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是搞几个文化工程那么简单的事

吴光 凝听 2022-05-14



原文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


【注释】

玉帛:玉器和绸缎,祭祀品。

钟鼓:祭祀乐器。


【译文】

孔子说:“所谓礼仪云云,就只是指玉器和绸缎这些祭祀品吗?所谓音乐云云,就只是指钟、鼓这些乐器吗?”

新解


礼不仅指玉帛,乐不仅指钟鼓。玉帛是礼物、钟鼓是乐器没错,但是互赠礼物也好、晨钟暮鼓也罢,并不是礼乐之本。提倡礼乐的意义是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当时的君主只知崇尚玉帛,而不能安邦治民,所以孔子怀念礼乐最为繁盛、最为人所追忆向往的周公时代。周公辅佐周成王,平定天下,制礼作乐是为了“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礼乐是人文教化的意思,包含着崇尚道德、移风易俗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礼乐”之“乐”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音乐相比,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强调对于个体道德情感的培养和“移风易俗”的社会教化功能,具有强烈的价值属性;而后者更加注重的是艺术形式与艺术感染力的问题。另外,在内容上两者也有较大的不同:“礼乐”之“乐”,通常包括了“诗”、“乐”、“舞”三个方面;在《礼记·乐记》中,又有“声”、“音”、“乐”的层级差异,我们今天所说的音乐,则大致相当于第二个层次——“音”。当社会失去规范的时候,礼乐教化就会成为空洞的、虚浮的装饰品,人们只是用它来装点门面或者维持表面繁荣,是一种热闹和应付,所行只是一些没有内涵蕴义的形式:比如桌子上的玉帛、架子上的钟鼓等等。秦始皇也推崇文化,他统一了文字,小篆就是秦人的贡献,但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破坏礼乐,“二世而亡”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文化大革命,多少文化作品被批为“大毒草”被付之一炬,多少文化人士被戴上“封资修”的帽子受到残酷迫害,所以虽然也有“革命样板戏”出来制造繁荣景象,但这些音乐钟鼓无非是粉饰太平的工具和政治斗争的号角,并没有真正的艺术美感。


周公之后五百年,天下无道,如何重建良好的社会秩序,成为孔子关切的核心问题。他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没有仁爱精神,便无法继承和发扬礼乐文化。孔子要通过回归礼乐中本有的人文精神来使其重新焕发生机,生长出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现实内容。礼乐人文教化即是人的觉醒,“礼”指向社会生活的形式,“乐”指向人的精神世界。“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礼记·乐记》),礼负责指定规则,乐负责感知和谐,可以说,礼乐是一体的,都指向着人的精神世界,通贯着人存在的意义和社会性,与个人身心修养有关,更与一个族群、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之“生命共同体”的教治得失、化育成败有关。这样的礼乐绝不仅仅是为了“让人看”和“让人听”的礼乐,它有一种勃勃生气和内在力量,这种道德的精神感召必须与唤醒社群组织水平及社会结构化程度高度契合,“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礼记·乐记》),因此追求公共生活的适度和谐与最大福祉,是礼乐的最高境界。


时光进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如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是出几本书、拍几部电影、搞几个文化工程那么简单的事,而是要回到“人性”的角度,以国际化和现实性视野,修复社会心理,重建人文教化,使“道德理想”成为“社会的事情”,自觉地把礼乐人文教化作为社会工作的最高理念,在实践当中把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深度、紧密地结合起来。既充分考虑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和民族心理背景,以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来保障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同时又充分汲取西方文化的多种养分,以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来推动孕育中国文化的新生。(王晓华)


根据吴光编著2016版《论语治要》改编



吴光

1944年10月生。浙江淳安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本科,198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曾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等职。

现任:浙江省儒学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创会秘书长等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