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眼当今学者,不敢讲真话,不关心民瘼,整天蝇营狗苟

吴光 凝听 2022-05-14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注释】

人:这里指别人,他人。


【译文】

孔子说:“古代学者(作学问)为提高自己的修养,当今学者(作学问)是为了给别人看。”

新解


孔子认为当时的读书人追求学问是为了提高声誉,获得别人的赞赏或金钱上的利益,相反的,古代人热衷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道德和人格。其实,提高自己的修养才是发自内心的驱动力,凡是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或为满足父母的虚荣而学习的学生,一般都学不好;而为了自己的兴趣,为了自己的理想学习的学生,一般都名列前茅。


孔子强调的“为己之学”,同样也体现出了儒学的实践性格。所谓“为己之学”,就是“学”要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学”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而“为人之学”的“学”则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听听说说而已,很容易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样的“学”只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而与自己人格的完善毫不相干。是否把“学”付诸于实践,就成为了“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根本区别。孔子认为学生都应该言行一致,学了就要力行,这说明孔子是非常注重实践的,并把它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进一步解读:“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对别人炫耀并夸夸其谈。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广利大众,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今天求学的人是为了自己利益,修身养性以求得一官半职。


求学就如种树,春天可以玩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得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恰似玩赏春花,修身利行,就好像摘取果实。仅仅为了一己私欲的学习就如同春花,绚烂但是短暂,因为缺乏持续的动力而不会长久。只有树立远大理想抱负的求学才如同长途赛跑,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而放眼当今学者,不敢讲真话,不关心民瘼,整天蝇营狗苟,为课题、评奖、升职行走奔忙,这才是真正的自私自利,离孔子“学者为己”的教诲差之千里矣!(王晓华)


根据吴光编著2016版《论语治要》改编



吴光

1944年10月生。浙江淳安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本科,198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曾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等职。

现任:浙江省儒学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创会秘书长等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