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因编辑婴儿”引发全球争议:这个中国科学家,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周刊作者团 世界华人周刊 2020-09-25
回复 晚安 送你一句晚安心语


11月26日,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消息一出,举世哗然。基因编辑究竟是何物?为何会引发全球争议?


· 世界华人周刊出品 ·


作者:鹿溪



这两天,国内外的媒体都沸腾了!


昨天(11月26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由于改变了其中一个基因,她们出生后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没有选择在学术期刊发布,而是借由媒体冲上了热搜,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



中国122名科学家也立刻联名对此事发表联合声明,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联署声明节选


就连外媒也纷纷发表意见,接受美联社采访的多位主流科学家表示:一致反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表示:在人类身上做此类实验,“在道德和伦理上站不住脚”。


贺建奎


德国伦理委员会主席彼得·达布罗克,也对此事表示强烈谴责,将其称之为“不负责任的人体实验”,并表示,如果这是真的,这将是科学界的“超级大危机”。



截至发稿前,原稿《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已被删除,批准该报告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称没做过此项目,深圳医学伦理委发布公告:试验未经医学伦理报备,已启动事件调查,当初同意伦理审查文件的“签字”者们,也纷纷表示:不知情、未参会、没签字。



目前,贺建奎团队回应,将于本周三(11月28日)公布试验数据。



01


那么,基因编辑这件事,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首先,这次贺建奎团队,主要针对CCR5基因进行编辑,虽说有可能阻断感染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但实际上,艾滋病分为两个亚型——R5和XR4。贺建奎只是更改了CCR5基因,所以两个孩子未来只能免疫R5型HIV的感染,而对另一种HIV没有抵抗力。


简单概括一下,贺建奎的试验,并不能100%保证两个孩子未来不感染艾滋病。



其次,由于目前的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在精确度不能完全保证的情况下,敲掉其中一个基因,会对其他基因产生哪些负面效果,我们无法预估。


我们只知道,目前有实验证明,CCR5的缺失会造成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病毒的易感甚至肿瘤的发生。


也就是说,这么一个做法,很可能增加露露和娜娜罹患其他疾病的风险。



那么,贺建奎团队所做的这项试验,究竟有没有必要?


多位研究学者表示:毫无必要。


因为,如果孩子父亲是艾滋病患者,只要母体健康,通过医疗手段可以避免孩子感染艾滋病的几率,甚至就算母亲是艾滋病患者,只要通过药物降低母体HIV的载量,也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的。


因此,不少研究学者得出了同一结论:贺建奎这一研究,完全没有任何层面的必要性!而且,一旦出现某种意外,很可能导致露露和娜娜出现严重损伤,甚至死亡,后果将不堪设想。



02


那么,贺建奎这一试验,是他自己首创的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


实际上,早在2015年4月,我国中山大学的黄军就教授团队,就已经在人类胚胎身上进行了 CRISPR/Cas9 的基因操作。


中山大学黄军就教授


在最初进行试验时,他也同样遭到国际生物医学界的反对,经过多方的讨论,虽然在年底,黄军就教授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人物,他的研究价值也获得了认可。


但是,他仍然坚守住了科学家最后的底线。


他采用的是当地医疗机构废弃的不能正常发育的人类胚胎,获得了胚胎捐赠者的知情同意书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胚胎发育不到第14天时就销毁了。


这样的做法,得到了美、英等国科学家的正面评价,也由此推动了国际伦理机制的建设。


深蓝色:立法规定“14天准则”,浅蓝色:以指南形式发布“14天准则”


14天规则:科学家只能在不满14天的胚胎上进行实验。14天之前的人类胚胎还未分化出神经等结构,尚不具备人的特征,因此不涉及伦理问题。


2015年12月,全世界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组织开展“全球人类基因编辑峰会”,经过充分讨论,最终达成共识:“鼓励基因编辑的基础研究和体细胞的临床应用,但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研究,应遵循限制性的伦理规范,未来在条件允许下才能考虑临床应用。


本届全球人类基因编辑峰会正在举行


可这一次,同样作为科学家,贺建奎竟然不顾伦理要求,无视各类规则,不仅对人类胚胎进行了基因编辑,还让胚胎发育成熟,足月分娩。


不得不说,这无疑会让中国的科学家们,饱受外界的诟病。



不知道公布这项研究成果的贺建奎是否想过,虽然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来治病,但如果用来编辑婴儿,人类的基因池是否会被污染,这种被编辑的基因一旦经过下一代的遗传,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异,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是否承担得起相应的后果?!



03


那么,我们的主人公贺建奎知道会产生不可预测的后果吗?


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2017年2月初,贺建奎参加“伯克利基因编辑研讨会”时,做过这么一个报告:《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在这份报告中,他详细地阐述了基因编辑存在的五大问题。



并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不论是从科学还是社会伦理的角度考虑,没有解决这些重要的安全问题之前,任何执行生殖细胞系编辑或制造基因编辑的人类的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可就在做完这个报告后,回国没多久,他就向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提出了CCR5基因编辑的申请。从目前网传的资料可以看出,这一申请得到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总经理称,目前正在了解,唯一可以确定是,“孩子不是在医院出生,也不是在医院做的实验”。


那么,明知伦理不允许,他为什么置种种规定于不顾,非要这么做呢?


也许和这一份表单有关。


在天眼查上搜索“贺建奎”三个字,我们看到了长长的表单,不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那一栏,赫然写着他的名字。



根据澎湃新闻的统计,贺建奎是7家公司的股东、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这7家公司的总注册资本高达1.51亿元。


而成立最早的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正是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的产业化,在不少公开发言中,贺建奎都不止一次推销过该公司产品。



我们尚且无法推断,基因编辑婴儿和这些公司之间,有着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无法猜测,会给这些公司带来多少利益,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两名在实验室里出生的孩子,看似被精心呵护,实则上演了一部《楚门的世界》,一举一动都在严密的监测之下。


虽然生而为人,可她们和笼子里养的动物又什么分别,从出生到成长,她们的一生都将并已经沦为试验品!


遗憾的是,面对这样的结果,她们无力选择,更无力改变……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人会说,这或许是医学的进步,为了进步,总有要人付出代价,也有人会说,这个试验的本意是好的,如果两个孩子健康长大了,这个科学家很可能像试管婴儿之父一样,被写入教科书中。


可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当一位科学家明知会有突破,却仍止步于“14天规则”前时,他们早已将对科学的尊崇,对生命的敬畏刻入了自己的生命中。


看似摆脱束缚,冲破桎梏,遥遥地将其他科学家甩在身后的贺建奎,就真的领先了吗?或许,他同时抛掉的,还有自己的道德,与身为一位科学家,最该有的良知。


不得不说,贺建奎团队这一行为,无疑将中国科学家,推到了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我们从未反对过医学的进步,相反,我们更会为那些,为了医学进步,甘愿奉献终生的人表达崇高的敬意。可面对医学研究无底线的滥用,蔑视人性,忽视伦理,将科学置于道德伦理之上的行径,我们将坚决并持续反对。


因为,科学虽无上限,但科学家应该有底线!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贺建奎的基因生意》

环球网:《中国人这项“惊人试验”,外媒都惊!》

贺建奎科学网博客《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安全性尚待解决》

赛先生:《激烈反弹:基因改变婴儿导致生物医学界普遍批评》

人民日报:《最新!“基因编辑婴儿”事件震惊社会,官方启动伦理调查》




往期文章精选


发现中华之美,为华人发声

提供有广度的知识,有温度的立场和有深度的思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