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段心仪丨掌握义利之间的分际

段心仪 凝听 2020-10-1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老师:段心仪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本期内容








各位听众大家好,我们上次提到过,几千年来儒家展现出优异的政治管理功效,现代很多企业管理,也注入了儒家思想的色彩。那么儒家的管理学,都有哪些核心理念呢?我觉得重中之重,第一个就是:要掌握住义利之间的分际。


上次我们提到过的《论语与算盘》,他的作者涩泽荣一说:「想要使一件事物进步,一定要依赖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充分的去牟利,才可以成功。否则绝对不会有所进展。」这句话在我们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但同时资本主义社会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对「利」、「欲望」的概念不清楚、不正确的话,事实上造成的是对自己对社会一个非常大的伤害。

 

在心理学中,把人的心灵分成了四个层次:我们人类心灵的内核是个真我。这个真我事实上充满了真善美,所以会看到每一个孩子的脸庞是那么的无邪、可爱。那也是就是孟子认为的「人性本善」。但是人不会那么单纯,我们第二层是人的本能。本能是维持肉体需要的一种欲望。孔子都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就是说,我们对于饮食、性欲的需求,这是人的一种本性,是不能够视而不见的。所以,在孔子带着冉有去卫国的时候,孔子看到卫国人来人往,他说:「庶矣哉!」意思是「卫国的人口不少!」冉有就问:「既庶矣,又何加焉?」意思是「既然人口不少了,那下一步政府的政策应该怎么做呢?」孔子说:「富之。」意思是「让人民富裕起来。」这个部分就在告诉我们,饮食男女,是人的基本需求。基本需求满足之后,冉有说:「既富矣,又何加焉?」意思是「既然已经富裕了,那再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呢?」孔子说:「教之。」意思是「那就要发展教育。」(典故出自《论语.子路》)所以孔子对于人性是非常清楚的,他不会认为礼乐制度是超过了人的基本需求之上的,那是不切实际的。

 

第三层是种感性。感性主宰了我们一切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等等这种情绪的变化,各种感情的精神活动。这种感性如果让它继续发展下去,也就是说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所以,这个东西如果能让我获得愉悦,例如美食愉悦我的口,美色愉悦我的眼睛,那么我就想要去得到它,但是,得到它就真的会快乐吗?

 

所以,第三层的感性之后,会出现第四层的知性。知性就是我们后天掌握的知识、道理、逻辑。我们通过生命体验,通过人家的生命的际遇,看到古人,看到历史的各种记载,我们会发现,一时的感情的满足,并不能带来一种永久的感情满足。甚至于,为了追求一时的感情满足,带来了终身的悔恨。所以这种知性开始管控感性,让它不愉悦,就是一种教育的功能。所以在日本,一个很著名的东京瓷器的创办人,也就是被号称为「经营天神」的稻盛和夫,他就最长于经营,但是他的经营模式,不在于技巧、巧门,而是源自于人心根本的领导,辅以务实的数字管理,透过一虚一实整合之后,创造出一套经营管理学。说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四个字「利他行善」。

 

利他行善,这是非常道德性的一种劝说,可是这个纯粹专一的动机,产生了强大的力量,使得京瓷成功了,第二电信又成功了,日本的很多企业家共同拥戴他成为日航的名誉会长,他也让日航起死回生。换句话说,听起来像是一个道德劝说,事实上经营上会产生非常强大力量的,所以后来稻盛和夫,他就设立了一个盛和塾,这个盛和塾就是日本一些企业家结合成的团体,塾长就是稻盛和夫。盛和塾的最大特色,就是他的成员都是企业的实际负责人,他们听稻盛和夫分享自身所累积的经营智慧:怎样用「利他行善」这样纯粹专一的动机,然后创造出如此的企业规模。所以由这里我们就知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孔子说了这句话,不但是把义与利做了清楚的切割,其实里面深刻的含义,还有义跟利它们事实上的一种融合。

 

小人,不但是指品德上的小人,在孔子在他那个时代,它也是在指庶民阶级;君子,它也不只是指品德上的君子,它也是在指政府的官员。君子和小人,他们在资源掌握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小人,他所有的需求,都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取得的;君子,他坐享俸禄,为国服务,可是他手上掌握的有国家资源。他如果心中稍有偏狭,国家资源就变成他个人所拥有的。所以在这方面,孔子特别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于在品德上的差异,也包括你在不同的位置上,应该有所自觉。所以这个部分在《论语》中,他再三的强调,孔子也用自己的身教,来让他的学生体会到这种义跟利的分野,以及义跟利的统合。这就让《论语》成为经营管理学的一本宝典。

-详细内容点击上方音频-




【相关阅读】


段心仪丨【课程上新】介绍自己的文化,说好自己的故事


段心仪丨优异的政经管理功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