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陈发奎:“声音”主题在教学执行上的方式方法

杨之光
2024-09-21
点击上方“杨之光”,马上关注杨之光美术

真爱,请置顶


各位关注“杨之光杯”的朋友们,大家好啊,又到专家分享时间啦!



随着2022年2月底“声音——第五届‘杨之光杯’全国青少年创意美术双年展”的正式启动,面向全国征稿!


为了让一线老师更好地理解“声音”主题作品的创作辅导以及相关课程的教研,“杨之光杯”组委会为大家陆续邀请几位学术顾问专家与老师为大家分享。



经过第一次——本届活动学术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少儿造型艺术学会创始会员、全国义务教育《美术》教材编委,龙念南老师为“声音”主题做第一场开讲。


第二次——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会长、广东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广东杨之光艺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广州美术学院客座研究员、国家核心刊物《中国中小学美术》编委、杨之光美术品牌创始人,杨红校长为大家介绍“杨之光杯”的发展历程;杨之光美术教育研究院副总监,张苏丹老师就第五届“杨之光杯”主题“声音”进行了深入的主题拓展。


关于第五届“杨之光杯”双年展《声音》主题创作的第三轮分享,于3月16日热烈进行。


本次分享邀请到大咖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少儿艺委会第三、第四届委员兼学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编巜中国校外美术教育70年》《新世纪美术教育丛书》,荣获全国十大少儿美术教育家,全国校外教育名师等称号,曾任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书画分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市校外教育书画教研组第一副组长、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书画表演团业务团长,从事美术一线教学至今36年教龄,中学高级教师的陈发奎老师通过丰富的图片案例跟大家分享“声音”主题在教学执行上的方式方法。





 陈发奎老师的分享


由“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画家和教育家杨之光教授发起的“杨之光杯”全国青少年创意美术大型公益性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倡导“创意教育从孩子抓起,中国创造从这里点燃”,以艺术的形式与手段促进中国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开发。


活动自2012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活动得到了全国广大美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其公益活动与学术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形式,获得社会好评,每一届均有来自全国数以万计的师生广泛参与。


第五届活动由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广东省杨之光艺术教育基金会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广东教育学会美术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美育委员会广州市少年宫、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培训部、成都市青少年宫美术学校、广东美术馆大美艺术培训中心、广东省社区艺术教育学会美术书法研究会、广东艺术促进会广东少儿艺术联盟、柯木朗艺术协办,杨之光美术承办。



开展影响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这个基础不是简单的美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借助美术这个媒介,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打下创意、创新、创作、创造的基础——因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懈动力。


由此可见,“杨之光杯”活动从定位、策划到主题设置,都引发了广大美术教师及青少年积极参与的欲望,再一次以实践为主的美术教育教学、创意体验活动展示和创意美术大赛,完成TCT 教育思想的课程执行力,明确培养创意的大目标,结合公益回馈,反映社会与生活,链接现代和传统,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具体方法,以应题组合操作,很受学生欢迎。而专家评审团对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可分创意表述和完美呈现等不同方面测评,从而验证了目标的适切度和达成度。


左起依次为杨红校长、侯令老师、陈发奎老师、尹少淳老师


开展这个活动,不仅仅是提高大家的技能技巧,最为关键的是学会创意,学会把小朋友原生态的想法变成画面表现出来。


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未来。放飞心灵,成就未来。此乃中国美术教育的福音,中国少年儿童之幸也!


我们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是全力反对任何形式的青少年儿童美术的考级的!还有和其他展赛不同,更体现公益性、学术性和作品的原创性。


 

本次分享分为四部分


1、命题:内容;

2、表现:形式;

3、主题诠释;

4、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开讲之前,我有个顾虑,希望大家姑妄听之,不要太当回事,更不能也不要先入为主,影响你们辅导学生,干扰学生自由想象发挥的空间。


首先,对有倾向性的问题作以修正。儿童画创作对主题的诠释,要么泛化、要么成人化,还有标语口号式。什么是泛化?就好比:儿童美术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题目是标签,什么都可贴;成人化呢?是家长和老师代替学生去思考,学生在这里边成为牵线木偶;标语口号式,“砰”“嘭”,就像看图识字的图解主题。


我自己也是一位美术老师,我从事美术教育已经有36年的历史,现在还在一线进行美术教育。


避免这三点,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与其为难,不如想几个办法,出几个招,转换下思路,用别的途径来诠释这个主题。这样吧,我们换位思考,假如我来辅导,我怎么做?好不好?


