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10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中国式审美:社会精英正在一步步毁掉我们的城市

金镁 世界华人周刊 2021-01-12



华哥说

我们真的不能再简单粗暴地理解审美。

作者:金镁

来源:走寻(ID: zouxun1949)

全文3653字,读完大约6分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016ckfj2k&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观看 中国人的奇葩审美


最近,热播近二十年的《锵锵三人行》突然不“行”了。惋惜的同时,「走寻」团队对它的一期节目倒是印象极其深刻,它就是视频里中国人奇葩审美集锦了。


  • 尼采说,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回以凝视。凝视杀马特过久,杀马特回以凝视。


  • 快乐家族也曾经杀马特过,他们埋葬了爱,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张杰


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暂停了,但传播力更强危害性更大的奇葩审美却依然大行其道...

 

河北白洋淀荷花大观园金鳌馆


先来说一个2017年网选最丑王八建筑,没有骂街,而是在举世瞩目的雄安新区,白洋淀荷花大观园金鳌馆的造型,竟然是一只六层楼高的超级大王八造型。雄安新区(或者说新区成立前)的规划部门呢,既没有好好“审”,更完全没有达到美,这其实是不作为啊!


歙县示范总工会幼儿园,好惊恐的悟空


难怪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建议,对于管理社会事务的党政干部,特别是城市管理机构的地方干部,应该加强艺术素养的教育,在基本知识考核中加入审美品质的考核。


类似的符号化建筑在中国大行其道


对于当下种种奇葩审美,也难怪老炮冯小刚忍不住狂喷:“过去咱们汉族可没这么不着调,东方美学也不是这景象。咱能自信点儿,素点儿,雅致点儿吗?不是把所有鲜艳的色儿都堆一块儿就代表美了。那叫臭美。洋人们很阴险,把雅致的色彩留给自己,然后让咱们不着调,愣说大红大绿非常中国。其实意思是说,他们丫哪儿懂色彩调子呀,他们要懂了就不是中国了。咱们有一部分人还真听不出这是损你呢,还顺杆爬,把寒碜当特色,把挤兑当美誉了。”



  • 梁思成手绘故宫文渊阁


不仅现在众多的建筑丑得让人想哭。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序言中公开向后世诉苦,他为中国古建筑的状况潸然泪下。但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今日国人的审美状况,比起数十年前的中国,低到了历史极况,如果他有幸活到今天,看到满目苍夷的土地上,矗起了这样一座座恐怖的怪物,想必,他直接投未名湖死了。


  • 建筑与环境的尴尬关系


死了清净,果不其然,时隔几十年,梁思成故居也被拆了,曾荣获国际建筑最高奖项的建筑师王澍更是痛哭流涕。不过梁思成听不见了。


一提到现在的中国建筑,满目都是丑建筑,满眼都是泪,难道这只是建筑师的眼泪吗?不!所有老百姓都摸着辛酸泪!


  • 三亚大东海1号港湾城,好大一个菠萝


放眼今天的神州大地,富强安乐的中国遍地高楼,试问,又有哪一座不是审美的“殖民地”?


  • 浙江嘉兴市东方巴黎小区(山寨版巴黎凯旋门)


我们的建筑要么山寨西方,要么生搬硬造,哪有美可言,哪有中国元素可言?相关部门不懂审美,花再多钱搞建设也只会换来一片贫瘠和荒诞。


  • 江苏江阴市人民法院(山寨版美国国会大厦)


山寨白宫类的符号化洋气建筑、不伦不类的土别墅几乎成为每个城市的标配,大家都不在城市空间旅游了。


  • 北京门头沟气象局(山寨版克里姆林宫)


因为光看建筑和规划,中国大多数城市都大同小异:许多城市缺少个性化特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城市建筑抄东抄西,东拼西凑,缺少独特艺术品位;在一些地方的城市改建中,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古迹被拆掉了,人文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


  • 江苏苏州相城区华元路桥(山寨版伦敦塔桥)


即使要在建筑中融入传统文化也全是糊弄外行:传统被简化为装饰符号强加在现代建筑的表面上,恰恰扼杀了传统真正的意义。


  • 秋水山庄修复前后对比,真是修复“黄”了


我们满心欢喜地以新修旧,被修复后的古建却凌乱在风中,这样破坏性修复比比皆是,实在是不伦不类;追求古典风格时,建筑一看就是古典元素的拼凑,敷衍了事。


其实,城市建设要害部门(如规划、建筑、城管、文化、旅游、广电等)干部的配备上,应该适当增加一些高端文化艺术人才,创意设计人才,生态环境评价保护人才,使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为城市软实力、强文化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 济南火车站前后对比


首都北京最有特色的四合院越拆越少了,而处处透露着淫欲的大裤衩却成为城市兴起的地标。享誉世界的著名地标济南火车站,也在专家学者和民众的强烈反对中被强行拆除,曾经它也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登上清华、同济的建筑类教科书,代表着百年中国在某一阶段的美学历程。


  • 石家庄的一个影视城 ,这不是PS,不是效果图


同时被上海和天津引以为傲的众多建筑,却大都是殖民地的遗迹。全国各地的古建筑,因为城市的发展和当代审美的建立,被拆除殆尽。这热辣辣被打脸的感觉,酸爽!


