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站最火的作家,两个字

网易数读 浪潮工作室 2021-04-24


鲁迅笔下有个人物叫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是她的口头禅。


不管什么时代,年轻人似乎都是被埋汰的那一代。这不,到了世界读书日,有关年轻人不爱读书的批评声就多了起来。


其实,如今的年轻人还在读书,只是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他们,更习惯于数字化阅读。根据中国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18 — 29 周岁的年轻人是数字化阅读的主体。


年轻人并非心浮气躁不读书,而是他们早就不局限于纸质书了。阅读在年轻人这里,玩法越来越多了。



哪些书和作家是 B 站的顶流



15 世纪,欧洲人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了印刷机,此后 500 年间,书籍一直都是普通人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


但如今,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卷帙浩繁的书海里。万物互联时代,曾只见于纸墨中的知识,也出现在了各种各样的载体上,读书也不一定是要读纸质书。


你以为年轻人刷 B 站只是在嗑 CP?说出来可别不信,视频现在也是年轻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的,读书、阅读、文学……这些似乎和轻松的视频世界不会产生任何交集的内容,在 B 站竟然会有上亿规模的播放量。


毕竟,现在的年轻人通过视频来读书的花样是真的多。UP 主们充分发挥视频的视听结合优势,有分享荐书,也有说书评书,还有听书这样的方式,怎么吸引大家阅读怎么来,而且涉及的主题庞杂且丰富。


虽然 B 站年轻人读书的载体是网络视频,但他们读书的主题可不局限于网络文学。这届年轻人,既会在 B 站上阅读经典名著,比如《三国志》《水浒传》《隋唐演义》《百年孤独》,也会追科幻小说,比如《三体》。


当然,当下最流行的网文,例如《凡人修仙传》,在 B 站也有不少拥趸。



在 B 站传播最广的书籍,大部分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小说。最受 B 站年轻人欢迎的书是《人间失格》,它的副标题“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因为有一种丧丧的感觉而被年轻人广泛传用,毕竟生活哪有那么容易。


但 UP 主们在 B 站会分享的书籍远不止这些,也有一些冷门书籍。例如《纯粹理性批判》《社会学的想象力》《后真相时代》这样的一般只有专业领域的人才会读的书籍也出现在了 B 站中,不少人还看得津津乐道。


别看现在的人日常大多已是碎片化的阅读,但年轻人还是有耐心去阅读更加深度的内容的。


至于哪位作家站在了 B 站的顶流?通过对弹幕和评论的互动量进行分析,我们就能看到:



鲁迅有多受年轻人关注?


迄今为止,在 B 站共有 13655 条视频与鲁迅有关,总播放量达到 1.7 亿人次,点赞和收藏量也分别高达 967.8 万和 420.2 万。中学里都说“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但多少人高考都结束了,最念念不舍的作家还是鲁迅。


除了鲁迅,在 B 站常被提到的作家也多是像马尔克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这样的优秀小说家。不管是什么载体,故事的魅力亘古未变。早在远古,围着篝火听故事就深深吸引着人类,现在,这种魅力在 B 站更是有增无减。



年轻人读书,深度和有趣都兼顾了



在学生时代,无数人被鲁迅的文章虐到体无完肤;而现在,在一些 UP 主的加持下,鲁迅终于没有那么难懂了。


UP 主“SealWu吴一凡”就把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 16 篇散文诗用说唱形式演绎了出来,是 B 站中有关鲁迅的最热门的视频。


《野草》被不少人评为鲁迅最伟大的作品,但是真的难读,因为写这本书的时候,鲁迅“心情太颓唐了”,是“碰了很多钉子后写出来的”。


可能鲁迅自己也想不到,被他视作自己一生中最晦涩难懂的作品,如今竟然在 B 站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并为年轻人所追捧。



读书人知道,读完书是一份快乐,把读过的书再分享出去,就会是两份快乐。在 B 站,大家也会分享自己最近的读书内容和阅读体会。其中还有不少名人,比如知名法律 UP 主罗翔,就在去年的读书日推荐了奥古斯丁的《忏悔录》。