在这里,我先发表我前面两期为活动写的前言和评语。


01

案例一


2015.2.9


第二届“杨之光杯”以“时间”为主题,以充分展示所有参赛选手的独特视角及非凡想象为宗旨,强调突出参赛选手创意思维的表达能力及勇气,同时也为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难得的权威平台。重温我曾对“时间”这个命题作一番阅读理解:

 

时间,看似简单,譬如,每天小朋友清晨起来接触的第一件事就是:

宝宝快起来,时间来不及了,上学要迟到了……;
时间,从视觉形象来说,就是一只钟、一个沙漏、一泓逝者如斯水;
一句名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是什么?比较抽象。但是呢,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然而深度解读,其实并不简单,从文学层面看,有许多情节可描写。时间,更像是一个哲学命题,一说起哲学,教师、家长可能会感到深不可测,有点玄虚,好像没法跟小朋友讲清楚,如何将这一命题表述讨论,对教师是个考验。毛泽东说:“哲学就是明白学”,就是要把事理想透讲通。教师须将深奥的道理,深入浅出表述出来,就是要会讲故事,将小朋友亲身感受的故事定格在画面上,使寓意更集中更典型,加上形式美的处理,就是我们要的少年儿童美术作品的效果。

让我们一起看看小朋友们的画:
 
《时间黑洞》李洁澄 15岁 
广东省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
时间就像一个黑洞,吞噬着我们的生命和青春!
 
题为《时间黑洞》的作者,15岁的她在一张有色的纸上,用粗细不同的线条,画出透视关系伸向远方,营造了一条通向黑洞的时光隧道幽幽氛围,在画面中央偏右一点的地方画上一只酒杯,吮吸管寓意使之水位下降表达时间的流逝,不断反复出现的阿拉伯数字的不断跌落,昭示时间在分分秒秒消失。到处时钟标识,一个减速提示,都有时间的象征意义,警示人们珍惜大好时光!
 
《慢慢、慢慢地长大》 沈羿呈  6岁
上海市长宁区东展幼儿园
乌龟哥哥背上是弟弟,妈妈带着刚出生的小妹妹,我们要慢慢地长大!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慢慢、慢慢地长大》;童趣盎然,鲜艳的绿色与灰色底作配,绿色富有层次感,6岁的小作者对这一小动物是熟悉有加,乌龟是用色块,笼子用线,冲破樊笼,我已长大。

《书香万代》谈建权 12岁
广东省江门市怡福中学
人类的文明,随着时间的步伐,不断地在进步着!

创作《书香万代》的12岁作者用一左一右、亦色亦素,画出书册,一瓶墨水、一支笔打破平静,几行字道出人生真谛。
 
《过去与未来》罗章奕 11岁
广东省广州市杨之光美术中心
传承过去,创造未来。
 
《过去与未来》用的是典型的中国元素,历史长河一脉相承:原始的钵、盛世的觥、现代的玻璃杯,篆刻“传承”红印点题,11岁的他有了历史的积淀和思考。
 
《忙碌的一天》 徐昳阳 6岁
广东省广州市杨之光美术中心
一天时间太少,我希望自己有无数之手,可以同时帮助我做很多事情,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忙碌的一天》的小朋友才6岁就开始分身乏术了,总要睡觉吧,吃饭、洗澡也少不了,时间不够用了,一天下来做了多少课里课外的事情,弹琴、画画、写作业、看书………真的生出了好几只手也忙不过来呢!画面的黑色用得颇有呼应,主要的大色块,衬托脸庞的呆滞表情,几双手的自然穿插,伸向不同的科目,画面有大有小聚合发散,变化中有统一。看了画以后,先觉得有趣,细品之不禁要大声疾呼,减负,减负,减负啊!
 
《时间消失了》李晶钰 5岁
广东省珠海市建才幼儿园
时间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  

5岁幼儿的《时间消失了》,将关在笼子里的小猫垂钓和已经碎了的时钟残片;《未来的工业污染案》中9岁的小朋友画了沙漏表示工业的污染,在积少成多、潜移默化的造就。
 
《未来的工业污染案》潘美谕 9岁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启邦国际艺术教育
未来的工业污染会越来越严重,自然将遭到破坏,请爱护我们的家吧!
 