  • 四合院的壮观景象


而在美国,陶渊明喜欢的鸡圈和自家小农院子却火得不行,很多家庭更是非常羡慕中国的四合院:“太好了,可以和自然接触,没有高楼大厦的压抑”。


  • 最大的茶壶实物造型建筑——湄潭“天下第一壶”


甚至很多家庭只是为了能满足养鸡、能有个小院的愿望,就要横跨几个城市换掉工作搬家。巴菲特的农民儿子不炫富不惦记老爸富可敌国的财富,却只醉心于静谧的农场生活。


  • 又一个城市地标——喜庆的蟾蜍


西方人越来越强烈感受到东方恬静淡雅美学的无穷魅力,而我们自己却被迫在硬邦邦冷冰冰的建筑里,品味各类奇葩美学。


这些都因为有关部门的审美缺失和没有文化自信,所以地产商或者其他商业巨头才有机可乘,用各种概念和缤纷的效果,击碎大众本来就不健全的审美,而后就可以让信众兴冲冲地掏腰包了。


  • 台南嘉义高跟鞋教堂


从杀马特、中华韩版英伦风爆款,到刚刚冷淡下来的锥子脸直播网红,再到快手红人,正是刚刚脱离贫困的一部分人,对于精英审美的拙劣模仿,也成为中国审美鄙视链的底端。


  • 看看后面的房子就饱了


被奇葩审美长期感染,人们的感性神经已经被麻木了,对于美和不美已经没有准确敏锐的判断能力了。


  •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精华缩影七星公园内的雕塑


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精英阶层不懂审美,才是今天中国奇葩审美的成因。在审美面前,精英引以为豪的文化自信也不攻自破。


  • 英国艺术家Kim Laughton搜集的淘宝图


被攻破的同时,外国人也来补刀。视角独特的艺术家Kim Laughton,长年累月在他的博客中贴出充满奇趣的淘宝广告图片,他把这一艺术流派戏称作“淘宝媒体”,博客里数以千计的奇葩图片在国外大火,同时他这些图片,重新创作,制造出极其生猛、荒诞的新兴艺术形式。


  • 这就是传说中的淘宝爆款 


原来万能的淘宝现在又有了个新功能:中国民间超现实艺术在线展览馆。偌大的淘宝,正是中国老板们审美奇缺的最显著缩影,美工都或多或少懂得审美,但在淘宝店铺老板的授意下,做出的这些尴尬作品,大多数都违背他们的设计初衷。


  • 与时俱进的饭店“门神”,鬼见了都怕


不仅淘宝店铺老板,其他行业里没空研究审美的土老板,自然还是遵循中国的老传统,加上刺眼强烈广告效果,色彩感知多以表达吉利祥瑞的寓意为主,以“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配黄,喜煞娘”为优先原则。


  • 这些红色标语才是真正的中国牛皮癣


其实我们这些普罗大众最委屈,我们审美水平再高,也没经济实力将之物化,进而影响或提高别人的审美。所以我们大多数人的审美,还是被商业潜移默化地影响。


  • 曾是艺术的书法牌匾,而今成为低俗的广告代言


谈到商业上的设计,我们不得不承认,别的不说,单说港台的招牌和灯箱广告中美术字的审美,和大陆各种招牌设计,就是一天一地的差距。


  • 香港的店铺招牌


更有甚者,知乎上,有一个浏览量超过1500万、关注者约3万的问题,“国人的审美大体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其中最火的回答有七万多人点赞,从最有共鸣的角度图解了大众的视觉审美,写到我们日常的建筑、装饰物、图片审美等等,“妙趣”横生,辛辣异常。


  • 窗户是神笔马良帮着画的


担心精英的审美时,重点不在于美,而在于精英如何去审。审慎的态度正是他们最稀缺的。最近朋友圈经常有美术书法纳入升学考试之类的一些文章刷屏,大家都欣喜地感到从国家从面再次强调艺术教育重要性,似乎预示着中国人审美水平的飞跃性提升。


  • 孩子的世界从小被这种摇摇车充斥,恶俗从这里开始了


其实,如果我们对这种现象报以审慎的态度来看时,会发现这可能只是艺术类培训机构的福音,而不一定是能从儿童起就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


单从一个美术高考的畸形产业链,我们就很难对艺术学科纳入更多升学考试报以乐观的心态。怕就怕不懂审美内涵的行政官员,和急于牟利的培训机构,把这件事情再次变味。


  • 台湾桃园坲景房


钱理群说,中国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然而就是这群所谓的“精英”,他们唯独缺乏美的教育,他们在指点江山的同时,一面唯利是图,一面把自己的城市破坏得一无是处。


审美,从来没有硬性的标准,也不必有刻板的教育,它就像是追求归园田居的生活一般,是渗透在点滴的生活中,让我们认识自己,从内心深处知道对美的需求,荒腔走板的审美素养训练,可能会更让下一代的审美更加标签化、概念化,追求速效的流于表面的美学教育就行激素,激发出更多奇葩审美的可能。


  • 失望不绝望,一起期待更好的明天


我们真的不能再简单粗暴地理解审美。只有当我们饱含温情和真情重识无用之美时,那时复播的《锵锵三人行》肯定会播一期关于中国美学王者归来的集锦视频,大家一起欣慰地刷屏,该多好呀!


欢迎转发分享

【版权归作者所有,华哥编辑】

近期相关文章

【点击蓝字可以直接跳转到文章】

《世界华人周刊》长期面向海内外征稿、征集写作线索
投稿邮箱:wcweekly@yeah.net
回复关键词“投稿”查看详细说明

本刊是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合作方

长按二维码   关注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