而且这种分享不像掉进深井的石头那样没有回响,UP 主们推荐书、说书和听书,都有读者在弹幕和评论区进行互动。如解读名著《西游记》的视频里,读者们就会频频发出感慨:“我悟了”,有时还会玩梗:“师父别念了”。


是的,在 B 站,阅读并不是个单方面灌输的过程。


UP 主“智能路障”对鲁迅的作品出过多期视频,做非常深入的解读,不仅深挖作品的立意,补充人物背景知识,甚至还把鲁迅的情感故事娓娓道来。相比论证两棵枣树的写法有何深意,这样的内容解读的确更受 B 站年轻人的喜欢。


而看过这些视频的年轻人,还会边读经典学知识,边造梗熔段子,读书和趣味两不误。



B 站的年轻人化用当下流行语“小丑竟是我自己”为“阿 Q 竟是我自己”,就传神地体现了鲁迅塑造阿 Q 这个角色的目的——警醒国人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


“从来如此,便对么?”“精神胜利法”“矫枉必须过正”,这些源自鲁迅作品中的梗化身齐刷刷的弹幕一出现,一下子就暴露了 B 站用户是“鲁学家”的事实。


除了鲁迅的作品,在 B 站还有很多读书视频会引发热议和讨论。


例如,在 UP 主“名侦探拳头”解说《三体》的高热度视频里,就有读者在看完后感慨:“在这个浩瀚的世界里,能永恒的只有死神。”


当然,最常出现的弹幕还是诸如“主不在乎”“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样的经典语句。



在 B 站读书的年轻人,有多认真



当下的社会节奏快,我们的注意力似乎都被各种算法机制下的推荐内容拿捏得死死的,整块整块的阅读时间似乎已不可能。但碎片化的时间也是时间,就像鲁迅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在 B 站阅读的年轻人也深谙这条道理 ,一天里不同的时段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读书。


白天的午饭、午休时间,可以听书,用耳朵来读书;晚饭过后的七点,更多人会浏览荐书类的视频;而过了九点之后的睡前时间,就是讲解书籍的视频更受大家欢迎了。



在短视频盛行的当下,有的人都能把一部 80 集的国产宫斗剧塞进几分钟的视频里讲完,花几十小时去读一本纸质书,似乎已是遥不可及,更遑论期待大家在看视频时还能保持读纸质书那样的耐心。


但在 B 站,我们仍可以看到很多读书类的视频,不但时间很长,讲得很透,而且有几十甚至上百万的播放量。



点开这些视频,你就会发现它们不是为了帮你把书读薄,而是要让你读厚了,让你发现即使闷头读也不一定能发现的精彩之处。


而且,得益于 B 站的记笔记功能,大家看视频时,可以边看边做记录。而读书类视频的互动热情和黏性,更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


例如,在 B 站 UP 主解读鲁迅作品《孔乙己》的视频中,不少读者都边听、边看,也边记,留下了自己的感悟:“社会人尊重的不是文化,尊重的是文化背后的金钱与权力,孔乙己在那个世界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最重要的是,年轻人读书并不是只会单方面的接收,在阅读过程中,他们有很多活跃独到的想法,而 B 站上的读书类视频里有着丰富的生态环境,各种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上梁山的不一定是好汉”“曹操不一定是坏人”“薛宝钗未必就不可爱”——这些都助力年轻人对一些经典书籍发现新的解读。


如今,视频正在逐渐成为年轻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B 站的用户数在不断增长,以读书类视频为例,B 站视频内容的深度及广度也在不断增加。


其中,B 站独特的社区生态是 UP 主创作深度内容的土壤。可以说,正是 B 站这种以 PUGV(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即用户自制的、经过专业策划和制作的高质量视频)为核心的创作者生态使得年轻人可以从兴趣出发,在 B 站学习、交流与分享知识,并给予积极反馈,又进而激发 UP 主做出更深度和优秀的内容。


B 站的很多内容是非功利性的,UP 主从兴趣出发安利书籍,传播文字之美,受众给予积极反馈,进而激发 UP 主做出更深度和优秀的内容,形成正向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 B 站会有这么多优质的读书内容,并得到年轻人的追捧。要是语文老师也能像 B 站 UP 主那样生动地讲解鲁迅的文章,周树人也许就不会成为学生们的“三怕”之一了。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编辑 | 杨波浪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