《发展》何思雨 9岁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我的天地美术学校
当一名大师是我的梦想。
 
而另一个9岁小朋友题为《发展》的作品用拼贴的方法,追求所谓的规模效应的“发展”,将过去的老宅故居揉碎,配上整齐的高楼和市政规划图,蒙太奇手法,痛心疾首文化根基的古村落最后被铲除。

 

02

案例二


【2018.4.25】


第三届“杨之光杯”以“温度”为主题的展览现场,我从一进美院大门的展馆都有指示,整个楼上下目及之处都有表达,空间处处有设计,创意真是无处不在的啊。特别是楼梯迎面而来的冰火两重天,夹着拾级而上的“温度”主题显示,怎么不先声夺人,主策展何建成的全部创意在此,深为展览从头至尾浸透的创意而折服、感佩。追根寻源,创意来自杨老,杨之光教授,落实到杨红和她的团队,最大的创意奖当授此三位。

第三届“杨之光杯”展览开幕式暨颁奖典礼现场大合影 陈发奎(前排右一)


活动的组委在广州,是以国宝级的人物杨之光先生的名义发起的,在这里引用在广州另一个国宝级的人物文学家秦牧的一段话:让我们放开想象的骏马飞奔向理想的远方,勒一勒理性的缰绳,再回过头漫步到美好的现实中来。

第三届“杨之光杯”展览现场


创意啊创意啦,小朋友瞪大了萌萌哒的眼睛看着面前的老师,小脑瓜里自然升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还是那张脸,还是那顶帽子,还是在脸与帽子间日见稀疏的翻着几缕白发,没有新意也没创意。怎么创?怎么新?怎么表现这个有意思的话题,把这个意思用画面陈述出来?


进入在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美术馆,答案自然而来,你不知不觉将自己投身到大设计之中,映衬的小作品的大创意,其张力在无限扩大开来。


作品反映艺术教育改革的两大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画出自己的体验,所用的材料和形式趋向综合多样。


今年“杨之光杯”青少年创意美术大赛的主题为“温度”——小朋友都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拿我们自身的人体来做例子,是再熟悉不过了,人体内保持恒定的37度体温,高了叫发烧,低了也不行。


古代先秦时期老子在《葵花经》中有过描述,说的是人的身体构造,有心脏和肾脏,叫做“心生火,肾生水”,水火本不相容,放在一起却产生了体温。


物理的常识还告诉我们,火向上窜,水往低处走,可是在人的体内却要火向下压,水往上拱,在一个适度的点会合,保持恒定的温度就使人能够正常生活,这是人体生命的奇妙。反之火上窜,血压升高了头就痛,水下降时脚会肿起来,要出毛病了!


由此得出一个道理,万事万物都要有一个热情,都要有一个度。既要尊崇个性,又得遵循法则。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头脑过热盲目发展,也不能过冷没有活力,适应人的宜居为好。


由温度一词引申出来的意思就多啦,不一而足。就像艺术创作,比的是创意,过于直白和隐晦,标语口号或贴上标签了不是艺术之所为。画面效果依靠对比,大与小,主与次,实与虚,冷与暖;要控制一个色调,先灰下去再亮起来;水与墨,多与少,毛笔不能一个劲往下落,在与宣纸接触的时候要往上提气,才能恰到好处的产生水墨效果。关键是一个度,即掌控、拿捏的分寸。


陈发奎老师担任第三届“杨之光杯”研讨会学术主持


第一个案例说是前言,其实在大家的作品已经完成以后,做展览上的前言;所谓点评,也是对挑选出来的优秀作品进行评点——这一切都是“马后炮”。以上文字大家可以等一会去细细的看,与我前面后面的评点风格一致,逻辑思维的模式也是一致的。


第二个案例主要我在现场研讨会上对主题作以阐述,从主办方邀请的嘉宾的角度,宏观的讲一讲以上的道理和形式美法则,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是不是把好似深邃的哲学命题,深入浅出地既有温、又有度的问题说清楚了?


