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离不开自我英雄主义,我可以如何,我要如何……

吴光 凝听 2022-05-14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詠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


【注释】

侍坐:陪坐。     

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我比你们略大几岁。

毋吾从:是“毋从吾”的倒装,后面省略。

居:平常、平时。   

率尔:率先。    

摄:夹。    

比:音bǐ,等到。     

方:道理。   

哂:音shěn,微笑,有不以为然的意思。     

方六七十:边长六、七十里见方的国家。不是六、七十平方。  

俟:等候。     

端章甫:端,一种礼服;章甫,一种礼帽。指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小相:主持礼仪活动的官员。   

莫:同“暮”。

沂:河流名。    

舞雩:雩音yú,祈雨祭祀,这里指祭祀的地方。    

詠:同”咏”,唱歌。

点:是曾皙的名。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大一些日子?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大一些日子就不说话了〕。平时常常说:‘不了解我。’假如有人了解你,那么你怎么做呢?”

子路率先回答说:“一个有千辆战车的国家,夹处在大国的中间,处于战争状态中,又加上国内饥荒。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以后,就可使他们有勇气,而且知道道理。”

孔子笑了一笑。

又问:“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使老百姓富足。假如使他们有礼乐修养,还要等待更有能力的官员。”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呢”

公西华回答说:“不是说我能做,只是想学习一下。宗庙里祭祀的事情,或者两国会盟的事情,我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愿意做主持礼仪活动的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呢?”

弹瑟的声音稀少了,铿的一声,曾点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与三位说的不同。”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也是各人表达各自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服已经做好了,与五六个成年人一起,带六七个小孩,到沂水里沐浴,到舞雩祭祀的地方迎风吹拂,然后唱着歌回家。”

孔子感叹着说:“我与曾点的志向一样啊!”


新解


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子路的果敢,冉求的大气,公西华的谦虚和曾点的恬淡、宁静。曾点在嬉笑怒骂之间,在嘈杂纷乱之中,既完成了自己的音乐创作,又参与了师友的讨论,同时应付几桩事情,而且提出完全不同的见解,他具有真正的学问、真正的修养。


《三国演义》中的庞统,带了诸葛亮的介绍信去见刘备。可是他傲气很重,见了刘备并不把诸葛亮的信拿出来,认为凭介绍信当官是丢人的事。不料刘备看走了眼,给他当一个县长,他上任以后天天喝酒,公事都不看。三个月以后,张飞去视察,他还在喝酒,张飞就指责他。他要张飞坐在一边等着,把积压了三个月的公文拿出来,把所有的关系人全部找来报告是非曲直,他一面听,一面答复,一面批公文,一会儿功夫,把所有的公事全部办完,把笔一丢,问张飞还有什么事情。张飞立刻道歉,庞统才拿出诸葛亮的信来,就被调升了副军师——总参副参谋长哦。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举重若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游刃有余,所以学生一定要学会“弹钢琴”,既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文娱课外活动又不耽误学习。


曾点说,我只是想,当春天来了,冬衣一换,穿上舒适的衣服,农忙也过去了,和成人五六人,少年六七人,到沂水里去游泳,然后唱唱歌,跳跳舞,大家悠哉游哉高兴的玩,尽兴之后,快快活活唱着歌回家去。这个境界看起来多渺小!可是孔子听了以后感叹说,我就希望和你一样。因为歌舞升平似乎要求很低,但是只有国家社会安定了,天下太平了,才有个人真正的精神享受。时代的剧变一来,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覆盆之下安有完卵?所以古人说“宁为太平鸡犬,莫作乱世人民。”而曾点所讲的这个境界,就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真、善、美的人生,这也就是真正享受了生命,正如清人诗云:“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孔子与曾点师生之间,说出了完美人生的憧憬。所有伟大政治家的抱负,不过在于求得民众的富足康乐,所以这一段可以说是大同世界中,安详、自得的生活素描。


接下去,“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侍坐的四个学生,答复了孔子的问题以后,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已经走了,还有一个曾皙留在最后。因为孔子除了对他的话发表了意见以外,对其他三位同学的话还没有表示意见,他意犹未足,便向孔子请教,他们三位同学所作的答案,老师认为怎么样?孔子说,没有什么,只是每个人报告心得,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此而已。


曾皙又进一步问道,刚才子路说的话,老师笑他,为什么笑他呢?孔子告诉他,子路说的是国家天下大事,是一种大英雄、大政治家的事业,要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和高深的学问修养,不是那么简单。而子路大言不惭,一点都不谦让,自认为很行了,所以我才笑他。至于他说的那个对国家的理想并没有错,我只是笑他太自满、太轻率。


至于冉求的那套话,讲得也蛮好,实际上那就是政治家的作为,但是事实上,只要能够完成治国的宏图大略,方六七十和五六十有什么不同呢?至于公西华的思想,孔子认为那也是一个大政治家的见地,但是他话说得貌似谦虚。主持一个庞大的各国元首、阁员都参加的联合会议,并且能够担任这种会议的秘书长作主席。公西华说这是小意思,口气是蛮大的。他说这是一件小事,天下还有什么大事?所以子路等人的抱负思想很了不起,但总离不开自我英雄主义,我可以如何,我要如何……而且都偏于从政治着手。


但曾皙就不同了,同样希求大同之世,但成功不必在我,而着重于文教方面,真正说中了孔子的心事,所以孔子感叹:“我的志向和曾点一样啊。”(王晓华)


根据吴光编著2016版《论语治要》改编



吴光

1944年10月生。浙江淳安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本科,198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曾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等职。

现任:浙江省儒学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创会秘书长等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