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石铭 | 栗园今昔情

又石铭 青青子衿j 2022-09-25

 

中秋节,女儿从郑州回家过节,增加了节日的热闹和亲情。第二天孙女嫦儿开车带着重外孙儿雨来,邀我和女儿一起去确山游玩。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先到了一个人工大草原,是在一片绵延起伏的山坡上修建的旅游项目,坡度很大,修了人工栈道,女儿陪伴我一路走到最高处才坐下休息。从这里看过去视野开阔,周围的树林、村庄、游人尽收眼底。附近山坡还有羊群在吃草,好一派自然风光。



孙女儿带孩子去玩草地游乐车,娘俩开一辆小车在山坡上横冲直撞,笑声朗朗。这里虽然是新开发的旅游项目,也有不少游人前来,孩子们放风筝、追逐打闹,十分热闹。如今,休闲娱乐已经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了,也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看过山景,女儿怕我累着陪我下山到了一个大帐篷下落座休息。这里是租车点,附带经营小吃,女儿买了煮玉米和红薯,还买了根烤肠让我尝尝。孙女儿他们回来交了车子,一起去找农家乐。孙女儿选的这家是她和单位同事来过的,我们要了一盆炖土鸡,还有地皮炒蛋和青菜豆腐,家乡菜做的很地道,分量也足,吃得饱饱的还是剩下不少,只好“吃不了兜着走”了。在女儿、孙女的帮助下,我还第一次体验了吊床的舒服。

 


    午餐后孙女说附近还有个好玩的古栗园,要带我们去捡栗子。车子左拐右拐了半个多小时,到了一片栗园中。栗树一看都有上百年了,高大茂盛。栗园里也是农家乐,不少人扶老携幼在这里用餐。只是我们来晚了,地上栗苞不少,大部分是被人采过的空壳。我坐在一块石凳上休息,他们去找散落的栗子。每找到一个来来都兴奋地大喊,找到一个“双胞胎”“三胞胎”。我在自己坐的这片转一小圈,也捡到几个散落草丛中的栗子。大家都有了收获,非常开心。栗园周围有农民在秋收,一片忙碌的景象。这里有一条河,河水还比较清澈,有鹅和鸭子游水,岸边有鸡群,真是一派田园风光,我们一直玩到日暮才打道回府。


    栗园之行让我不由想起1960年的“粮食关”。那时我在省水利厅第一水利医院工作,为支持修信阳地区修建出山店水库搬迁到当地成为工地医院。那时全国经济萧条,水库被迫停建,医院原地待命。粮食供应每位工作人员每月23斤4两,副食也很少,生活非常困难。

 

为了自救,医院派人到山区采购,想买点山货野菜改善职工的生活。后勤人员回来后汇报,离我们驻扎地五六十里外有一座四黄山,山里有很多野生栗树和橡子树,还有一些野生果树,可组织人去小秋收。



 医院抽出较为年轻体壮的职工,差不多有七八十人,背着简单的行李步行进山,我也在其中。向导说这条路中间有一段“好汉坡”,上下十五里,坡度虽然缓,走起来十分累人,让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急慢慢走。

 

到了那段路果然非常累,快到中午我们才走上坡顶,大家都累得匍匐在地。在这里休息一阵儿吃点儿自带的干粮,又接着赶路,直到天黑时分才到了一个十几户的小村庄。信阳一带山连山,人都住在山脚下,一般都是一户两户分散居住,十几户已经是大庄了。

 


我们准备在村里落了脚,男同志搭帐篷,女同志到农家去买稻草,铺在帐篷的地下,算是有了栖身之处。第二天带队领导把人员分组,每组一男一女,发两双帆布手套,两个大圆竹筐一根扁担,一把斧子。五个组是一个小队,发一把铝茶壶烧开水。

 

大家分散出发,去找栗树多的地方。找到目标后男的上树砍树枝子,女同志在下边,带上帆布手套,摘下栗包子放筐里。大山里静,组与组靠喊话交流。中午组员集中在一块儿生火烧开水,各自把带去的馍和咸菜拿出来吃,再抓些采摘的栗子放进火堆里烧熟,吃得很香甜。



午饭后少休息一会儿,在周围转转,能找到不少山葡萄和杨桃,还有些不知名的野果子。也捡橡子,这样干了两星期左右,收获还是不少的。我们把晾干的栗包子敲开栗子剝出来,装进面袋子里,等待医院的车来接。这期间吃过一次野猪肉,是后勤组的人和山民一起打的。饭都吃不饱的年月吃到肉,大家吃得十分高兴,把两周来的辛苦都忘了。那时候单位车很少,等不到车接大家抗着收获步行回到医院。在那个非常困难的年代,这次的进山打栗子的经过回忆起来,也是其中一段难得的苦中有乐的经历。                                                                           

写于2020年11月30日

文 | 又石   

编&图 | 匡洁


延伸阅读

又石铭 | 关兴茶馆

又石铭 | 小小公园寄深情(二)

又石铭 | 端阳佳节话香袋

青青随笔 | 母女俩——中秋即景之一


                    欢迎关注“青青子衿j”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