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霸与学霸宿舍:成功学叙事的内卷与变味

郭雪梅 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 2022-04-30
「 在考研内卷、绩点为王、文凭至上这些现代社会症结之下,我们该如何理解“成功学”?
 | 郭雪梅
 | 蔥蔥

又到了一年研究生考试收获成果的季节,除了真实参与到这场战役的备考生之外,这种喜悦的氛围还围绕在各大高校和媒体之中。“xx班级成功上岸38人”“学霸宿舍强烈来袭”等报道不仅展示了上岸学子的优异成果,还间接掀起了互联网平台上的“学霸”宣传风。



 

从步入古早的“学霸”夸赞,再到如今组团出道的“学霸宿舍”宣传语,学霸一词如何潜移默化成为了我们的日常表达?在考研内卷、绩点为王、文凭至上这些现代社会症结之下,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成功学”? 

 

以“学霸”为名的成功学叙事演进

 

学霸一词由来已久,这种表达在学生群体早已成为了日常惯用语,而在不同的社会趋势与背景下,学霸也不仅仅局限于个体间夸赞或奉承的称呼,反而形成了不同的叙事表达。


标签主义学霸人设


在影视剧里,想要角色在大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就需要强调某些特质,学霸就是其中之一,这种人物学习成绩好、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例如《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里的吴智勋,每次考试都位居排行榜第一。

 

当然,由于剧情需要冲突,这种人设必将有着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期望过大的压力等矛盾,故事也是随着这样的矛盾激化或解决来展开的。另外,学霸必然爱学渣的情节更是经久不衰的老梗。在网络文学作品中,这样的角色人设也一脉相承。



除了影视剧与网络文学对学霸热爱外,现实世界对“学霸人设”的搭建也十分常见,特别是明星群体,极其喜欢以这样的标签宣传自己。一方面,这是由于明星自带的流量,可以宣传好好学习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营造明星光环,更好吸引粉丝,使之产生更深的认可。


但近年来,明星中的学霸人设坍塌事件也开始变成了常态。从翟天临“不知知网”到王力宏写不出李靓蕾般小作文,他们曾标榜的学霸光环在舆论争议下变得破碎不堪,甚至形成了“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简称“九漏鱼”)的网络众嘲。


由于“学霸”本身自带一种积极正向的暗示,人们会普遍在心中为学霸树立起高高的地位,但标签化的学霸人设往往只关心外界可见的东西,忽略了从内到外、从说到做的完整表现。因此,今天在媒介上展示的学霸人设极易引起人们的刻板印象,人设坍塌后也难以修复自我形象。


(二)流行语趋势学霸话术


青年亚文化的发展让流行语在当下变得十分受欢迎,这让人们以“学霸”为核心创作出许多新的内容。


一方面,是各类以“学”开头的称呼。学渣、学神、学婊、学畜、学酥……尽可能覆盖各类称呼的需求,特别是像学婊这样的表达,其实是将学霸进行再分类,即这种学霸考前可能废寝忘食或无所事事,考后则表现得很难过,但成绩出来却发现他们名列前茅。此外,这种说法还用戏谑的方式将学霸拉下神坛,并讽刺这种“假模假式”。


来自“小鸡词典”网友添加的词条


另一方面,则是以凡尔赛文学带起的学霸语录潮,例如“我下课了从来不复习”“这次才考了年级第二”。


流行语趋势下的学霸话术普遍具有亚文化反叛的特质,乐于解构“学霸”的高高在上,赋予学霸普通人的特质。而这样形成的叙事表达,通常是人们聚集在网络空间,吐槽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学霸与伪学霸故事,具有极强的个性化色彩。


(三)社交媒体时代学霸经济


社交媒体时代,让更多普通人拥有了成名的机会,同时也让商业思维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当网友乐于谈到xx学霸时,或许意味着这个人的商业价值正在提升,可以带来更多流量。


在小红书、知乎等社交平台上,有许多表现出具有“学霸”特质的自媒体博主,考研经验分享、直播买课成为他们的常用套路,“国内985高校毕业”“美国留学”等标签让他们可以迅速获得关注,从普通人一跃成网红。


另外,则是像《令人心动的offer》这类素人综艺,可迅速让一些普通人嘉宾获得商业资源,杂志邀约、节目录制不断向他们砸来,学霸标签本身成了流量生意的重要因素。


《令人心动的offer》学霸王骁


而社交媒体的表达也让媒体报道产生变化,即越新鲜的表达方式会越引起转发与讨论。例如,以“学霸宿舍”与“学霸情侣”为关键词的内容则比传统的报道某个人的成功故事更易获得人们的关注。


进一步看,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让学霸在网民心中更正面和印象深刻,这也推动着商业上对于这一标签的利用。社交媒体时代下的学霸,远不止一个称呼而已。


成功学与“学霸”宣传背后的逻辑

 

成功学与学霸一样,本身不具备贬义色彩。早年,成功学还尤其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发扬光大,在当时为人们提供一套独特的人生哲学模式。

 

因此,当我们谈到学霸或者它背后的成功学叙事时,其实本身也不是想批评他们,而是希望借此看到其造成的被遮蔽的惯性价值与思维。


(一)功利至上的内卷潮流

 

根据教育部官方数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创下历史新高,增幅达到21%,有报告预计,2023年考研报名将超过520万。而前不久公布的考研国家线数据显示,许多学科今年的分数线涨了10分左右,放在备考学子身上,则是更大的压力和竞争。

