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浩武/钱海峰:聊聊明天开幕的「照见未来的灵光」摄影展 | 风面·报道

摄影新媒体 风面 2019-11-17

△ 明天开幕,摄影©贾军松


于效祥艺术总监,鲍昆学术主持,唐浩武、徐杰、张曦策展的《照见未来的灵光——致敬摄影术诞生180周年摄影展》,将于2019年8月17日10:00在主办方「中国摄影家协会宁波艺术中心」开幕。摄影新媒体「风面·报道」团队,视频采访了策展人唐浩武和参展摄影师钱海峰


嘉宾


唐浩武 | 策展人之一


钱海峰 | 参展摄影师之一


#视频时长:06′32″  (全屏观看、效果更佳)


采编 | 陈衍勋

拍摄/素材 | 唐浩武/钱海峰

剪辑 | 陈衍勋



■ 视频访谈(文字版)


■ 风面的影友大家好,我是《照见未来的灵光》摄影展的策展人唐浩武。

■ 风面的影友大家好,我是参展摄影师钱海峰

欢迎这个周末来宁波,与我们共同参加这个摄影展览。



谈谈对“灵光”的理解


■ 唐浩武

“照见未来的灵光”摄影展,是为了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而策划的一个展览。这个展览我们邀请了10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摄影师的作品。我们想通过这10位摄影师不同的观看方式、不同的摄影语言、不同的思维角度,甚至不同的摄影材料来展示自摄影诞生至今,摄影发展的多维性、复杂性和丰富性,以及摄影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永恒的魅力。


这个所谓的永恒的魅力,就是摄影所带给我们的超越时空、超越人群、超越摄影本体,所能够散发出来的能量。这种能量也许就是本雅明所说的“灵光”。在今天看来,摄影的“灵光”就是摄影师通过摄影术凝结在照片之中的思想花火、情感涟漪和观念聚合,这是隐含在照片之中,而又不局限在照片内容,它是能够给历史意义,并昭示未来的时空片段。当然这个灵光是需要每位观众在观看展览的过程当中自己品味,并能与摄影师产生同频共振而得到的。这也许正是摄影迷人的地方。



为何长期关注“绿皮火车”?


■ 钱海峰

这次我带来的作品是《绿皮火车上的面孔》,绿皮火车是我长期关注拍摄的项目,在绿皮火车上我也非常在意人的面孔,都说面孔是人内心的映照,绿皮火车的座位它不像高铁座位是面对面的,你不得不面对一张张迥然不同的面孔,喜怒哀乐都会写在脸上。在刷脸的高铁时代,坐绿皮火车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底层的老百姓,这些人同样具有一张时代的面孔,充满了沧桑,并透着草根般的活力,无畏又随性,细腻而深刻。我拍下的每一张面孔,都是一次有缘的遇见。萍水相逢后变成匆匆一瞥,这些照片构成了我们彼此间的一段经历。



介绍几组比较特别的/令你印象深刻的作品


■ 唐浩武

作为策展人我对参展摄影师的作品都非常喜爱,读他们的作品仿佛是在读一篇篇美文,时时有惊喜,像钱海峰和贾军松的作品非常的质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而郑川和钱儒雅两个作品虽然有些烧脑,但一些哲学的思考。慕容拖鞋和许海峰的作品他们有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和情感投入,这些作品我认为都是值得细细研读和品味的。



通过拍摄,自身获得了什么?


■ 钱海峰

在这些照片当中我也能够看到我自己的那些影子,看到生活的辛酸和幸福,我也希望来看展的东钱湖畔这些观众,能够在这些照片当中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或者曾经一些生活的状态。



“移动互联+全民摄影”语境下,摄影如何照见未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 唐浩武

在今天移动互联和全民摄影的时代,摄影的发展已经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一方面摄影迅速的走下神坛,成为全民娱乐和全民消费的对象,当然,也有一些摄影成为揭露时弊的证据。另一方面在严肃的摄影师面前,摄影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尊严,他们用它来记录历史、抒发情感、承载思想。我觉得这两个方面都可能影响未来历史的发展,但是我更推崇的是严肃的摄影,因为它能够启迪人心,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也能够从中窥探我们的未来。最后,我仍然希望在宁波东钱湖畔与您相遇,我们来共同寻找摄影的“灵光”,谢谢大家!

    


■ 展览海报



■ 展览前言


1839年8月19日是摄影术诞生的日子,它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开始,人类从此找到了留住光线的方法,同时睁开了观看世界的第三只眼睛。摄影术的发明不仅凝固了流逝的时光,延伸了人们观看的距离,更影响着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态度。经过180年的发展演变,当今的摄影术已然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而深植于每个人的生活,影像泛滥已成为时下景观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资本借助影像俘获消费者,进而实现对消费者的“奴役”。在“移动互联+全民摄影”的语境里,人们不是消费影像,就是被影像所消费。


然而,仍有一些摄影原教旨的殉道者,在摄影的道路上保持着特立独行的姿态,不与世俗欲望相苟合,偏执地以摄影认知世界,以摄影阐释世界,以摄影拓展观看的视界。他们试图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保持摄影应有的“灵光”。在本次参展的摄影师中,许多人都保持着对摄影朝圣般的热情,长年以摄影作为他们人生执守的教义。缘于此,在观看他们照片的时候,我仿佛总能“感觉到有股不可抗拒的想望,想要在影像中寻找那极微小的火花,意外的,属于此时此地的”。“渴望去寻觅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在那长久以来已成‘过去’的分秒的表象之下,如今仍栖荫着的‘未来’”。瓦特·本雅明这些描述摄影作品中“灵光”语句,竟然在穿越了80多年之后,准确道出了我在观看摄影作品时的期待。这不仅是“什么样的摄影能吸引我们”的分析概括,更是对历代摄影者提出的作业命题:摄影如何照见未来?如何回答这一命题是横呈在许多严肃摄影师面前的终极考问。


因此,本次摄影展亦可以看作是国内摄影师对他们心目中的“灵光”的集中解答,尽管每个人提供的答案各不相同,也远非尽善尽美。但他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观看方式,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影像穿越时空,留住生活的真相;让影像照亮人心,昭示仍栖荫着的未来。我亦期待他们的作品在明天依然能闪烁着折向未来的“灵光”。


唐浩武 

2019年8月


■ 部分参展作品



△ 生活的背影,摄影©贾军松



△ 游山玩水,摄影©黎明




△ 药·物,摄影©罗斌




△ 山河故人,摄影©慕容拖鞋



△ 绿皮火车上的面孔,摄影©钱海峰

△ 你收集的是一部分的自己,摄影©钱儒雅


△ 处女座,摄影©汤凌霄


△ 尘缘,摄影©谢松


△ 公园里,摄影©许海峰



△ 小径分岔的花园,摄影©郑川


往期「风面·报道」

▶ 长安摄影周艺术总监李志良:面朝大湾区,看海边的风景

▶ 《顿——广东摄影群体展》全面抢鲜看



· EN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风面微信号

不错过精彩内容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