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是“仕而优则酒、舞、牌”,就是把“学”挤掉了。

吴光 凝听 2022-05-14



原文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


【注释】

仕:做官。

优:有余力。


【译文】

子夏说:“做官尚有余力就去读书做学问,读书做学问尚有余力就去做官。”


新解


查《论语》集注,原来此地的“优”并不当优秀讲,优在古代有“充足”、“富裕”的意思,如《荀子·王制》中有:“故鱼鳖优而百姓有余用也”,鱼和鳖充足了,老百姓就可派多余的用场了,显然不能解释为优秀的鱼和鳖,百姓就有余用。现在子夏说的那段话可以这样领会:你官当得有余力了,那么你就该去学习,你学习有余力了,就可以去当官。比较说来,“学而优则仕”,是人们争着想实现的。


在现在,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有两个:其一,那些“仕”了的人再也没有余力“学”了,其中大部分专业荒废,技术人才沦为官场冗员,可惜啊;第二,学而优的并非人人都适合“仕”,刘翔是优秀运动员,章子怡是明星演员,可是让他们从政,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勉为其难了,还是李娜有自知之明,坚决不当湖北省体委副主任,她说她只能管管老公姜山而已。如同好人并不等于好官,好医生不一定是好院长,好老师未必能成为好校长,所以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


几乎人人都知道“学而优则仕”,其实在这句话的前面,子夏还说了一句如今被忽略、以致鲜为人知的话:“仕而优则学。”“仕”要做到“优”,就必须持续“学”。然而,比较说来,“学而优则仕”,是人们争着想实现的;“仕而优则学”,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自觉去做的。寒窗苦读,一旦成“仕”,好官我自为之,便少有那种苦学的劲头了。有些人即使还没有完全忘记继续学习的必要,但也往往觉得在官场搏击,要花精力关注更重要的事情,结果学习摆不上位置,常被挤掉。是故古人早有“一登吏部选,笔砚随扫除”之叹。


如今所以有“新劝学运动”,正是针对官员学习风气的淡薄。时代发展加速,知识更新加快,在繁重而艰巨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中,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不断出现,需要加紧学习,全面提高业务素质,提升应对能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有人对官员学习的紧迫性作了这样一个“严重”的比喻:“学习的速度慢于时代发展速度等于死亡。”可是,党政干部的学习状况很不理想。有个“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大部分官员很少读书,读书学习是部分官员的最末选项。为什么学习排不上官员的日程呢?众口一词:忙。忙,对许多官员来说是事实,但并非忙得挤不出时间学习。这里的症结是在忙什么。


不少人是“有时间应酬,无时间读书”。他们是“仕而优”则“酒”、则“舞”、则“牌”,就是把“学”挤掉了。实际上,只要有学习的热情,对于任何人,时间总是有的。关于挤时间读书,古来早有“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之说。陆放翁即是“待饭未来还读书”的。许多重视学习的优秀之“仕”,不论戎马倥偬,还是日理万机,都没有间断过读书生活。


现在许多官员,进党校和各种培训班,意义不在于提供了读书学习的机会,而是能结识一批官员朋友。这样,学习平台变成了拉关系的场所,“学不学习不重要,大家坐在一起认识最重要”。有位专家分析得好:当急功近利和浮躁心理占据上风时,要使官员的心灵飘荡书香是困难的。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也要警惕,很多官员为了给自己的仕途增加砝码,不惜使出浑身解数动用关系,混进高校混博士文凭,同班同学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到了论文答辩阶段自有枪手搞定,校方教授皆成为此类文凭造假流水线上的帮凶,危害胜于电线竿上泛滥的假证。


看来,要真正做到“仕而优则学”,既要努力改善官员的心态,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更要努力改善官场的生态,形成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心态和世态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王晓华)


根据吴光编著2016版《论语治要》改编



吴光

1944年10月生。浙江淳安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本科,198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曾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等职。

现任:浙江省儒学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创会秘书长等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