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直接摄影向现当代艺术大师的一次致敬 ——MAMM观展与参展札记 | 吴国勇

吴国勇 风面 2022-12-19

编者按:“中国共享单车坟场现象”虽已退潮,但带给中国乃至世界的反思不应就此终止,也的确没有终止。集中反映这一现象的直接摄影专题《无处安放》,在2018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首次大规模展出后进入了国际视野。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法国巴黎荣军院地铁站独立公益个展(展期1年);2019年10月,金边国际摄影节(PPP 2019)个展;2019年11月,莫斯科多媒体艺术博物馆(MAMM);2019年12月16日,韩国电视台纪录片《机器的归属》摄制组采访《无处安放》摄影师吴国勇,并一同前往山东某市依然健在的共享单车坟场外景拍摄……“直接摄影介入社会并生效”的影响力,依然在持续。


△ 韩国电视台纪录片《机器的归属》摄制组与吴国勇在山东某市共享单车坟场,2019年12月16日



用直接摄影向现当代艺术大师的一次致敬

—— MAMM观展与参展札记


图文 | 吴国勇

视频拍摄剪辑 | 吴国勇


#视频时长:7′50″

△ 拍了些素材,连同MAMM给的素材一通乱剪。背景音乐用了“胡桃夹子”里的圆舞曲,那真是美好的一次体验。


2019年11月27日,我受邀携作品《无处安放》参加了莫斯科多媒体艺术博物馆(MAMM)的展览开幕式。展期从2019年11月27日至2020年1月26日,为期两个月时间。


MAMM的全称是Multimedia Art Museum, Moscow,其前身是莫斯科摄影之家。是由俄罗斯文化部和莫斯科市政府资助的文化和附加教育机构,坐落在俄罗斯莫斯科市中心的Ostozhenka大街16号。在馆长奥尔加·斯维布洛娃(Olga Sviblova)女士打理下,MAMM虽遗存着摄影的基因,但更多是致力于挖掘本土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及将世界上最顶尖的现当代艺术作品带给俄罗斯,已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现当代艺术博物馆之一。 


其实莫斯科还有一家Moscow Museum of Modern Art,即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MMOMA)。我此前因为是Multimedia而不是Modern还有些小嘀咕,事实证明我孤陋寡闻了。MAMM在俄罗斯鼎鼎有名,是俄罗斯唯一一家凭借着策划大型展览及节日项目而赢得声誉的博物馆,在莫斯科的艺术博物馆中排名仅在克里姆林宫、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和国家美术博物馆之后,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车库当代艺术中心之前。


△ MAMM外观


△ MAMM内景


去MAMM展览这事要从参加2018年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说起。连州展不久,经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艺术总监段煜婷老师推介,MAMM馆长奥尔加女士在今年的元月份联系我,邀请我参加6月份的MAMM双年展。但因为双年展的作品早已排满,实在塞不进去,便推到了9月,到了9月才最后敲定在11月以日常展览会的方式开展。日常展只在艺术馆自己的展厅做,所谓“铁打的展馆,流水的展览”,这就有一个排期的问题。MAMM自身的4层展厅满打满算也就不到4000平米,只能算是中等规模,展位非常有限。以MAMM的地位,展厅一年四季没有空过,一般都要提前一年时间去准备和安排。因为确定引进一个展览涉及到许多工作细节要做。比如这次的卢乔·丰塔纳(Lucio Fontana)的回顾展,几乎囊括了丰塔纳所有重要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和装置,洋洋有200多件。这些作品散落在各位私人藏家及机构藏家手上,所以要预先和各位藏家协商好借展事宜,过程琐碎繁杂自不待言。为此在丰塔纳作品开展前一晚特地做了一个预展,先后上台的将近20人,都是为借展出过力的机构代表和个人。相比之下,《无处安放》的作品准备虽没这些麻烦,但也经历了这番曲折。可见要登堂入室,进入高水平的艺术馆做次展览不是件容易的事。


