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7月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浪潮工作室 浪潮工作室 2019-12-29

不想错过我们的推送?

戳上方蓝字“浪潮工作室”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每天中午,浪潮工作室陪你吃饭

撰文 | 邱亦涵

出品 | 浪潮工作室

欢迎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查看


“我要一只猫,我现在就要一只猫。要是我不能有长头发,也不能有任何有趣的东西,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我一定会有猫的!”


 前者来自著名作家海明威,后者来自千千万万活跃于网络上“云养猫”的你和我。


“吸猫”已经成为了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35岁以下是吸猫重灾区,不是在养猫,就是在云吸猫。35岁以上的人群则进入潜伏期,“养只猫吧”或是解决中年危机的最后一根稻草。


人类到底是如何臣服于喵星人的?

猫咪攻占了人类的客厅


公元前三千年,尼罗河边,生活着一群深受鼠患困扰的人民。后来他们建成了金字塔,创造了木乃伊,但在这一切之前,他们连老鼠都解决不了。


粮食被吃光,住所被破坏,在古埃及人走投无路的时候,“猫”出现了,以捕鼠能手的身份,带领埃及人民走上了发财致富小康之路。


Photo by Kamonnat Onnom on Unsplash


可以想见,从那时起,猫,就是人类之光。


为了解决鼠患,古埃及人开始了有意识的保护和圈养非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以埃及崇拜的巴斯特女神为猫命名,开始了猫咪崇拜第一步。


在埃及,屠猫的人会被处以死刑,猫是带来了财富和粮食的神灵。在考古挖掘之中,以猫为形象的陪葬品屡屡出现,甚至在法老身边出现了猫咪木乃伊。


古埃及文物“猫木乃伊” / 视觉中国


而视猫为女神的埃及人花了多少年才能顺利的与猫同行,甚至平起平坐呢?近两千年。


从第一王朝时期开始驯养,直至十八王朝时期才出现了成功驯养家猫的证据。在尼罗河畔底比斯古墓出土的石雕,描述了在一张坐椅下一只猫拥抱着一只肥大的鹅,有一只猴子和猫一起嬉戏。此时,猫终于放低了自己野兽的身段,勉强开始了与人类的同居生活。


埃及有猫了,然而隔海相望的希腊人还依靠着猫头鹰的临幸以消灭鼠患。


远航的希腊商人在埃及港口偶然看见了这种奇妙的动物,就立刻向国王报告了猫的用处。国王不惜重金向埃及国王购买,被拒绝后又上演了争夺猫咪的“无间道”,秘密地向埃及派遣间谍,在城市和乡间设法偷一只猫来。


但这一企图很快被识破了。埃及甚至颁布了偷猫处斩法令,责令民间严加看护自己的猫,还沿岸部署侦探,搜集希腊人盗猫情报。一张巨大的反间谍网就此展开。



随着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被视为圣物的埃及猫开始传入其他国家,但据资料记载,当时的埃及国王只向友好国家赠送埃及猫,并有附加条件,运往国外的猫要严加保护,到达规定年限后必须完好地送回埃及,简直和国宝大熊猫一个待遇。


到了罗马帝国时代,猫开始被自由买卖,并且自由繁殖。在人类的长期驯养下,猫又随着人类活动来到东方,从印度河谷到中国,再从中国到日本,足迹踏遍全球,抓老鼠这个闪光点逐渐熄灭,可爱的长相成为了一种“新型毒品”,让人欲罢不能。


行文至此,我们似乎不得不默认,在人类的驯养之下,猫似乎已经从野外凶悍的野兽,变成了蜷缩在客厅沙发上的萌宠。二十世纪的新猫咪,看上去已经忘掉了风餐露宿的野外生活,将“与人类同行”作为新时代的“为猫之道”。


读者折木的猫主子墨菲斯托,小名臭屁猫


然而,十九世纪,达尔文就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指出,猫在许多情形下都必须自谋生活和逃避各类危险,家猫一旦脱离人的饲养,会很快地野化并恢复其原始祖先的性状、肤色和习性并重新成为野猫。


当代生物界也有了同样的结论。研究人员对于猫的DNA进行了全面测序,发现一万多年来,家猫的基因与祖先非洲野猫相比,除了毛色、体型外,几乎没有变化,依然保持了祖先善于杀戮、夜视强大的特征。


