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像个人样儿地活着,需要多少钱?
作为一个词,财务自由一直被人谈论。
似乎,它是另一个更模糊的词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个更模糊的词叫“安全感”。
站在生命的中点,看生命的终点,金钱到底意味着什么?财务自由需要多少钱?
一个人基本像个人样儿地活着,需要多少钱?
结论是:真不需要太多。
一个手艺人,把手艺修到顶尖,自然会有口饭吃。
三十五岁甚至四十岁之前,找工作第一看跟着谁能学到什么,一定不要看薪酬,薪酬随行就市、基本符合市场常规就好。
基本像个人样儿地活着,真不用太多钱。
反正不是出席活动或者开商业会议,衣柜里的旧衣服应该够穿二百年。
楼下有个煎饼摊儿,各种奢华煎饼配料、加料组合几十种,最高级煎饼15块一套,这样,吃完全部煎饼套餐组合,一个月就过去了。
另外,还可以不吃饭或者少吃饭,听说断食和轻断食,都是上流社会永远的时尚。
没了那些必须准时到、准时开始的会议,也就没必要配专车、配司机了。
五公里内快走,十公里内共享单车,二十公里内打车或者地铁,二十公里之外考虑一下,是否今生真的一定要去?
有了时间之后,各种极致享受都可以负担了。
比如不计时间长短地看闲书,尽管这样,这辈子还是看不完所有想看的书;比如不上闹钟午睡,比如泡古玩店。
再探上线:一个人可着劲儿花,需要多少钱?
结论是:真没数,但是真没必要。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绝大多数人的脖子,没那种负重能力。
比如只穿迪奥定制,比如用曜变天目盏喝茶,比如天天吃鄂然捏的寿司和雪崴炸的天妇罗……
人类的基因编码很奇怪,有相当的自限和自毁设置。
如果一个人真的这样生活,很有可能内心慌乱,自己都忍不住怀疑,为什么自己配得上这种生活?
自己都忍不住幻想,这么过下去,劈自己的雷很快就会在路上了。
何况,用上千万元建盏喝茶的人,很可能说不出建盏的美;天天吃鄂然或者雪崴做的食物,很可能比天天吃各式煎饼套餐,更容易厌倦。
这样想来,财务自由在极大程度上,其实和财务无关,还是和一个人的心智洞明不可避免地纠缠在一起。
某社会科学研究表明,简单单给穷人一笔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穷困的状态。
彩票中奖的人,或者某天晚上打麻将赢了把巨资的人,之后最常见的结局是又输回去了。
钱重要不重要?重要。是不是最重要的?不是。
比钱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能力、三观、见识、智慧,先达到一定层次。
给一个心智不明的人钱,就相当于给一个拎不起剑,或者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力气的人,一把锋利的宝剑。
他会干出很多莫名其妙的恶事,最后把自己害了。
一个人体面生活之外的钱财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钱财如果数目巨大,只是成就事功的资源;如果数目不大,都可以拿出来做慈善。
如果不能全部拿出来做慈善,那就每年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来做慈善。
后代们有自己的福分,相信国家、相信政府,不必给他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
围绕身外的钱财,有很多奇葩。
比如,一定要把很多钱留给儿子,枉然不顾把很多钱留给一个资质平平的儿子,其实是让他吸引很多骗子,然后黯然神伤的最好方式。
比如,认为自己是天选之人,所有的道路都光明,所有的桥梁都坚固,结果乱投资,十年前靠运气挣的钱,这几年凭本事都输光了。
问过一个富二代:你父亲为什么那么有钱了还是那么贪婪?凭他的智商,这么多钱已经足够他惹祸上身了。
富二代用了一个比喻:
如果一个从小饿大的人,一直吃不饱饭,一生中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吃自助餐,钱已经交了,人已经在餐厅里了,您觉得他能忍住不往死里吃吗?
这其实已经和饥饿本身无关了。
对于财富、社会地位等,人性的常态是“拿起”:崇尚追求、奋斗、成功、基业常青。
固执地认为“功可强立、名可强成”。
“拿起”里有快感:杀伐决断,攻城略地。但是“拿起”并不等于快乐:
老天爷没赏饭、本事不够、时运不济,“拿不起”,不快乐;
拿起的一瞬间,追求的喜悦丧失大半,不快乐;
拿起后想一直不失去,处处提防,常常想下一个“拿起”是什么,不快乐。
所以,比“拿起”更容易快乐的是“拿得起、放得下”,享受过程,接受失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如果再进一步,在拿之前,要明确认识到,失去是必然,得到不是必然。
在这点见识的基础上,尽情去耍吧。
用这种态度去过一生,赢回票价的可能性大些。
这种见识,有些接近日本人说的“物哀”:不是天天丧着,悲观失望,而是知道盛开的樱花必然零落,所以更加珍惜和享受眼前。
本文选自《春风十里不如你》
作者简介:
冯唐,原名张海鹏,1971年生于北京,17 岁考上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学医第8年拿下医学博士。后弃医从商,考进美国排名20的名校读MBA,托福满分,学费全免。毕业后进了全球高端咨询公司麦肯锡。37 岁成麦肯锡的全球董事合伙人,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
【往期精读】
林安梧丨“麻木的禅”是社会不合理的压抑扭曲成的假相(含音频)
王元化:激进思想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以“人民”的名义,一是以“进步”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