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花 3000 元买了「一张纸」?用过墨水屏笔记本 reMarkable 2 后我想说……

南山居氪 少数派 2022-05-02
我对电子墨水屏有初次认知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家里要换电器,就带上我一起去了苏宁电器。Kindle 的商铺就在入口不远处,一进门就能看见。
销售人员和我妈说了一堆话术,而我专注地把玩眼前的阅读器,只听见一句「最适合爱读书的人。」或许因为这句话,又或许是觉得能够省下一些实体书的钱,我妈才下定决心买给我。我一直不知道这款设备的型号——后来才知道是 Kindle PaperWhite 3——只知道这类设备有一个统称的名字:电纸书。
我确实用它看了不少书,比如《冰与火之歌》全套。这种设备,三年五年都不带坏的,加上我那时候信息闭塞,也就没有一直关注。直至 2018 年(我有了自己的电脑),我才在 TESTV 的一期节目中看到这种大屏的 E-Ink 设备。
看到它的第一眼,我觉得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设备啊!阅读 + 书写,完美。我把这个牌子记在心里,寻思出国我一定买一台。
(关于第一代的更多信息,你可以看@青雪唐元的 
截自官方宣传片
2019 年到了美国之后,搜了官网,看了价格,觉得再考虑考虑,就在 Instagram 上关注了官方账号,接着忙学业去了。2020 年的某一天,我看到官方发布了第二代的宣传片:Next Generation Paper Tablet。我彻底心动了(请原谅我用自己翻译的视频):
我赶紧去官网看了产品介绍,立刻预购了。
因为是预售,$399 包含本机 + 基础笔 + 基础保护套:
来自官网
我加钱换购了灰色编织的 Book Folio,总共是 $470,但现在已然不是这个价格了:
本以为能够像官方说的在五月份拿到,结果因为疫情和港口等原因,硬是生生拖到了十月下旬,让我整整等了七个月。
硬件·Hardware
屏幕·Canvas
虽说是元太供应的屏幕,但它们管这个叫做第二代画布屏(Second-Generation CANVAS Display)。因为拥有 4096 级别的压感和 21 ms 的延迟,使得 reMarkable 2 在日常书写时非常跟手,不会感受到明显的拖影,这也是为什么它也深受艺术创作者的喜爱。
因为可以新建图层(layer),如果你愿意,也可以通过同步软件,把这个当作简单的数位板使用。看到那个红点了吗?那就是笔尖所在的位置。当然,期望别太高,仅仅够用。
除此之外,在帮助与支持界面,屏幕的细则中列出了一般不会强调的两点:
  • Paper-like surface friction(类似纸张的表面摩擦)
  • Sunlight readable(阳光下可读)

类似纸张的表面摩擦

我很喜欢手写笔记,因为能够强化记忆和帮助学习。最早我买了 iPad 2018 和 Apple Pencil,觉得我终于能实现「纸张自由」了,但是在使用当中有个问题——写字太滑了,一点儿熟悉的写字感觉都没有。虽然网上搜到可以贴一个类纸膜,可又会降低阅读显示效果。我觉得有点儿多此一举了。
首席设计官 Herding 的这句话能够总结了我的想法:
Writing with a plastic stylus on a slippery surface is so low friction that your hand has to compensate, which is uncomfortable and leaves you with a stiff arm.
在光滑的表面上用塑料手写笔书写,摩擦力非常低,以至于必须用手进行补偿。这很不舒服且让你的手臂僵硬。
当我在 reMarkable 2 上写字的时候,这种熟悉的写字感觉又回来了:写字的摩擦声和那种独特的触感。虽然这种摩擦感我早就耳熟能详,也知道 reMarkable 做的是最好的,但终究比不上体验带来的真实:开箱之后写了几笔,写错之后,下意识地找橡皮。当橡皮对着屏幕的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这竟然是屏幕。一周之后,这种条件反射的行为仍然存在。
微观景象
首席设计官 Herding 说,在这一代,为了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书写体验,他们不仅使用了 2D 扫描,也采用了 3D 扫描,尽可能了解屏幕上什么地形(topography)带来什么体验。同时,通过这些微观景象,他们能够了解这些景象如何与笔尖材料相互作用,从而决定摩擦和书写体验。
阳光下可读
这款屏幕在日光下阅读没有反光,反而更加清晰。教室里的人造光下阅读,和笔记本一样。卧室顶灯照射效果和普通纸张差不太多,台灯照射的反光效果和杂志差不多——如果你看过《环球科学》那种杂志。
手写笔·Marker
首席设计官 Herding 最讨厌的事情是产品设计不适合其配件。所以在立项之初,设计团队的目标就是以「无缝」和「共生」的方式设计配件。不像国内厂商采用公模笔,reMarkable 的笔都是经过设计的,不过代价就是挺贵的——Marker Plus 算上运费要 $140,将近 ¥890。
基础笔拥有和正面面板几乎一样的白色,这也是我没有购买 Marker Plus 的原因之一,因为我很喜欢这样一体性的美感。
重量只有 19g,比我的自动铅笔还轻了 6g。磁吸出乎意料的可靠,拿着出街根本不会掉(除非你故意的)。
marker & marker plus(来自官网)
两款笔的唯一区别就是 Plus 带橡皮擦功能,黑色金属更提升质感。
因为我习惯用花体写英文,日常写字只用钢笔。在没有 reMarkable 2 的时候,我记笔记买的都是灯塔本子,因为书写顺畅、不洇墨。
所以,我很喜欢这款独特的笔刷:书法笔(Calligraphy Pen)也是我经常用的:
外观·Industrial Design
真心希望国内厂商能学习一下这个宣传片的设计。这个宣传片展示了外观设计、书写体验,太美了。