欧洲野猫捕食幼鸟 / 视觉中国


2013年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称,美国家猫每年杀死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中位数分别为24亿只和123亿只。在生态更加脆弱的澳大利亚,过去200年里,野猫捕杀的濒危物种超过100种,至少27种哺乳动物灭绝。


这告诉我们,猫根本没有被人类驯化,大多数的猫仍然主宰着自己野性的生活。


虽然身在客厅,但心在野外,相比于与祖先天差地别的狗,猫依然像捕猎者一样思考着。即使到了今天,猫依然自我选择伴侣,半夜从纱窗缝溜出去,来去自由如风,哪里经常有食物,哪里就会有流浪猫聚落。


朕的小鱼干呢 / flickr


那么,如果人类驯化不了猫,是什么神秘的力量让猫甘愿与人同行?

猫自己驯化了自己


在野猫的世界里,没有家庭这个概念。为了防止近亲繁殖,母猫在生下小公猫后几个月就会将它们赶走,开始独立的生活。


而在一个群落里,如果存在多个家族,野猫总是选择斗争而非和谐,它们似乎缺少和同类维持亲密关系的能力,更不用说与另一个种族——人类的交流和沟通。



东京大学的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结论。科学家们找了一群猫奴,对于自家养的十余种品种的猫主子们进行呼唤。大概一半的猫咪回了头,30%的转动了耳朵,代表“朕知道了”,剩下的压根儿置之不理。


但听见和有反应是两码事。仅有5%的猫咪喵了一声,4%的有了轻微的肢体动作,只有1%的贴心猫咪来到了主人的身边。对比一下人类忠诚的伙伴—狗,对主人呼唤的应答率达到了80%。


也就是说,当你呼唤你的猫咪时,它其实听到了,但就是懒得理你。至于在无数“猫片”里反复出现的猫咪蹭着主人的裤脚,专一又温柔的凝视,就更是人类的自作多情。


苏格兰折耳猫 / 视觉中国


在猫的世界里,每样东西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气味,在你身上蹭来蹭去,实际上是在向天下昭告,“你是我的私有财产”。但不要以为这是什么“霸道猫咪爱上我”的言情故事,在宣示完主权后,猫最喜欢做的就是舔舐自己的皮毛,努力清洁自己,去除掉人类的气味。


至于那些温柔的凝视,则是猫可能随时暴起攻击的信号。要是你的猫目不转睛地盯着你看,那不是坠入温柔乡,而是自我防御机制的启动。你可能是世界上最爱她的异族,但在它眼里,却是入侵它领地的敌人,随时因为侵犯了领地而被抓个头破血流。


或许,我们不得不承认,从科学上说,猫根本不喜欢和人类相处。



那么既不愿意与人相处,又不能被人类所驯化的猫,到底是怎么从驰骋野外的杀手摇身一变,成为了拯救中年危机的萌宠?答案或许只有一个:猫是自己驯化自己的。


虽然说猫依然保持了高冷的本色,但和祖先非洲野猫比起来,确实是温顺了不少。虽然听到主人的声音依旧爱搭不理,但他们确实产生了移动头部、瞳孔扩张、移动爪子的行为特征;虽然他们时不时偷溜出去抓点野味,但期待被投食小鱼干也成了习惯;虽然生性放荡不羁,但也愿意和人类重组新家庭。


可以说是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代表。


而这一系列行为,很可能又要追溯到我们视猫如神的古埃及人民。研究显示,猫的驯化过程与人类农业的发展过程几乎完全吻合,猫解决人类鼠患的技能使得大量的猫被圈养,得以密集地与人类交往。


2013年8月12日,美国加州萨克拉曼多,26磅的肥猫Norm Lopez近来成了社区里的明星 / 视觉中国


为了捕食更多人类粮仓里的啮齿类动物,也就是多抓老鼠,或者说能够白吃白喝,猫乐意修炼技能点,抱紧人类大腿,获得人类的信任。


这一自我驯化的过程是万年间逐渐发生的,不像犬类经历了人工筛选,迅速成长为了人类忠实的朋友。猫与人类的社交,其实是猫自我驯化求得生存的一种方式。


要是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人类的客厅,不过是漫长岁月里,猫的寝宫一处罢了。

你为什么会学猫叫


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我的猫咪有着放纵不羁的自由灵魂,是它选择了我,不是我选择了它。”


那么接下来更难以接受的事实是,在选择之后,你的猫咪还在时时刻刻支配你、驯化你。每天清晨,铲屎官接受的“猫之睥睨”,也许真的代表着“嘿,愚蠢的人类”!