 

考研内卷,让许多现实发生改变。一方面,更多贩卖焦虑的内容层出不穷,让本身是为筛选研究型人才的研究生考试更功利化,间接让考试成为学历晋升的唯一通道。例如曾流行的高校学霸作息表,似乎只有普通人都按照这样的节奏去学习,才可以获得成功,但背后存在的误解是对于人体生物规律的忽略。


网传的学霸作息表


另一方面,细节上的内卷比拼让学生从大学开始就步入竞争,奖项、奖学金、绩点让我们更关注学业之外的东西,此前三联生活周刊发表的《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就曾对高校绩点竞争的白热化进行过分析。


其实,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优秀”“成功”与“学霸”这些词汇本身的不可衡量,每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天平。而在功利主义思维下,一切却又变得可量化,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在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以及他是否能带来利益。


逆袭成功模板叙事


成功学叙事有着极为模板化的表达套路。


首先是越逆袭越成功,例如三跨五战考清华、二本一站上岸985名校,这样的叙事表达在社交媒体上极易受欢迎,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反差故事的热爱。而这样的逻辑,会让人们限于对于这种上岸知名高校的成功想象,忽略了普通学校也有“学霸”故事。


 

小红书上的逆袭考研故事


其次,成功的故事都是相似的。在媒体的选择性突出之下,许多学霸故事具有极强的相似性,但事实上,每个努力的过程都是个体化的经历,这种差异性很难被表现出来。另外,社交媒体的情绪化表达,也让人们在看到这样的报道时,感动多于思考。


再次,像今天的“学霸宿舍”宣传,其实是集体性的成功学宣传,而非以往对状元这种个体的故事表达。它暗示了更多内涵信息,比如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个体努力或许要退居其后。

 

最后,当我们谈到“学霸宿舍”时,其实内心也会不自觉有“学渣宿舍”或者“游戏宿舍”的影子。学霸是对比出来的,成功也是对比出来的。


(三)精英表达商业谋利


商业化因素让成功学与“学霸”宣传有了许多潜在的转变。

 

一方面,学霸的成功故事原本作为一种正面宣传素材,而现在却演变为夹带私货的商业谋利,贩卖焦虑与鸡汤性质的内容变得更广泛,同时也让人们在百花缭乱的社交媒体中失去分辨力。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提供的个人展示平台,让“走自己的路”具有蒙蔽性。在当下的网络空间,个体成功故事的集中展览让人们更易相信自己也能成功,而其实这些多数是商业文化伪装出的“逆袭精神”,因为青年群体急需找到同类与精神支撑,商业文化协同“学霸”制造出的成功故事则可以更好感动他们。

 

反成功学 — 不当学霸,也有光明未来


从状元故事到学霸宿舍,从成功学机场读物到变成天才的一万小时定律,我们的社会乐于催促大家去实现成功,也善于用“成功与否”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而这就会形成对成功过度宣扬、对失败漠视忽略的惯例,进而也就恶化到方方面面。

 

威廉·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中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个人履历的竞赛,就如同两国之间的核武器竞赛。没有一个国家需要20000颗核弹,除非另外一个国家拥有19000颗核弹。没有人需要11项课外活动,除非另外一位学生参加了10项课外活动,那么其真正目的是什么呢?唯一的答案就是超越他人。”

 

他想在书中表达的是竞争成功本身会失去人最初的目的,崇尚成功的社会文化必然会加剧这样的情况,人会有“如同弗兰肯斯坦巨大的野心,永远不能被填满的‘我是最优秀的’那种饥渴。”


剧场效应:在剧场中,有一个人站起来看,其他人也会站起来,最后得到的东西没有改变,但却付出了更多代价


而当我们被这种实现成功的体系所规训时,也就被迫卷入这场无止境的竞赛战争,个人也越渐在其中迷失自我。就像学者蒋勋曾说的那样:“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


其实,我们在当下也看到许多反传统成功学人生的事例,例如硕士辞职之后做保姆,毕业于国内top级学校的学生,放弃安稳的就业选择,去体验外卖、卖保险的反向人生。



事实上,放弃被社会规训的成功学叙事,也依然能够有可期的未来。就像1998年《新华字典》说的那样:“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此外,在越渐浮躁的社会环境中,缺乏价值坐标的青年人还需要尽早摆脱外界的帮助,培养自我审视和保持本我的能力,能够学会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接受人生或许藉藉无名,接受可能的平凡自我。


参考资料:

[1] 学婊,词义来自小鸡词典

[2] 威廉·德雷谢维奇.优秀的绵羊.九州出版社.2016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图片来源:网络



【北大社媒作者征集ing】

如果你认同北大社媒平台的价值观,对社会化媒体上的各种现象有好奇心和探索欲,热爱挖掘各个领域的新鲜话题,或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快加入我们作者行列!娱乐、社会、文化、科技互联网、行业洞察......和各领域一群有颜有趣有学识的家伙们一起认真研究,深入讨论,顺便捞个小黑钱!成为我们的作者或粉丝投稿联系13623315168(微信同号,请务必注明备注),注明作者征集/粉丝投稿,并说明下你熟悉或有兴趣的写作领域~ 期待你有风格有深度的文笔!



推荐阅读


网站 | www.csmrpku.com

微博 | @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

转载、投稿、合作等,联系微信号 | 13623315168



都看到这里了

还不点一下“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