轻·薄

403g 的重量加上 4.7mm 后的重量,我可以轻松地拿在手里。10.3 寸的尺寸既能很好地阅读 PDF 文件和记笔记,又具有很好的便携性。得益于零件的精密排布,重量分担被均匀分布,拿在手里阅读 30 分钟,也不会觉得很累。
大约 23 张 A4 纸这么厚
有时候去学校,我直接拿着 reMarkable 2 就走了,连包都不用带。
由于坚实的机身结构设计和四周铝边框的巩固,2021 年初回国的时候,即使在我书包塞得满满当当的时候,它也没有弯曲。
在机身如此轻薄的情况下,仍然塞进了 1.4 mm 厚的 3000 mha 电池。中度使用可以将近一周半到两周,但要是赶上考试周的话,那就一周一充。

为什么要做薄?| 背后故事

越薄就越像纸。更薄的平板可以轻松地放入背包里,不会有重量负担,并且由于屏幕边缘和手臂休息之间的距离更小,书写更舒服。我记得曾经上课用厚教材的时候,批注很不方便,因为太厚了,导致我很难在边缘写字,姿势非常难受。
为了做到更薄,设计团队把每一个零部件的厚度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比如一根柔性电缆的厚度为 0.6745。
I really hope people use the product naked.
我真心希望人们能够裸机使用它。
零件
螺丝和磁铁
在设计保护壳的时候,团队做了很多实验确保在不破坏产品本身轮廓和纤薄的情况下,满足一定的强度和坚固。
是的。保护壳的质感非常好,也能够很好地保护产品本身。我选择的是灰色这款。由于我留学的地方冬天很长,所以灰色编织材料不会像皮革一样在冬天带来冰凉的感觉。当然,皮革所带来更高级质感和颜色,更适合商务人士。
来自官网
回到家,我还是更倾向于裸机使用,手感真的太棒了。

熟悉的外观

你也许从题图当中看出来这种设计和去年国产的一些机器都一样,比如掌阅 iReader Smart 2 和文石 Nova Air 2。这是因为 10.3 英寸显示屏的排线在左侧,所以只能这样设计。在这些设计当中,只有 reMarkable 2 的左侧铝制「书脊」是最窄的。
除了被后续厂商追上的相似设计之外,「熟悉感」说的更是那种对纸张的熟悉。
We wanted you to only be touching paper when you pick it up. The whole device should feel similar, wherever you touch it, like paper does. 
我们希望当你拿起它时,你只接触到纸。整个设备应该有类似的感觉,无论你在哪里触摸它,就像纸一样。
所以,设计团队将 reMarkable 2 正反两面设计成一样的白色。他们比喻道:
这更像是一沓浸在铝里的纸。
从侧面看,确实很像一沓纸被铝框围住了一样。
拿在手上的白色前面板,让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书写。我上述关于我写错找橡皮的事情,也有这一部分原因。它给我的直觉更像是说:
这是一张直接可以书写的纸,就是你从小熟悉的那张
reMarkable blog
软件
reMarkable 的产品理念不是做一个 tablet,而是做一个 better paper,以保护人们的专注力。为了确保产品在一个不受干扰的区域,让用户能够专注自己的思考,他们并没有加入很多功能,比如看视频和浏览各种 app。
UX 团队认为纸是最简单的,纷扰最少,最能帮助我们专注思考的工具。他们希望既保留纸张原有的生命力,又尽可能地让它融入数字世界。他们清楚地知道有些东西对 reMarkable 来说就是不适合。
当问到为什么 reMarkable 没有很多功能的时候,他们说:
It’s tempting to constantly add new features, but the interesting question is how do those things fit into the reMarkable experience?
不断增加新的功能是很诱人的,但有趣的问题是,这些东西如何融入 reMarkable 的体验?
他们仍然在完善阅读和书写的体验:
痛点
  1. 云服务 404;
  2. 没有前灯,这一点见仁见智;
  3. 没有分屏笔记;
  4. 没有查词和翻译功能;
  5. 不能装软件、浏览网页;
  6. 不能扫码传文件;
  7. EPUB 不支持中文;
  8. 一次不能传输超过 800 MB 的文件。

适合什么人:
  1. 想体验业内最顶尖的书写感受;
  2. 只想阅读和书写的人;
  3. 专注于思考的人。

感谢你能看到最后
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在如今这个纷扰的世界中,我们的专注力正在被短视频和碎片信息蚕食。与国内厂商所提倡的护眼平板不同,挪威的这家公司重新思考了当代人文与科技的关系,试图维护我们快要逝去的专注力。
「Better Paper,Better Thinking」是他们的公司理念,作为理念的产品,不管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都试图在彼此所在的年代尽力地展现这一「特立独行」的特征。
虽然拥有这款设备和保持专注力也许既不相关,也没有因果关系,但至少当我们拿起 reMarkable 的时候,可以暂时专注于我们的思绪。
原文链接:
https://sspai.com/post/71294?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南山居氪
责编:广陵止息

/ 更多热门文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