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光丨言忠信,行笃敬

吴光 凝听 2021-09-22



原文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卫灵公》)


【注释】

蛮,指南方的少数民族。

貊,音mò,指东北的少数民族。

衡:车辕头的横木。绅:腰间衣大带下垂的部分。


【译文】

子张问如何才算得上君子行为。孔子说:“说话忠诚有信誉,行为恭敬厚道,即使到没有文化的少数民族部落也行得通。说话不忠诚,没有信誉,行为不恭敬厚道,即使在有文化的地方能行得通吗?站立时,要看到这两句话在眼前;坐在车上,要看见这两句话在车辕头的横木上。这样就能行得通了。”子张把这两句话写在下垂的衣带上。

新解


现代社会与以往的熟人社会不同,更大程度上是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熟人式的约束和了解,出门办事,遇到的人非亲非友,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是一个大的问题。几千年前孔子就这一问题已经给出了答案,就是要言行一致、谨言慎行、诚实守信,这样才能取信于人。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离娄上》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修身立国的根本,是对外不欺人与对内不欺己的统一,是相信自己和相信他人的统一,也是相信人事与相信天道的统一。所以《说文》中这样解释:“信,诚也。”


诚信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只有“言忠信,行笃敬”,才能取信于人,取信于社会,才能同他人正常地交往,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信任。就国家层面上来讲,诚信就是一个国家、政府取信于人民的关键,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克服一切困难提升国家实力。因此孔子在军备、粮食、诚信三者之比较中,认为诚信是为政之枢要,是维护一个国家命运的灵魂。同时,诚信也是人修身养性,提高自身修养的根本。《大学》云:“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理想人格的存在方式是由诚信开始,进而自内而外逐渐展现。如果君臣之间不讲诚信,老百姓就不会相信他们,国家就不会稳定。官员之间不讲诚信,下级就不会敬畏上级,社会秩序就会紊乱。朋友之间如果不讲诚信,就会产生隔阂,严重的甚至断绝关系,造成苦恼和怨恨。


美国学者福山认为,当代社会分为高信任社会和低信任社会。高信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相互信任,有强烈的社会合作意识和公益精神,信用度高,社会交易成本低;而低信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相互提防,相互间在培养信任关系方面有较大的难度和风险,社会交往的成本很高。与高信任社会相比,低信任社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综合当今社会的现实,发掘优秀的传统资源,建构起新的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社会信用体系和新的经济伦理关系,努力建设高信任社会。(段丽丽)


根据吴光编著2016版《论语治要》改编



吴光

1944年10月生。浙江淳安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本科,198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曾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等职。

现任:浙江省儒学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创会秘书长等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