这次也就更不同了,由于疫情,我们改做网上交流,在启动的同时,主办方搞活动有通盘考虑的课程意识,在辅导还没开始之前,作为师训热身,进行点状的实验,进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杨之光先生倡导美术创意中国创造的理念为美术教育吹进清新的风气,为全面征稿更有指向性、针对性、多样性做准备。


声音——第五届“杨之光杯”全国青少年创意美术双年展


组委会发出的通知,自己对主题做的“解读”: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它是通过介质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而“声音”作为一种触摸不到的物象,其实也可以是一种心象或一种意识,所谓“心声”也由此而来。因此,“声音”是可通过图像、影像、物像与行为等等很多方式和载体来呈现的,从抽象到具象,从意识到形态。


本届双年展一如既往地选择更接近科学、哲学或文学定义的命题,希望寄此引发孩子对“声音”的无限想象力,引来对“声音”命题精彩纷呈的奇答妙应。让我们启动想象力一起来探索:如何运用美术这个载体去表现看得见的“声音”,让观者去倾听从作品画面中传达出来的“声音”。

 

下面一段文字,权作我个人对这次活动主题“声音”的诠释:


01


由声音引发出的画面


古代读书人的书院有一副楹联,名扬天下,永远存于天地之间,永远不会过时,在这里有声音,就是有“动静”,有事情,摊上事,不是简单听听,而是要入心、关心思考,要表现出来:
 
明代东林党人的书院里边有一副名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觉得可以把这副楹联放在展览上。它非常好地表明了声音和天下大事的关联。

有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看这一幅幅画面:当今世界,疫情肆虐,俄乌战争;南海台海、多有风波;祖国建设,风生水起;放眼天下,一带一路,风景这边独好;都是天下大事情,还有我们身边的事……

02


美术通过文学、音乐的通感产生联想


再说一下,艺术相通,所用的名称术语也互相借鉴,比如音乐的节奏、响亮也用之绘画;建筑是凝固了的音乐,音乐演奏要有情感,画面感;律诗有整齐的建筑感,图案也有音乐的回旋、文章起承转合,交响乐四个乐章,麦浪滚滚,松涛阵阵;植物和水波连接,产生新的陌生感,亲切感。

朦胧诗像抽象画,轻音乐似水彩画,交响乐就是油画的份量。

03


调动人的通感联想,起到引而不发的效果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绘画格式。

书面半抽象的文字,通过声音,形象地描绘出事件形状,标为:

诗文——声音——画面:

还有一种表达方式,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文字描写出画面,来表现声音。

诗文——画面——音乐(声音)

有声有色地描写,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诗文——声音——画面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声音——诗文——画面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都是非常接地气具体的画面;绘画和音乐,应该是都密切关联的,我们通常可以在作品当中看到这样的密切关联。我这里呢,举了白居易的琵琶行的诗句,用诗句来描写声音和音乐是有难度的,他依靠什么呢?它依靠画面。

僧敲月下门,有声有景,引出一段“推敲”的佳话。推和敲呢?显然是敲比推要好,因为有声音了,因为在很静的夜晚,如果光推门,好像没有敲门来的那么有声有色。

声音——画面——诗文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乐》,《百鸟朝凤》,《金蛇狂舞》拟声如画如诗。

画面——诗文——声音:
作家老舍出题,齐白石挥笔画就《蛙声十里出山泉》,绘声绘影、绘影绘声,画出了声音。


画面——音乐(声音)——诗文
《春江花月夜》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伏尔加纤夫》,听到了号子,叹息和脚步声。


鸥洋教授的意象油画,闻到春的气息,花芬芳,鸟歌唱……把听觉,嗅觉和视觉都调动起来。

艺术形式的互相借鉴,一定要视觉艺术本身散发出感人的意味。观公孙大娘舞剑,激发了張旭狂草书法的灵感。

04


创作需要形象思维


大道至简、大爱无疆、大象无形、大美无言、大音希声。——非常的玄虚没边!


大音希声的意思是越好的音乐越寂静无声,越好的形象越飘渺无形。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最后一个声音,实际是心声!形容叙述或描写非常生动逼真,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05


美术创作的形式美追求


回到画画上,用的是视觉语言、绘画语言研究形式美,其中起作用是依靠文字语言进行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探究。

特别声明一点,提高品牌活动的质量,发掘小朋友的潜质,并不是说从技巧上、从难度上来向成人化靠近,而是在理念上,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深入的引导同学原生态的儿童画创作,恢复艺术创作的优良传统,也就是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写生贴近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进行提高。

画的问题——形式美,是因为“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歌德)老师多考虑,来完成创作。

