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安梧丨阅读《博涉·问道:杜忠诰》:一位书道哲人的生命历程

林安梧 凝听 2022-05-14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凝听”关注我们

再点击右上角“...”,将凝听设为星标★



点击上方音频,听林安梧教授亲述👆




导读

人物介绍:杜忠诰,台湾著名书法家。1948年出生于台湾省彰化县埤头乡一个清寒之农家,16岁时考入台中师范专科学校国文系,在日本筑波大学深造,台湾师大博士,后成一代书道大师。


杜忠诰曾任台湾中国医药学院讲师、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台湾中华书道学会创会理事长,现为台湾美展、台湾中山文艺奖、台湾文艺奖评审委员,台北历史博物馆美术审议员, 台湾中国书法学会顾问等。


出版有《杜忠诰书艺选集》、《杜忠诰书法选集》等。






前几天跟杜忠诰先生见面,承蒙他奉送我一本他的《博涉·问道:杜忠诰》(李思贤著作),对于杜忠诰教授的书法、书道的成就,非常的佩服。那么这一本《博涉·问道:杜忠诰》基本上是对于杜先生的整个人生的来龙去脉——从出身:生活历程、筑基:日进无疆,到转化:自我形塑、新象:探索求变、圆通:德慧术智、集成:反照微调,做了一个总的叙述。在这个叙述过程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背景,可以看到一个哲人书家、书道哲人的生命历程。 

《博涉·问道:杜忠诰》封面,林安梧教授供图



他世代务农,寒微之家,从很年轻的时候,母亲庭训,影响他整个人格的生长,入学、启蒙,就孜孜不倦的努力,进到台中师专读书,深研国学、稳扎根底,非常广泛的临摹各家碑帖,而且努力的访学、拜师。博涉穷研、问意求道,从而慢慢进到国学书道之门。后来,更且远涉日本,攻读书道,后来又在台湾师大取得文字学的博士。
我想杜先生最重要的成就不只是一个书法家而已,是一个“书道家”。书,而上提到道,不只是技啊,是“进乎技矣”,是“其所好者,道也,其进乎技矣”。这里看到一个生命的自我淬炼、自我成全而修行的过程,是令人深深折服的啊! 生命里面的转化,是从传统中深植根底而果真能气运相生,真正进到一个更高、更妙的神逸之品。虽然追求新、追求变,但最重要是立基于本。本者,传统也。在传统中有一个真实智慧、真实存在之源,这点是非常可贵的。这里有一个融通统贯,力求于新,从存在的觉知而真正能够化为形象,而形象能够精、气、神通贯,身、心、灵合一,而一步一步地长成了德慧术智兼修的、既方以智又圆而神的境地,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啊! 

《博涉·问道:杜忠诰》,林安梧教授供图



杜先生这一生的成就不只是书法的成就,他有的是“书道”,“道”的成就、“艺术”的成就,而这些全部是他能够感其意味,也能体其意韵,并且能够运之于腕,化为书法、化为艺术。此由游于艺,而依于仁,而据于德,而志乎道也。用孔老夫子的话来说,既是兴于诗,又立于礼,又成于乐也。 用我的人文诠释学的五阶论来说,道、意、象、构、言,是这样来经典诠释的:道,是就其根源来说;意是就意向、指向而说;象,是就其图像;构,就其形构而说;言是就其语言文字来说。同样的,落在杜忠诰先生的书道来说,不只是文字,文字上头有形构;不只形构,还有一个图像。这个图像更可贵,图像有一个意向,而意向是上契于道的。所以“技”由道以化,而为一个意向(intention),落实有它的想象(imagination),因此而有他那个structure,有他那个形构,终而落笔成文,整个篇章既有语义的深含意义,又有型构图像之美,从而有让你值得心领神会的意向所在,以及上契乎道的奥秘之源。这里有着即用显体、承体达用、体用一如的境地。 如果用我的《存有三态论》来诠释,他不只是在“存有的执定”这一层,他化了执定,回到一个“存有的彰显”,而归返到“存有的根源”。由寂然不动处,感而遂通。“范围天地之化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能如此,真是神乎其技。

杜忠诰先生1986年作品,林安梧教授供图



与杜忠诰先生交游数十年,深知其书道之精湛,就此表达我自己的理解跟诠释。我并不是一个书法家,我是一个书法的爱好者,也是中国哲学的诠释者跟创作者,就此与杜先生常常聊起天来的时候,那样的谈心谈天,可真快乐。心能入乎本源,而天能够上遂于那绝对普遍之理想。如此,如庄子逍遥游之所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果真如此,我们主体解消了,境界宽广无涯了,如此是为逍遥,如此之能,逍遥游也。看《博涉·问道:杜忠诰》,这一本带有自传题材,又带有整个书道养成的过程:如何博涉、如何问道、如何契及于道,心有所感,做了以上简短的理解跟诠释,并且就此一个外行人立场,我愿意引用孟子的话: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杜先生的字,可以说是信、美、大、圣、神也,仅此推荐之,告我天下同道之喜好书法者。 我是台湾学者林安梧,凝听天下、天下凝听,愿天下和平。

欢迎在文末留言区留言讨论




林安梧

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台湾大学第一位哲学博士,曾任:台湾慈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暨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所长、台湾元亨书院创院院长,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杰出海外访问学者及儒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

 

现任山东大学易学及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台湾元亨书院院长,师从牟宗三先生,是当代新儒学第三代中极具创造力的思想家。

 

林安梧尤为关注儒学的现代适应性问题,近年来更深研哲学治疗学之可能,曾以普通话及闽南语开讲《四书》、《金刚经》、《易经》、《道德经》等,推动民间书院讲学之风不遗余力!




【杜先生作品欣赏】





【本周精读】


林安梧丨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反思

韩星丨上帝归来——段正元的上帝观及其现代意义

教育是怎么把孩子变成留声机的

葛剑雄丨教育存在的问题,更多是要问社会,而不要仅仅问学校

“未富先老”离我们有多远?

一个老师读不读书,从眼神就能看出来

人类真的有灵魂吗?——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研究实录

关于死亡,这可能是一篇颠覆你认知的文章

杭州正在拒绝一部分年青人

人们应该小心,不要向青年人灌输下面的思想

中国正在催生一批高学历穷人

总离不开自我英雄主义,我可以如何,我要如何……

真正的村里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而被无视的大多数。

昏庸草包,加速王朝灭亡

那些万恶的军阀是怎样办教育的

为何乡绅维护了乡村的稳定?

郭齐勇丨中国古代哲人的生存智慧

一定不要错过这段音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于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可能导致您看不到凝听的文章

希望您可以点击下方的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