没想到两次“延期”给了我意外的惊喜,让“无处安放”能和三位顶尖艺术大师的经典之作同时展出,这是我之前不敢想的。


△ MAMM同期4个展览(MAMM官网)


这4个展览分别是:

弗拉基米尔·扬基列夫斯基(俄罗斯):“英雄纪念碑”

卢乔·丰塔纳(意大利)回顾展:“喷泉之光”

弗朗西斯科·因凡特(俄罗斯):“隐喻·形而上学·变形”

吴国勇(中国):“无处安放”

 

依次介绍如下


1.弗拉基米尔·扬基列夫斯基(俄罗斯):“英雄纪念碑”

展览时间:2019年9月18日至12月9日


弗拉基米尔·扬基列夫斯基(Vladimir Yankilevsky)是俄罗斯著名的当代艺术家。1938年出生于艺术世家,2017年在80岁生日前去世。


扬基列夫斯基与前苏联许多艺术家不同,他不仅在寻找一种通过艺术传达对现实的态度的方法,而且他还对传统上贯穿于整个艺术史的全球形而上学问题感兴趣:生与死,神圣与恶魔,道德与不道德,短暂与永恒。他的的作品独特而有趣,在现代俄罗斯和世界当代艺术中占据着特殊位置,生前在世界上做了40多场个展,被包括巴黎蓬皮杜、伦敦泰特、俄罗斯路德维希等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画廊收藏,也是前苏联时期首先进入西方的俄罗斯艺术家。代表作品是“主题与即兴创作”,“体验空间”,“情感解剖”,“自画像”,“突变”,“盒子里的人”等系列。


MAMM的这次展览,是对1994年在巴黎同名展览的一次重建。展出了他所有系列的绘画、水粉、蚀刻、拼贴画、雕塑以及装置。 


△ 弗拉基米尔·扬基列夫斯基-“英雄纪念碑”雕塑与绘画


“英雄纪念碑”是根据艺术家1994年在法国La Base Center展览中的绘画而复原的雕塑,这座雕塑是他不朽的画作“抽屉里的人”的发展,表现了社会与生存之间的空间冲突,揭开了“盒子里的人”的悲剧。 


△ 弗拉基米尔·扬基列夫斯基,自画像系列


这是弗拉基米尔·扬基列夫斯基著名的一个系列,这些自画像与肖像没有外在的相似,而是隐喻地“打开了艺术家的脑袋”,并阐明了艺术家不同生命时刻“内省的视野”。 


△ 弗拉基米尔·扬基列夫斯基,“存在与永恒”系列


△ 弗拉基米尔·扬基列夫斯基,“抽屉里的人”系列


△ 弗拉基米尔·扬基列夫斯基,从周期“城市”开始


△ 弗拉基米尔·扬基列夫斯基其它作品



2.卢乔·丰塔纳(意大利)回顾展:“喷泉之光”

展览时间:2019年11月27日-2020年2月23日

 

卢乔·丰塔纳(Lucio Fontana)是意大利国宝级艺术家,名声斐然的“割画”系列创作者、空间主义的创始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幻想家之一,被认为是极少主义的始祖,从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到今天,他的作品深深影响了几代艺术家;他也是饱受争议的艺术家,只是因为在画布上划了几道口子就能卖到2000多万美元。在巴黎蓬皮杜、伦敦泰特,罗马的现代艺术馆,我都看过丰塔纳的作品,这已然成了这些牛叉艺术馆的标配。所以当在MAMM一下看到200多幅作品组成的丰塔纳回顾展时,首先有点晕菜,然后就是深深的惶恐,能和丰塔纳这样的大师邂逅在MAMM这样的艺术殿堂并同时做展览,无论如何都感觉不真实。


如果时间再往前推几年,面对这些划破画布的作品我一定会茫然失措:凭什么?丰塔纳随便几刀就能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我要是划破肯定找我赔钱?及至被带入到艺术的汪洋大海,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多么无知。艺术家和哲学家、科学家一样,都是顶尖的一帮人,在不断探索着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边界,引领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艺术大师们更是用自己的才华创造新的美学逻辑和体验模式,一点点拓展人类表现的可能性维度。这些图像自主或不自主地留在人们的意识中,构建起我们的认知方式。