构图:黄金分割,突出主题。
色彩:色彩的感觉,不光是视觉的,还有味觉和感情色彩。
常识:透过本质看现象。
文史:不要闹出笑话。

卢治平版画《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这幅版画是我们上海德艺双馨的版画家卢治平的作品,得了全国美展的大奖,那么它就是通过大家非常熟悉的国歌的一句歌词,和现实生活当中的建设场景结合起来,结合得非常的巧妙。


06


标题和思路:画的好标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辈子第一回》是杨之光先生的成名作,也被公认为是新中国美术史上新人物画的开山之作。杨之光先生采用了集中表现的手法,舍去背景和相关形象,只画了一位老妇人,着重表现了她在人生第一回拿到选民证时的激动心情。其实杨之光先生有绘制宏大场景的能力,但是他没有运用当时流行的多人场景叙事,而是以一种侧面特写的方式完成表现,反而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1954年

 

杨老先生《一辈子第一回》以小见大,写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人民当家做主,能够自主的来选我们的国家领导人。


这些都是题目取的非常好,取材呢,表面看是很小,但是呢,确实反映了宏大的历史题材。


《笔花医镜》清朝江涵暾

《红炉点雪》明朝龚居中

《审视瑶函》明朝傅仁宇

《重楼玉钥》清朝郑梅涧

《银海精微》托名孙思邈宋

《绛雪丹书》明朝赵贞观妇科

《本草乘雅》明清卢之颐

《医醇剩义》清朝费伯雄

《赤水玄珠》明朝孙一奎

《苍生司命》明朝虞抟

《寿世保元》明朝大内龚廷贤

《壶天散墨》现代裘沛然


创意和思路还要靠文本。上面这些医术书的书名,让人看不出是讲医术的。


07


材料的选择,构思构图后的安排,各显神通。


杨之光临摹列宾油画《萨布罗什人给苏丹王的信》1954年


杨之光老先生很了不起的一个作品就是临摹了列宾《萨布罗什人给苏丹王的信》这张油画,他用水墨画来表现,看这张画,你难道没有听到他们开怀大笑的声音吗?


列宾《意外归来》


列宾这张《意外归来》画面非常的安静,好像就听到门吱呀一声的声音,但是却写出了一个流放者,一个革命者意外归来,他的母亲,他的太太,他的孩子,以及他的佣人的不同的反应的一瞬间。


苏里科夫《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


同样苏里科夫的油画《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他是沙皇彼得大帝的一个重臣,但是晚年的时候呢,被削去兵权,在幽禁在一个叫别留佐夫的小镇上。所以呢,他的三个女儿围着他,那么通过这幅画,仿佛听到这位重臣寂寞的叹息声音。



我有一个音乐和美术关联的一个课题,那么这是以前我的一些小朋友画的音乐,乐器用水墨来表现。


好,我要给大家展现的,就这么多,感谢大家的关注,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杨之光杯”公益活动得到启发。



杨之光美术由徐悲鸿学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前副院长、中国美术最高荣誉“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杨之光教授和女儿杨红于2002年共同创办,是专注于少年儿童创意基础教育的专业艺术机构。父女俩将在美国历时13年潜心研究的创新理念带回祖国,致力于中国少年儿童创造力培养,并研发出针对中国少年儿童创意思维训练的《少儿TCT美术课程》系统,将美术作为改造创意基因的有效手段,弥补了中国创意基础教育的不足。


往期经典回顾


杨之光美术升学备考部——助力圆梦理想高中,提前锁定美院名校! |
| 【专题】龙念南:解读第五届“杨之光杯”主题——“声音” |
| 【专题】首届“杨之光杯”最佳奖作品精彩回顾 |
【专题】第二届“杨之光杯”最佳奖作品精彩回顾 |
| 【专题】第三届“杨之光杯”最佳奖作品精彩回顾 |
| 【专题】第四届“杨之光杯”最佳奖作品精彩回顾 |
【国际升学】香港艺术留学 |
| 杨之光美术荣获“2021年度影响力教育品牌”! |
| 【国际升学】新加坡艺术留学原来这么好!这些院校千万别错过! |
等待下一站|“1个世界”ANOBO世界少儿科技艺术巡展北京站圆满闭幕 |
| 大英图书馆官方授权(国际)艺术文化项目——"大英图书馆·环游地球80天"+第2届大英图书馆官方授权(国际)少儿艺术大赏答客问 |
| 杨红 | 美育行业亟待更多跨学科知识的介入 |
| 一场国际范儿的创意双年展!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杨之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