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看粤汉铁路株韶段的艰辛建设路

老马杂谈 老马杂谈 2022-01-23


在大清国惨败于甲午战争后的1896年,晚清洋务运动著名领军人物、湖广总督张之洞与实业救国领军人物、邮传部大臣盛宣怀联袂上疏朝廷,力促筹措建造中国第二条南北走向的粤汉铁路,以对接日后开通的京汉铁路,全面建成北京至广州这一南北现代化交通大动脉,为中国东西向铁路日后的对接互通做好铺垫。


本文拟借用一系列具体数据,专门介绍粤汉铁路株韶段的艰辛建设之路

大清国领导人及有关部门经认真细致的研究后,终于在1905年11月钦准并诏告了分三段修筑的粤汉铁路建设计划(北段武昌至株洲,中段株洲至韶关,南段广州至韶关);投资营造方式则采用北段官办,中段官督商办,南段商办等三种。


因“朝廷大修律与政改”、“提前召开国民会议民潮”、“抗议国进民退的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清帝逊位”、“共和建国”、“二次革命”、“洪宪改制”及“南北对峙议和”等各色各样的原因,自1906年即局部开工的粤汉铁路,直到1916年和1918年才分别完成了南段和北段的建设并通车运营,而山高水疾地势险峻的中段(株韶段)却如同一段连接着南北粤汉铁路的“特殊盲肠”,在中国交通地图上虚拟存在了整整18个年头。

1932年淞沪一·二八抗战后,开始为中国全面抗战做各项秘密准备工作的国民政府决定动用“中英庚子赔款”加速修通粤汉铁路全线,以望赶上日寇全面侵华战争紧锣密鼓的准备步伐。


粤汉铁路株韶段全长490公里,沿途须经过由千山万壑组成的骑田岭山脉及武江等多条落差急剧水流湍急多弯的河流。担任工程总指挥的株韶段工程局局长凌鸿勋先生在施工方案研讨会上,根据多番缜密细致实地勘测所得到的大量重要数据和资料,认为“路线展长过多,升高太大,隧道又多”,故否决了英国人之前拟定的“翻越大瑶山方案”,从而将隧道由70多座减少到了16座,大大降低了工程的施工难度。


株韶段铁路施工期间,因开筑穿山隧道和建桥工程量巨大,故凌鸿勋局长决定将全线划分为21个工段同时施工,工程动用劳工经常保持在10余万人,最多日出工人数高达18万之巨;因大部分作业面都处于险峻陡峭的山区,而且“南岭多瘴气,瘟疫流行,常有工人病毙”(原国民政府粤汉铁路局局长陈毓英先生语),故施工者殉职人数竟多达3400余名。


英勇的筑路大军在付出了无数身心血汗之苦、献出了千余条鲜活生命之后,终于在1936年4月28日成功接上了最后一根钢轨,心力疲惫的凌鸿勋局长在打入最后一根道钉后,终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可幸的是,用人类智慧勇气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株韶段铁路不久之后就开始热情回馈她的建设者和祖国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75%由香港入境的输华军火、粮食、汽油等物资通过粤汉路运送到内地;1938年1月至10月,粤汉路运送进口物资约70万吨,出口物资约7.6万吨;到武汉会战期间,粤汉路开行军车2000余列,运送部队200余万人,运送军用品54万吨;许多内地西迁大学也假粤汉路奔广州船运香港再经越南转昆明。英雄铁路在热情回馈祖国的同时,自己也不断受到日寇侵略军的疯狂袭击,武汉撤退前粤汉路每月遭敌机轰炸多至一百四五十次,少时亦有六十余次;遭日寇投弹总数高达3256枚。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先后沦陷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随即下令以每天2英里的速度快速拆除粤汉路株洲以北和韶关以南的铁轨,以防日军由粤汉路两端夹击湖南。此期间株韶段铁路的运输量也达到了巅峰,每天通行列车多达50余列车次,大量的部队、辎重和物资被迅速运送到广东、两湖、浙赣皖等战区及西南大后方。


这条英雄铁路问世后还有另一个后来被掩埋在厚重历史烟尘中的骄傲成绩,就是它为1944年奉命镇守衡阳的国军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将军在大战之前用3天3夜时间有组织撤离30万衡阳市民的“超级救生行动”提供了一条最快捷可靠的通道。


2018年6月14日,笔者由广州北返,特意购买了上午发车的T字头绿皮列车卧铺车,带着完全有别于34年前途经此路段时的虔诚之情,细细观赏这条蜿蜒穿行于崇山峻岭中的英雄铁路,静静缅怀着当年那数十万为同胞为国家无惧无畏做出巨大奉献的英雄筑路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