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少有人捐款给中国大学,而外国大学能吸引如此多的捐赠?

陈思炜 知己职彼 2020-08-18

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我觉得我们需要:
1.先讲讲美国的大学,再回头讲国内的大学,了解运营机制上的差异。
2.再结合第一点来看一下捐款对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意义。



1.1首先得讲讲美国大学的类型



public公立, private non-proft私立非盈利, private for-profit私立盈利,当然大部分是非盈利的,盈利性的占比不大。捐赠方面有货币和有价证券的形式(叫endowment为主),也有以实体,比如房产、设备、艺术品等为形式的(叫donation)。


上一段落提到的public公立学校的收入来源当中大部分来自政府(联邦、州政府和学费),来自校友的捐赠比例很低。而private的学校,在收入来源方面,捐赠的占比就非常大,博士研究生给学校的捐款是最多的,占到博士阶段学校其他收入的近70%,接下来是本科,差不多约65%(也是一样,这个比例占到本科阶段收入其它各类收入的65%左右),最后最低的是硕士研究生,约20%。



换个角度,综上也可以大致看出美国本科教育是最精华的部分,博士研究生因为基数相比本科小很多,所以我这边强调的是本科教育。


美国的大学学生在接受完本科教育后,很少选择读硕士,美国的教育从大学的博雅教育开始就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人格,并通过各方面的启蒙和引导(教授、教职工、包括求职顾问和学术顾问、校友)让学生找到自己明确的人生方向,独立自主的能力。

所以大多本科生已经获得了最大化的教育带来的收益,因此对学校的感谢也是边际效益最大化的阶段,自然更愿意感恩。


我在美国读的是商科,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自毕业起每年会把自己年收入中的一定比例回馈给母校,还在大陆地区为母校的各项推广项目做各项支持,我在各项对外活动和节目录制中也屡屡自豪地为母校站台。



1.2再来讲讲中国的大学



国内的大学目前来说还是以公立的为主,从排名当中可以看出公立学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力量,因此参考以上对美国大学的理解,就可以判断国内学校很少依赖校友的捐赠,因此也并不存在给母校捐赠的这样的价值体系。


相信随着2016年国家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推行和逐步落地,民办(私立)学校也会逐渐崛起,相信后边给学校捐款的氛围也会逐渐形成(篇幅有限,就不做深入展开了。)



2.解释了捐款后,讲讲学校拿了钱有什么用



简单来说,捐款的多少对学校这样一个entity/organization来说是全方面运营更好的基础,有了更多的钱,可以聘请更多顶级的教授(师资),也可以给予顶级的生源更多的奖学金来吸引人才;


同时学校在品牌方面也需要经费来做宣传,在排名本身也会很现实得需要去公关游说(lobby)获得有投票权的学校的投票。


这些相互之间也会有加成效果,师资好了,对学生的吸引本来就更大,品牌做好了,对师资和生源也都是有利的,排名提升了,也是对这些都有益处的。



说到这,大家应该很明确了,捐款对学校来说,就和营业收入对一个组织一个公司来说是同等重要的,捐款只是学校获得收入的途径之一,对私立学校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对公立学校来说相对重要性低一些。获得捐款,一个组织才能有存活survive,活下来再考虑怎么让组织变得更好。


部分网友热议:


对于以上评论,你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交流。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简介



Siwei Chen (陈思炜)


* 世为教育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上海高教联合委员会会员;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学院杰出校友,经济学学士、金融学硕士;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特聘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外导师,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客座教授;

* 畅销书《方向的力量:商科职业规划》作者;

* 前国内高端留学机构华东区&华南区总监;

* 曾全职供职于迪拜主权财富基金-迪拜世界资本(PE-私募股权投资);

* 曾全职供职于欧洲最大投行-瑞士银行(UB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