Photo by Mickey O'neil on Unsplash


猫是天生的声优。一只小奶猫就能发出超过50种不同音调,不同频率的叫声。不过这其实是为人类特别定制的。猫叫虽然是猫与生俱来的能力,却不是他们赖以交流的工具。对于常年在外的野猫,除了发情期,几乎都是沉默的潜行者。


而家猫就不同了,一旦发现主人对于猫叫有特别的反应,便会开始实验和学习,通过不断变化各类叫声,测试主人最喜欢的是哪一种,甚至在不同的场合定制不同的叫声,时间一长,就能归纳出一整套让主人言听计从的猫咪语言学了。


Photo by Jacek Smoter on Unsplash


科学家使用声学仪器的分析得出了更为惊人的结论。猫的叫声其实是一曲两重唱,低频的那个和大多数猫科动物类似,而高频的那个却是家猫独一无二的频率。这个频率显然起不到与其他猫科动物沟通的作用,那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来自英国的McComb进行了实验。选择了50名志愿者听两种猫叫,一种是只保留了低频段的声音,另一种则是混合了高低频的声音。所有的志愿者都表示,第二种声音让他们迫切地觉得被需要了,坐立难安,要立刻查看声音的源头。这种被称作“教唆式”的声音,可以让人类铜墙铁壁般的感情防线,瞬间溃不成军。


深究这背后的原因,将猫咪的叫声与其他各类声音对比,竟与婴儿哭声的频率惊人相似,能够天然引起人类照顾的欲望。


“小鱼干还不给我吗?” / 视觉中国


为什么其他猫科动物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叫声?


科学家们得出一个猜想,或许在猫与人相伴的漫长岁月里,慢慢学习了婴儿哭声的频率,并将这一频率逐渐融入到了猫叫之中。利用人类保护婴儿的天性,甚至激发人类投食幼儿的本能,从而达到“喵喵几声,饱腹不愁”的驯化人类成就。


也就是说,当你的猫冲着你喵喵直叫的时候,你感到的两脚一软,浑身酥麻,只想跪下来把一切都给它的情况不是吸猫成瘾,是完全正常的。你我都是“被驱使的愚蠢人类”。


当然,喵乐之声远不是猫驯化人类的唯一武器,体型的进化才是驯化人类的终极手段。“颜即正义”的时代里,猫的长相是其在一众宠物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让我们先来简单看看,作为一只合格的猫,要长成什么样。观测最常见的几种宠物猫品种,无论是布偶还是英短,加菲还是中华田园猫,都有着大而圆睁的眼睛,毛茸茸的皮毛,短小的四肢。这一切构成“萌”的要素,其实都源于一个概念“头身比”。


猫的远房亲戚们,你绝对不会想要家养的猎豹、狸猫,他们的头身比在1:7左右,这意味着他们拥有颀长的四肢,强大的力量,迅速奔跑的捕食能力,这也意味着他们绝不会进入人类的饲养的视野。


而猫,在与人相处的漫长岁月里,头身比开始不断加大,向着“人类幼崽”的比例靠拢,达到了惊人的1:4甚至于1:3。对比古埃及出土的猫陪葬品,猫原先优雅的四肢,修长的脖颈,已经变成了更能唤起人类保护欲的小短腿、大脑袋。


2200年前的埃及猫咪塑像 / 视觉中国


光是卖萌这一招,猫就花了近万年时间修炼,最终达成了哪怕只是坐着,也有人类投食的伟大成就。


尽管“猫咪之心,路人皆知”,但人们依然俯首甘为猫咪奴。


在日本,关西大学教授宫本胜浩指出,到2015年养猫人买猫粮、带猫看病等的支出约为 1.1 万亿日元,购买以猫为主题的产品消费约为 30 亿日元,猫咪总共为日本 GDP 贡献约 2.3 万亿日元,超过了国民偶像 AKB48 的 565 亿日元,俨然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Photo by Rodion Kutsaev on Unsplash


在美国,依据美国宠物商品协会的数据,猫已经超越狗成为了第一大宠物,风靡互联网的“反猫复狗”运动正式失败。


在中国,猫奴们也不甘示弱。在社交网络上掀起了吸猫热潮。知乎上猫话题讨论量是狗话题两倍,数万人想要知道“做一只猫是怎样的体验”,微信指数猫指数是狗指数的三倍,微博话题,猫话题是狗话题粉丝数的四倍。