要感谢吴毅强博士,老听他的课之后终于对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个大概齐的框架。艺术就像科学一样,具有自我发展的逻辑。比如物理学如果没有爱因斯坦还停留牛顿时代,就不会有20-21世纪的信息爆炸。艺术史的发展,尽管有过漫长的黑暗中世纪,但总体还是被一帮牛人牵引着人们走向光明。就像丰塔纳所说:“我想扩展空间,创造一个新的维度与宇宙相连,好像它能够无限延展,突破图像的平面局限”。划破的画布让我们的视线投入到那条狭小的缝隙后暗黑的世界,也许那就是我们未知的宇宙。每一个开创了全新视觉体验的艺术家,都会在艺术史上青史留名。比如杜尚,比如卢乔·丰塔纳。理解对卢乔·丰塔纳(Lucio Fontana)的作品,为我们寻找当今发展艺术的新方式提供了重要动力。


这次的丰塔纳回顾展是俄罗斯与意大利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之一。在卢乔·丰塔纳基金会协助下,MAMM征得全球众多顶尖博物馆、美术馆、研究所和私人藏家的支持予以借展,展品涵盖了丰塔纳雕塑、洞孔系列、划刀系列等,非常丰富。 

卢乔·丰塔纳,雕塑


△ 卢乔·丰塔纳,洞孔-“空间概念”系列


△ 卢乔·丰塔纳,刀割-“空间概念”系列


△ 卢乔·丰塔纳,多种艺术形式的“空间概念”系列


△ 卢乔·丰塔纳,空间的概念-天堂乐园


△ 卢乔·丰塔纳,空间的概念-小剧院


△ 卢乔·丰塔纳,特蕾西塔的画像


△ 卢乔·丰塔纳(Lucho Fontana,1899——1968)在创作


△ 和大师合影



3.弗朗西斯科·因凡特(俄罗斯):“隐喻·形而上学·变形”

展览时间:2019年11月27日-2020年2月16日

 

弗朗西斯科·因凡特(Francisco Infante)是前苏联非官方文化的杰出代表,1996年俄罗斯联邦国家奖的获得者,公认的当代俄罗斯艺术家,俄罗斯动力学艺术奠基人。在PS技术诞生前30年,他用天才的想象来探求宇宙间隐藏的美感和其中自相矛盾的可能性,并创建了一个复杂的景观系统,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工物对象的“建构主义”观看俄罗斯动力学艺术的领导者之一。他目前在莫斯科生活和工作。 


因凡特重要的作品包括“星空的重建”、“人工制品”、“延续”、“应用程序”等系列,通过对宇宙形而上学问题的反思,他创造出自己的艺术语言以表达宇宙的无限性,即用艺术的几何形式人造物件,并置于自然景观中形成新的景观,从而表达自然与人工之间新型关系,以及所产生的美丽与和谐。因凡特的这些作品被收藏在俄罗斯和世界主要博物馆中。 


△ 弗朗西斯科·因凡特,“星空”系列


△ 弗朗西斯科·因凡特,“人工制品”系列


△ 弗朗西斯科·因凡特,“三角形的生命”系列


△ 弗朗西斯科·因凡特,“从循环开始”系列


△ 弗朗西斯科·因凡特,“应用程序”系列



△ 弗朗西斯科·因凡特,装置


△ 和76岁的弗朗西斯科·因凡特在一起,这是4个参展人中还活着的两位



4.吴国勇(中国),“无处安放”

展览时间:2019年11月27日-2020年1月26日

 

“无处安放”的展览在MAMM一楼的三个展厅和一个视听室,策展人挑选了27张照片和一个视频完整呈现了这个展览。


策展人在展览前言中写道:“MAMM推出这个项目,旨在说明即使有保护环境或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美好想法,但如果没有得到充分考虑,也可能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吴国勇用他卓越的工作,使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也给了我们警示的一种范例”。


