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阅读-02】“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助力实现中国梦

2017-07-06 卢黎歌、隋牧蓉 思政云说

(作者:卢黎歌教授)

(作者:隋牧蓉博士后)

【本文经两位原作者授权转载】

【观点提示】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表达了中国方案,为建立全球新秩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是爱国主义的扩展和深化,是新形势下爱国主义的增量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继承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又为全世界所有人开启了更适合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环境。

【文章正文】

在当前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期,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更加多样,我国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全球和国家治理难度都在增大。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与发展的,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取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复杂变化中的世界经济提供新型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破解当前“逆全球化”困局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并没有消极地“被全球化”,而是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遵循经济规律和国际经济秩序,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用市场吸引外资,以弥补我国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制度,以弥补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落后的短板;发挥人力成本优势,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又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正是巧借经济全球化之势,我国完成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进程,并没有按照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预设轨道运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取的利益也没能满足他们的胃口,而中国借经济全球化之势发展的进程和结果,是西方国家始料未及的。于是,西方有的政客和学者便将中国经济腾飞和西方优势式微归结于经济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便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逆(经济)全球化思潮也应势抬头。

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两者之间,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继续坚持经济全球化立场更符合我国利益。只是,中国所坚持的全球化已非昔日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化,而是中国方案的全球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导下的符合全球经济发展规律的全球化。这种新型经济全球化,正是我们所期盼和追求的,是保障中国利益并与世界各国共享共赢的。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中国方案的全球化之理论利器。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建立全球新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合作共赢新秩序的建立贡献了中国智慧

从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第一次对外阐释“命运共同体”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达70多次。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针对“逆全球化”思潮,中国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态度,“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并批评“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并号召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所以能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同,首先最直接的效果是有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继续沿着既定的轨道运行,从而抵御“逆全球化”思潮的影响,降低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损失,引导全球经济健康发展,促使经济全球化按照公平公正的方向前行。其次,这一思想不局限于经济利益层面,而是从人类命运的层面,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多维角度,表达了中国方案,为建立全球新秩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指导思想。虽然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但由于我国在适应全球化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中风险管控得当,总体上取得了扬长避短的效果。而“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地域壁垒、民粹主义思潮,对中国经济发展只有负面影响。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离不开国际舞台,在以特朗普为代表的“逆全球化”思潮起步初显阶段,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利器遏制其发展蔓延势头,对于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让中国理论重新站立世界道义制高点,为我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对其他不发达国家无情掠夺、残酷剥削的血泪史,本无正义可言。他们需要扩张,就强推“全球化”;他们感到利益缩水了,就修“美墨墙”,施“禁穆令”,建贸易壁垒,搞“逆全球化”。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文化的优势获得话语霸权,把西方的价值观打扮成普世价值,用所谓“平等、自由、公平、正义”美丽辞藻欺骗世界,挥舞着“人权”“宪政”的大棒,力图打压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运用“至高道义”的形象掩盖他们损人利己的实质。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真正站在全人类整体的、共同的利益角度,既与马克思“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著名论断一脉相承,又针对现实世界的不公正不平等的种种弊端,是“中国方案”解决世界难题的重要理论依据,必将越来越赢得世界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

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是建立在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基础上的,新兴国家是少数幸运者,中国的发展不是西方的恩赐,而是得益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秉承勤劳勇敢中国传统的亿万人民的艰苦奋斗。西方制造“中国威胁论”,目的是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和对富人俱乐部的不满情绪,把矛盾引向中国。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发展富裕后对待不发达国家的态度,打消了因西方媒体歪曲引导而在某些国家所形成的对中国的不信任心结。“一带一路”战略和成立“亚投行”的决策,是实践上对这一思想的佐证,对于中国树立正面形象,争取更多国际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拓展了爱国主义理论视野,丰富了爱国主义理论内容,引导民众正确处理各种思想困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时,需要正确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爱国主义的关系,纠正社会上存在的将两者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的认识偏差。

维护国家全局、长远和根本的利益,是爱国主义理论的主旨和核心。从国际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化争夺为共赢,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它是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扭转“国强必霸”逻辑的世界观表达,更是爱国主义的扩展和深化,是新形势下爱国主义的增量发展。从国家维度看,“命运共同体”思想可以克服地域、民族和个体的狭隘性,促进共同体成员同心同德振兴国家,与爱国主义在内容、目标和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

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高度关联的今天,闭关锁国必然落后,最终将被淘汰出局。将爱国主义理论置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视域去创新,爱国主义理论才能更好地解决全球化时代的诸多难题,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解释力。将国家发展放到人类命运大局中去思考、去筹划、去布局,才能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源、科技、人才、市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才能保持国家的长久繁荣昌盛。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导国家既超越传统“帝国”的局限,又突破“国族”建构的狭隘,有力地回击了严重影响爱国主义的两大思潮:全球主义和民粹主义。全球主义是西方强势国家制造的、试图控制全球化发展方向而为其牟利的新殖民主义意识形态,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坚持多边主义,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坚决摒弃“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民粹主义虽建立在本民族文化、传统、利益等认同基础上,但其极端化的、意识形态化的民族情感,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甚至暴力性。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追求的是合作共赢、“美美与共”的大同理想和多元文化认同下的共同价值,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谐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拓展了爱国主义理论,体现了时代特征,回应了时代需求。将爱国主义的视野,从国家民族拓展到人类视野;将爱国主义的利益观,从狭隘的国家民族利益拓展到在寻求人类共同利益中保障国家民族利益;将爱国主义的价值观,从国家民族价值观拓展到人类共同价值观与国家民族特有价值观的结合;将爱国主义的国家利益实现方式,从自力更生拓展到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将爱国主义的国际治理形态,从以斗争为主拓展到推动世界向对话协商、开放包容、权责共担的方向发展;将爱国主义的国家权力观,从通过战争进行国家权力分配,拓展到通过经济纽带确立并维系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国际秩序;将爱国主义的发展观,拓展到从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和我国长远利益的基础上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继承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又为全世界所有人开启了更适合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环境,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发展的最高理想,是中国人民最深沉的信仰和信念,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十分有利于爱国主义及其精神弘扬。

综上所述,在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等各个领域,无论是国际维度还是国内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国际社会的共享共赢、和平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思想根据。


【作者简介】

(1)卢黎歌: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隋牧蓉: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站博士后


【责任编辑:阮云志】


【本公众号同栏历史文章】

【推荐阅读-01】史上最悲壮的阅兵:仪式与意志

【本公众号其它历史文章】

【云说大咖-01】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


【云说大咖-03】中山大学-郑永廷

【云说话题-第1期】慢慢走,欣赏啊!

【云说话题-第2期】这些年,课堂上的手机党

【知识图表-概论-00】图表式系统教学法与新课导入


【引用来源】

[1] 原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6月30日第5版

[2] 封面图片:

http://www.16sucai.com/2016/01/75903.html 

[3] 作者照片:

1)卢黎歌教授照片:卢黎歌教授授权使用

(2)隋牧蓉博士后照片:隋牧蓉博士后本人提供

【特别鸣谢】

特别感谢所引信息知识产权所有权人!

引用如果有不妥之处,敬请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联系原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