猫咪不仅攻占了人类的客厅,还攻占了无数人的线上主页和精神生活。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猫,最终反被猫的桀骜完全折服。


在这重意义上,若是硬要形容猫和人类的关系,《小王子》里的一句话颇为合适:“如果你驯化了我,那我们就会彼此需要。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


参考资料:

[1]Driscoll CA, Macdonald DW, O’BrienSJ. From wild animals to domestic pets, an evolutionary view of domestication.PNAS, 2009, 106(suppl.1): 9971-9978.

[2]Hu Y-W, Hu S-M, Wang W-L, WuX-H, Marshall FB, Chen X-L, Hou L-L, Earliest evidence for commensal processesof cat domestication. PANS, 2013, 1311439110: 1-5.

[3]Linseele V, NeerWV, Hendrickx S. Evidence for early cat tamingin Egypt.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2007, 34: 2081-2090.

[4]Vigne J-D, Briois F, ZazzoA, Willcox G, Cucchi T, Thiébault S, Carrère I, Franel Y, Touquet R, Martin C,Moreau C, Comby C. First wave of cultivators spread to Cyprus at least10,600 y ago. PANS, 2012, 109(22): 8445-8449.

[5]McComb, K., Taylor, A. M., Wilson, C., & Charlton, B. D. (2009). The cry embedded within the purr. Current Biology, 19(13), R507-R508.

[6]Loss, S. R., Will, T., & Marra, P. P. (2013). The impact of free-ranging domestic cats on wildlife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4, 1396.

[7]Saito, A., & Shinozuka, K. (2013). Vocal recognition of owners by domestic cats (Felis catus). Animal cognition, 16, 685-690.

[8]Bradshaw J, Cameron-Beaumont C (2000) The signaling repertoire of the domestic cat and its undomesticated relatives. In: Turner DC, Bateson P (eds) The domestic cat—the biology of its behaviour, 2nd ed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p 67–93

[9]Bradshaw, J. (2014). Cat sense: How the new feline science can make you a better friend to your pet. Basic Books.

[10]Montague, M. J., Li, G., Gandolfi, B., Khan, R., Aken, B. L., Searle, S. M., ... & Warren, W. C. (201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cat genome reveals genetic signatures underlying feline biology and domest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1(48), 17230-17235.

[11]Clutton-Brock J (1988) The British museum book of cats. 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Ltd, London

[12]Renee Jacques. (2014). Sorry, But Your Cat Is Actually A Total Jerk. It’s Just Science. huffingtonpost.

[13]Driscoll CA, Menotti-Raymond M, Roca AL, Hupe K, Johnson WE, Geffen E, Harley EH, Delibes M, Pontier D, Kitchener AC, Yamaguchi N, O’Brien SJ, Macdonald DW (2007) The near eastern origin of cat domestication. Science 317:519–523

[14]Edwards, C., Heiblum, M., Tejeda, A., & Galindo, F. (2007).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attachment behaviors in owned cats. Journal of Veterinary Behavi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 2, 119-125.

[15]Miklósi, Á., Pongrácz, P., Lakatos, G., Topál, J., & Csányi, V. (200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use of visual communicative signals in interactions between dogs (Canis familiaris) and humans and cats (Felis catus) and human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119, 179.

[16]Shreve, K. R. V., & Udell, M. A. (2015). What’s inside your cat’s head? A review of cat (Felis silvestris catus) cognition researc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nimal cognition, 18, 1195-1206.

[17]Hulick, J. (2015). How to Speak Cat: A Guide to Decoding Cat Language by Aline Alexander Newman (review). Bulletin of the Center for Children's Books,68(8), 414-414.

[18]Nicastro, N., & Owren, M. J. (2003). Classification of domestic cat (Felis catus) vocalizations by naive and experienced human listener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117(1), 44.

[19]19.  Greg Boustead. (2011). Toxo Terror: Are Our Brains Controlled by Cat-Loving Parasites? vice

[20]Sarah Gates. (2013). Domestic Cats Kill Billions of Mice and Birds Per Year, Study Estimates. huffingtonpost.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编辑 ✎ 邱小奕

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键置顶公众号   从此划船不用桨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