△ 策展人团队


△ 展厅入口的主题墙,有俄语和英语两个版本


△ 展厅,后面一个是视听室


总体感觉,输出、装裱、灯光以及布展都非常专业,视听室的观看体验非常好。策展人细心地将视频都加上了俄语字幕。


△ 开幕式


因为扬基列夫斯基的“英雄纪念碑”在9月份就已开幕,其余3个展览于2019年11月27日晚7点同时开幕。丰塔纳基金会的代表、因凡特和我本人出席。这个时点刚好进入北京时间的28日,我的生日。一切都太过完美,让人觉得冥冥之中老天实在太眷顾我了,送给我这么好的生日礼物。


开幕式来了很多人,将一楼大厅挤得满满当当,说是来了很多俄罗斯艺术圈大佬,此外是媒体界人士和艺术爱好者。除了丰塔纳及MAMM的强大影响力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开幕式时不用买门票,还有酒会,懂行的艺术爱好者自然纷至沓来。


MAMM馆长奥尔加女士很能说,每介绍一个艺术家及作品总是滔滔不绝,给我安排的翻译琳达不时会择一些要点翻译给我听。当奥尔加女士介绍我的作品时,有很多溢美之词。我在简单发言时说:“正如大家看到的,在中国高速发展中出现了很多奇葩的景观。资本的推动就像一股潮水将我们这个社会冲击得七零八落,共享单车墓地就是由资本堆积而成的社会奇观。我有幸以一个摄影师的身份,记录下这个景观呈现给大家,是希望能让大家保持一份对资本的警惕,如何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保护好我们地球的资源与环境”。


△ 媒体采访及报道


按MAMM给我的反馈,这个展览非常成功,被评论家推为月度莫斯科最值得观看的12个展览之一。专程看展的人很火爆。在现场我就不断遭遇观众追问,why? 我想这很大程度可能无关艺术,而是惊奇。俄罗斯地广人稀,即使在莫斯科也很少见骑自行车的,他们自然无法理解这种奇观。


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可收看当地媒体对于MAMM展览的视频报道。






△ 观众及与观众互动



这位北京帅哥一个人到俄罗斯旅游,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得知消息,特地跑来参加开幕式,看来是个段位不低的艺术爱好者,也是现场唯一所见的同胞。后来我们分别去了圣彼得堡,还相约去马林斯基剧院一同看了一场经典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缘分。



给我担当翻译的琳达女士是位戏剧家,专注于将中国戏剧引进推介到俄罗斯。她是MAMM的老朋友,友情客串一下 



和丰塔纳基金会的奥尔加女士,她来自意大利,感谢她的欣赏

 

还有件事要汇报一下,MAMM已决定收藏这次展出的所有27幅照片。

 

最后用这个项目的学术支持罗大卫老师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结束这篇冗长的札记吧。


永远不要低估直接摄影的力量,如果你觉得摄影没用,那只是你做的不够好而已。所谓当代艺术和直接摄影之间的鸿沟,我觉得更多还是认知造成的。传统的(包括当代艺术家)总是会认为直接摄影可能主观的艺术创造性相对太少、太简单了,但实际上他们的这种观念依然是在“本体论”和“身份问题”的范畴里纠结。能提出、呈现当代问题(当然视觉上也肯定要站得住),并让观众产生广泛共鸣的,才是牛逼的当代性摄影或艺术。从评论家和媒体以为“无处安放”是“摆拍”的反馈看,他们对艺术表达形式的认知趋于模式化,而对社会现实细节显然是缺乏了解的,这是一种“精英意识”主导的现代主义艺术思维的遗存。也就是重艺术,但缺乏社会调查逻辑。殊不知,中国当下的奇葩,秒杀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如果能把司空见惯(的这种奇葩)转化为直接摄影表达,(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以为记。


· END ·


编辑 | 风少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风面微信号

不错过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