明这是蒋介石对他之前的反蒋之事进行报复,心中很是郁闷。
他提出辞职回家休养一段时间,蒋介石痛快的答应了他的请辞。
蔡廷锴在家赋闲这段时间,经过一番前思后想,他非常后悔当初带起义军投奔蒋介石的行为。

抗战胜利之后,1946年的时候,他主动约见周恩来见面
经过一番促膝恳谈,蔡廷锴对共产党有了深度的了解,并且非常认同共产党的革命理念,他义无反顾的选择站到了人民这一边。
之后他积极地投入到了反蒋的斗争中,为中国的解放战争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蔡廷锴作为革命功臣被党中央委任为政协副主席(副国级),在职期间,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了不少的努力。
1968年4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结语

蔡廷锴走过了曲曲折折的一生,由于时局的混乱,他对当时的形势判断出现了失误,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但是,他没有将错就错下去,及时回头回到了人民的队伍中,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来源:文史小正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历史微时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